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冠冢 编辑
衣冠冢,即葬有死者的衣冠等物品代替遗体下葬,而并未葬有死者遗体的墓葬。这是因为死者的遗体无法找到,或已葬在另一处,再于此地设衣冠冢以示纪念。现今发现的衣冠冢还有很重要的一类,就是生基,生基并非人死后所建,而是在生的时候为了给自己消灾祈福,而埋葬的生人衣发等,生基文化在中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中文名:衣冠冢
外文名:tomb containing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deceased
释义:不葬尸骨的坟墓或生基
起源:《史记·封禅书》
性质:象征性纪念
范例:黄帝衣冠冢,袁崇焕衣冠冢等
含义
衣冠冢
没有尸骨,只埋着死者的衣冠的坟墓。
tomb containing personal effects of the deceased
起源
《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汉书·郊祀志上》:“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这是最早的有史可查的衣冠冢。
黄帝衣冠冢
(即黄帝冢)《史记·封禅书》:“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馀万,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汉书·郊祀志上》:“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以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
杨贵妃衣冠冢
“马嵬兵变”杨贵妃被处死后,唐玄宗匆匆如丧家之犬逃往四川。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唐朝官军收复了京城,玄宗便从成都回到了长安。根据文献记载,他曾密令官监将杨贵妃迁葬。但是杨贵妃墓到底是原来的墓地还是迁葬后的新墓,均无确证。
衣冠冢
宫监听见这个消息后,高兴万分,他找来了老太太,出了个高价买下了靴子和袜子,然后郑重其事地埋在了贵妃墓这个地方,回京向唐玄宗复命交差。
前人王文简路过马嵬留下的诗句中有“怨粉愁香委路歧,只有罗袜使人悲”两句,对上面的传说刚好是个印证。如此看来,杨贵妃墓是个“衣冠冢”,大概是没有什么怀疑的了。
史可法衣冠墓
史可法衣冠墓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枣树乡史词村鼓路塘。
史可法(公元1602-1645年),字宪之,又字道邻,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公元1637-1639年(明崇祯十年七月至十二年夏),史可法任右金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湖广、江西邻近诸州、县,驻节六安州,与当时世居六安东乡的史姓有交往,追溯先祖原是同根,遂将可法分支归入六安史姓族谱系。史可法是河南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宏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摄政王多尔衮,以数万人马进攻扬州,多次劝降,史可法不应,终因寡不敌终,扬州失守。自刎未成被俘,不屈就义,时年仅四十四岁。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为了对扬州人民进行报复,也是清人想杀一儆百,于是多铎下令,烧杀抢掠持续十天。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清兵入关后,史可法曾主张与之议和,共讨李自成的农民军。后被马世英等人排挤,于是督师淮扬,竭力协调江北四镇将领,以抵御清兵。公元1645年(顺治二年),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拒绝投降,固守城池,后被攻破,壮烈牺牲。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遂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10天,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城破后,史可法就义已十二天,由于当时天气较热,尸体腐烂不能辨认。次年,史可法义子史德威葬史可法衣冠冢于扬州梅花岭下。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追谥“忠正”。因此牌坊上题额为“史忠正公墓”。
杨敬衣冠冢
孙中山衣冠冢
袁崇焕衣冠冢
明末袁崇焕,于山海关前线屡挫清兵,清人使反间计,明崇祯上当(其中夹杂着朝廷党争),将袁凌迟处死,不久明朝亡国。后人怜一代英雄如此冤死,在北京为立衣冠冢,至今犹存。沿海地区,人们对于出海遇难者,也以其衣冠等物建衣冠冢。
孙中山衣冠冢
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逝世于北京,灵柩暂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后金刚宝座塔中。1929年移葬南京,衣冠则葬于香山碧云寺,此亦为衣冠冢。
高志航衣冠冢
高志航衣冠冢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高志航部队遭遇敌机空袭。高志航率战友迎敌,他腿部受伤奋力登机,在滑出跑道的瞬间尚未起飞就不幸被日机炸弹命中而牺牲。他死后有三个坟,一个在台湾,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东北通化,这三个坟都没有骨灰,只有所谓的衣冠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