方回 编辑

元代诗论家

方回(1227年-1307年),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中国元代文学家、诗人、论诗家。方回幼孤,从学于叔父方元珪。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廷试第一,因贾似道打压,降为乙科首。德祐元年(1275年),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弹劾贾似道一党,得任太常寺簿,后又遭受排挤,出任建德府知府。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南宋朝廷投降。二月,方回率郡降元,历任知建德府事兼管内安抚使、嘉议大夫、建德路总管兼府尹、通议大夫。至元十八年(1281年),解任。后寄居于杭州、歙县一带,以卖文为生。晚年选唐宋五七言律诗,加以评论,编成《瀛奎律髓》。大德十一年(1307年),去世。方回论诗,推崇江西诗派,倡导“一祖三宗”之说,对江西诗派诸大家艺术成就有精当的品评。在诗学理论方面,提出“心境论”,主张诗歌应突出现实性与时代感,注重“人格”与“诗格”的统一,崇尚“瘦硬劲俏”与“清晰自然”风格的结合。反对“西崑体”的偶俪、妩媚作风。另外,方回对杜诗的评论非常丰富,在杜诗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方回的诗,注重钻研诗眼、句法,其诗意象生新、境界老成,同时蕴含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方回著作丰富,但散佚不少,有《桐江集》8卷,《宛委别藏》本《桐江续集》36卷,四库本。又有《瀛奎律髓》49卷、《续古今考》37卷、《文选颜鲍谢诗评》4卷、《虚谷闲抄》1卷行世。

基本信息

编辑

字:万里

所处时代:宋元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徽州歙县

出生日期:1227年

逝世日期:1307年

主要成就:元朝诗人、诗论家

主要作品:《瀛奎律髓》、《桐江集》、《续古今考》

本名:方回

人物生平

编辑
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主要影响

编辑
方回的诗,有不少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之作。他的《路傍草》描写战争中土地荒芜,屋宇倾倒:“间或遇茅舍,呻吟遗稚老。常恐马蹄响,无罪被擒讨。逃奔深谷中,又惧虎狼咬。一朝稍苏息,追胥复纷扰。”痛感“人生值艰难,不如路傍草"。《赠高相士饶二首》写“世上封侯人不少,封侯人是杀人人”。语意颇为尖锐。另外《彭湖道中杂书》五首中的“每逢田野老,定胜市廛人。虽复语言拙,终然怀抱真。如何官府吏,专欲困农民。”对农民倾注了同情。《春雨不已甚忧蚕麦》一首刻画妇女心情。方回倡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诗亦学习黄庭坚陈师道,而失之粗劲。晚年自谓平易,却入鄙俚。

方回的散文,《四库全书总目》说:“学问议论,一尊朱子,崇正辟邪,不遗余力,居然醇儒之言。”实际上,这些文章虚假迂腐,缺少文学情趣。倒是有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如《送徐君奇入燕序》,却通畅奔放,抒发牢骚,又欲说还休,留不尽之意,颇耐人寻味。文字也简当扼要。至于他以菊自比说:“百种花残独傲霜。”看到一批一批的南方文士到北方做官,仅仅是聊作自我安慰而已。

主要作品

编辑
方回著作,有《桐江诗集》。戴表元《桐江诗序》称其集刻于严州,65卷。今存《桐江集》4卷,《桐江续集》36卷。其作品散失不少。《瀛奎律髓》传世有两种刻本,一为吴之振所刊,一为苏州陈士泰所刻,系翻明成化三年龙集刻本。《留回岭汪明府宅》《于氏琵琶行》《偶题五言绝句五首》。

下一篇 李梦阳

上一篇 叶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