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劭 编辑
刘劭(生卒年不详),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政治家。刘劭在汉建安年间入仕,历任广平吏、太子舍人、秘书郎等,入魏后,历任尚书郎、陈留太守、骑都尉、散骑常侍。受爵“关内侯”。魏齐王正始年间,去世。刘劭善于品评人物,景初年间,他奉诏制定《都官考课》72条作为选拔人才的规制。著有《论略》《人物志》等,《人物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才学专著,打破了固有的偏重儒家,以道德修养选拔人才的局面,对开启品评人物的清谈风气有一定作用。刘劭认为,对人物的认识不仅应听其言,而且应观其行;人之所以有不同的才性,是因为人禀阴阳以立性而禀受的气不同。他把人物分作“三材”“十二流品”,各流品具有不同的政治才能和相应的局限。刘劭用道家的无名解释儒家的中庸,表现出儒道合流的倾向。他的思想是汉学向魏晋玄学过渡的中间环节。
全名:刘劭
字:孔才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平邯郸
主要作品:《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上都官考课疏》
官职:尚书郎、散骑常侍、陈留太守
封赠:光禄勋
爵位:关内侯
黄初年间,刘劭先后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以辅助政务和规谏过失。他曾受命汇集五经群书,分门别类,编纂成《皇览》。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刘劭出任陈留太守,因治理有序,教化有方,而为百姓称颂。后又被授予骑都尉,与议郎庾嶷、荀诜等制定法令条规,编写《新律》十八篇,撰写了《律略论》。被提升为散骑常侍。当时传闻公孙渊接受了孙权所授的燕王称号,谋臣们纷纷提议派兵去讨伐他。刘劭则认为:“当初袁尚兄弟归降公孙渊的父亲公孙康,公孙康斩下他们的首级送给朝廷,这事表明了公孙渊祖上对朝廷的忠心,再说现在听说的这件事是否确凿,还有待调查。古时圣贤求取处女之地,只修德政而不事征伐,是怕给老百姓增加负担。因此对公孙渊理应表示宽大为怀,让他有所自新。”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了孙权派去的使臣张弥等人,并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朝廷。刘劭因写有一篇《赵都赋》,颇受曹睿赏识,又听令写了《许都赋》、《洛都赋》。当时魏国对外频兴军事,对内大兴土木,刘劭为此写了两篇赋,文内都含有对君主委婉曲折的劝谏。
刘劭
当时朝廷下诏广求贤才,散骑侍郎夏侯惠推荐刘劭说:“臣看常侍刘劭,为人忠诚敦厚,办事礼仪周到,所作所为均有据可依。故不论群臣官职大小,才能殊异,都可以找出相似之处将其和自己相较,作出评价。也正因如此,诚实的人佩服他的平和端正,不尚名利的人敬慕他的清廉淡泊,精通文史哲的人称赞他的推断详密,思想深刻的人知道他的深邃厚重,文才出众的人喜欢他的论述撰著,通晓法度的人推崇他的治略精要,足智多谋的人赞赏他的精思细密。纵观这些评论,都是取自己所擅长的和他的某些才能相比较的结果。臣下曾经多次听品他的清谈,阅读他撰写的书籍,佩服之情与日俱增,实在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啊!臣下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协助处理军国大事,参谋于帷幄之中,那么国家也因此会日益兴盛。这可是难得的机缘啊!恳请陛下垂爱,使刘劭能得到您的欢心和信赖,充分显示其才华。那样,贤德的声音就会经常传送到您的身边,您的光耀也会日渐辉煌。”
景初年间,曹叡诏令刘劭作《都官考课》。刘劭上疏说:“考核百官,是国家政治的大事,但是历朝历代都未能实施,大都因为典章制度缺而未补,因此无法正确、明晰地分辨官员的好坏和才能的高低。现在陛下以圣贤的宏图大略,哀怜国家纲常的弛颓,诏令于外。臣下承蒙皇恩,得以进行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制定了《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又著有一篇《说略》。臣下才疏学浅,实不足以弘扬您的旨意,编写制定好这篇典章制度!”刘劭还认为应制定礼乐制度,以移风易俗。于是写了《乐论》十四篇,写完了还没来得及上呈,曹叡就去世了,这事便没有施行。
齐王曹芳时,刘劭执讲经学,赐爵关内侯。共撰写《法论》、《人物志》等著作百余篇。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勋。儿子刘琳继承了爵位。
刘劭
陈寿:“刘劭该览学籍,文质周洽。”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