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佐临 编辑

中国内地导演、编剧

黄佐临黄佐临

黄佐临(1906年10月24日—1994年6月1日),原名黄作霖,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作家,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1947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假凤虚凰》。1949年,自编自导儿童电影《表》。1954年,担任剧情电影《双推磨》的导演。1958年,执导剧情电影《三毛学生意》。1962年,提出“写意戏剧观”的理念。1980年,执导剧情电影《陈毅市长》,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8年,黄佐临获得中国话剧研究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1990年,出版文集《我与写意戏剧观》。1994年6月1日,黄佐临在上海华东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8岁。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黄佐临

外文名:Zuolin Huang

别名:黄作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06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1994年6月1日

星座:天蝎座

毕业院校:英国伯明翰大学

职业:导演、编剧、作家

代表作品:假凤虚凰、陈毅市长

主要成就:中国话剧研究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

女儿:黄蜀芹

人物经历

编辑

黄佐临

1906年10月24日,黄佐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洋行职员家庭 。 1925年,开始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商科,从师于萧伯纳,开始涉足戏剧 ;在校期间,黄佐临曾自编自导独幕剧《东西》。

1929年,黄佐临回到中国,在天津担任新学书院名誉校长 。1935年,与金韵之(丹尼)前赴英国,在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莎士比亚,并在伦敦戏剧学院向米·圣丹尼学习导演 。1937年,获得剑桥大学文学硕士 ;同年,抗战爆发后回到中国,先在重庆国立剧专担任教员。

1939年,先后在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上海艺术剧团担任导演 。1942年,与黄宗江、石挥等人创办了“苦干剧团”,后改为“苦干戏剧修养学院” ;在此期间,执导了话剧《梁上君子》、《夜店》等 。1947年,担任文华影业公司的导演 ;同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假凤虚凰》。

1948年,参加地下影剧工作者协会的筹备工作;同年,执导由石挥、童芷苓、张伐联袂主演的剧情电影《夜店》 。1949年,自编自导儿童电影《表》,影片讲述解放前,杂乱的上海街头,饥肠辘辘的流浪儿小牛,偷了万老头修表铺中一块金表的故事 。

1950年,黄佐临调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兼上海电影局顾问;同年,执导由丹尼、石挥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腐蚀》 ;此外,还执导了剧情电影《思想问题》。1951年,与石挥、叶明联合执导剧情电影《美国之窗》。

1954年,执导由王兰英、费兴生搭档主演的剧情电影《双推磨》。1956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为了和平》上映 。1958年,执导由文彬彬、范哈哈等合作主演的剧情电影《三毛学生意》,该片根据同名滑稽剧改编 ;同年,由其执导的剧情电影《布谷鸟又叫了》上映 。

1959年,执导由魏鹤龄、张伐共同主演的剧情电影《黄浦江的故事》 。1962年,提出“写意戏剧观”的理念,倡导创立中国当代的、民族的、科学的演剧体系 。

1979年,出版文集《导演的话》。同年,被陈颙邀请联合执导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 。

1980年,与罗毅之、傅敬恭联合执导剧情电影《陈毅市长》 ,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1988年,黄佐临获得中国话剧研究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 。1990年,出版文集《我与写意戏剧观》。1994年6月1日,黄佐临在上海华东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8岁 。

主要作品

编辑

导演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81年

《陈毅市长》

电影

1959年

《黄浦江的故事》

电影

1958年

《三毛学生意》

电影

1958年

《布谷鸟又叫了》

电影

1956年

《为了和平》

电影

1954年

《双推磨》

电影

1951年

《美国之窗》

电影

1950年

《腐蚀》

电影

1950年

《思想问题》

电影

1949年

《表》

电影

1948年

《夜店》

电影

1947年

《假凤虚凰》

电影

编剧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1951年

《美国之窗》

电影

1949年

《表》

电影

文学作品

时间

名称

备注

1990年

《我与写意戏剧观》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79年

《导演的话》

上海文艺出版社

获奖记录

编辑

作品奖项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获奖结果
1980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陈毅市长》获奖
个人奖项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结果
1988中国话剧研究振兴话剧导演奖(终身奖) 获奖

人物评价

编辑
黄佐临执导的影片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在电影改编的创作上,他以其"本土化"和"影像化"的独特方式,将国、内外的优秀文学搬上了中国的银幕。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与改编方式,继承了他的导师、现实主义戏剧家萧伯纳的创作理念,反对王尔德“为艺术而艺术”,强调书写“社会问题”,还原生活化的情景。在电影《表》中,黄佐临既融入了师承欧洲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也迎合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带有社会改造性的意识形态,但黄佐临并不是以一种架空的、概念性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理念,而是深入到中国的现实中,取材于生活,取信于观众。他以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合理巧妙的情节设置、真实可信的影像化表现手段,重构和再造了“本土化”影像 (《当代电影》评)。

出版图书

编辑

我与写意戏剧观

作者名称 黄佐临

作品时间1990-11

《我与写意戏剧观》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作者黄佐临。

导演的话

作者名称 黄佐临

黄佐临我国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导演。原名黄作霖,广东番禺人。1906年10月24日生于天津一个洋行职员家庭。 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剧影协会。新中国成立后,黄佐临的爱国热情和创作激情更是与日俱增,作为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创始人之一,他更是一位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以戏剧为...

后世纪念

编辑
1995年10月24日,黄佐临塑像揭幕于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草坪。1996年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设立“佐临话剧艺术奖”(佐临奖),以弘扬黄佐临倡导的“以赤子之心,不求名不求利,做终生奉献于话剧事业的真诚艺术家”的精神 。

1999年6月,其女黄蜀芹将黄佐临生前珍藏的3000余册英文书籍和140余件手稿、信件、文献、照片、著作等一并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包括萧伯纳与黄佐临交往的一些文献 。

2016年12月28日,黄佐临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黄佐临艺术创新精神继承与发展”主题研讨会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文艺会堂举办 。

下一篇 血手记

上一篇 烂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