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编辑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中文名: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近义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反义词:独断专行、闭目塞听
出 处:《潜夫论·明暗》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说:“作为君主,之所以能够耳聪目明,明辨是非得失,是因为能多方面听取意见;有的君主,之所以昏聩糊涂,做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只听单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因此,人君只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通晓事理,变得越来越聪明、睿智;假如只听取单方面平庸、浅薄的意见,最终就会越来越愚昧。”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同样一本书,里面书写着同样的文字,每一个读者的见解各不相同,观察者的立场和背景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见解也不会相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应该成为冲突的诱因。古今成大事者必有容人之雅量,能听得进不同意见,能集思广益、兼容并蓄,注重沟通与合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往往会受蒙蔽,做出错误的判断,得出错误的结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做事之前要虚心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周全。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运用示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唐太宗)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毛泽东《矛盾论》:“唐朝人魏征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人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
郭沫若话剧《蔡文姬》第四幕∶"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看起来是一点也不错的。"
例:凡事要了解其真实情况,必须倾听多方所提供的信息、意见等,因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situation,one must listen to two sides and get the thoughts and views of other people.If one only hears one side,one will be in darkness as to the real truth.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