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无逸 编辑

唐朝滑国公

皇甫无逸(?~627年),字仁俭,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隋唐时期大臣,并州司马皇甫诞之子。

出身安定皇甫氏 ,凭借门荫,起家员外郎。仁寿末年,其父反对汉王杨谅谋反,惨遭杀害。隋炀帝即位,念及其父忠诚殉国,册封平舆县侯,出任淯阳太守。隋炀帝巡视江南时,迁右武卫将军、东都留守。隋炀帝遇害后,辅佐皇泰主杨侗。王世充弑主篡位后,归顺唐高祖李渊,授刑部尚书,册封滑国公,迁民部尚书,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贞观元年,得知母亲病重,星夜兼程返回长安,病卒于途中,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良。

基本信息

编辑

字:仁俭

所处时代:隋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京兆万年

逝世日期:627年

本名:皇甫无逸

官职:刑民二部尚书 益州长史、同州刺史

爵位:平舆侯--滑国公

封赠:礼部尚书

谥号:良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皇甫无逸,字仁俭,祖籍安定郡,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父亲叫皇甫诞,任隋朝并州总管府司马。仁寿末年,汉王杨谅反叛,逼迫他而不从命,被杀。皇甫无逸在长安,听说事变立刻号哭起来,人们询问缘故,他回答说:“我父亲生平重视节义,一定不会苟且免难的。”不久讣告送到,果然这样。当时五等爵制已经废除,隋炀帝杨广赞扬皇甫诞的忠心,专门封皇甫无逸为平舆侯,追赠皇甫诞为柱国、弘义郡公。

归顺唐朝

皇甫无逸历任淯阳太守,政绩为天下优等,二次升任后为右武卫将军。皇帝巡视江都,下诏命他驻守洛阳。隋炀帝杨广被杀后,他就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杨侗。等到王世充篡位,丢下母亲妻子,杀出关门独自归顺国家。追他的骑兵赶了上来,皇甫无逸回头对他们说:“我宁愿死,始终不会与你们一同反叛的。”解下金带丢到地上,说:“把这送给你们,不要再阻拦我了。”骑兵争着下马抢金带,因此获免。

治理蜀中

唐高祖李渊因皇甫无逸本是隋朝旧功臣,待之非常尊敬,授任刑部尚书,封滑国公。历任陕东道行台民部尚书,升任御史大夫。当时蜀地刚刚平定,官吏大多放肆横行,民不聊生,下诏命皇甫无逸持符节前去巡视抚慰,可以承受诏命授任官吏。到了以后,罢除贪暴,任用廉吏,法令严明,蜀人得以安宁。

屡次被诬

族兄皇甫希仁是个阴险小人,诬告皇甫无逸为了母亲暗中结交王世充,皇上判明其中的伪诈,斩杀了皇甫希仁,派给事中李公昌乘快马告诉他。还有人诬告皇甫无逸勾结萧铣,当时皇甫无逸与西南道行台仆射窦璡不合,因此上表为自己陈述,并奏明窦璡的罪过。下诏派刘世龙、温彦博审查此事,没有证据,遂斩杀诬告的人并罢免了窦璡。等他返回,皇帝慰劳说:“以前有许多人诋毁诬告你,只因正直而被奸佞小人憎恨罢了。”皇甫无逸叩头谢恩,皇帝说:“卿没有辜负我,为什么要谢恩。”

探母逝世

回朝,授任为民部尚书,外任同州刺史,改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母亲在长安病重,唐太宗李世民命人从驿道兼程前去召他返回看望,他忧虑不安吃不下饭,路上得病逝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孝。王珪驳斥道:“皇甫无逸入蜀却未能带母亲一同前往,留下母亲一人死在京城,为子之道不足以称颂,不能叫做孝。”于是,谥号为良。

轶事典故

编辑
所到之处每每闭门不结交宾客,左右的人不敢随便出入,所需物品都从辖境以外买来。曾经巡视境内,留宿民家,灯炷燃尽,主人想要续上,皇甫无逸抽出佩刀割断带子作为灯炷,他的廉洁正直多像这样。但自己过于小心谨慎,每次上表章,读了数十遍还不放心,使者上路,追回后再三检查才可以派遣。

亲属成员

编辑
高祖:皇甫重华,龙骧将军、梁州剌史 。

曾祖:皇甫和,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胶泾二州刺史 。

祖父:皇甫璠,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长乐恭侯 。

父亲:皇甫诞,并州司马,追赠柱国、弘义郡公 。

孙子:皇甫忠,卫尉卿 。

下一篇 李袭誉

上一篇 韦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