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衮 编辑
常衮(729年-783年), 字夷甫, 京兆(陕西西安市西北)人。中国唐朝宰相、文学家、 文章家、 散文家。
常衮于天宝十四年(755年),进士及第,始任太子正字,累迁补阙、起居郎。唐肃宗宝应二年(763年),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后迁中书舍人,加集贤院学士,大历九年(774年),迁礼部侍郎。大历十二年(777年),升任宰相,封河内郡公。选用官吏,非文学之士不用。唐德宗即位后,被贬为潮州刺史。即杨炎入相,起为福建观察使, 建中四年(783年),常衮卒,终年55岁。
常衮任福建观察使之时,对福建文教的发展有所贡献。其文采赡蔚,长于应用,誉重一时,钱起尊之为“辞伯”(见《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代宗时,与杨炎同为知制诰,自开元以来,言诏制之美者,时称“常杨”。著录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全唐文》存其《春蒐赋》《浮萍赋》《代宗贞懿皇后哀册文》《马璘神道碑》等文二百五十余篇,编为十一卷。《全唐诗》存其《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等诗九首。
字:夷甫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今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729年
逝世日期:783年
主要成就:天宝十四年状元
主要作品:《常衮文集》等
本名:常衮
爵位:河内郡公
常衮性清高孤傲,不妄交游。为政苛细崇尚节俭,反对腐败。有文集十卷、诏集六十卷行世。《全唐诗》存其诗九首。
父亲:常无为,京兆府三原县县丞。
儿子:常令问。
孙女:常氏,常令问之女,嫁华州人郭锷。郭锷是唐朝中兴名臣汾阳王郭子仪的孙子,是唐德宗时奉天定难功臣、左金吾卫大将军、祁国公郭曙的次子(见《唐郭锷墓志铭》)。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列传第七十五》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