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人 编辑
唐人指的是唐朝时期的中国人,这一时期的中国空前强盛,海外影响巨大,因此唐朝以后的海外国家如日本、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称中国人为“唐人”。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在宋代时,“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由于粤语区有着庞大的海外移民,故唐人这种称呼在使用粤语的广东、港澳及其移民中尤其常用。粤语在海外有“唐话”这一别称;唐人街指代粤语中“唐人”所居住的街区,此称呼现普遍应用于海外华人。20世纪后,唐人这一称呼虽普遍不如中国人、华人常用,但仍见于各国地名,例如唐人街,此外,海外华人对中国唐朝大陆本土习称为“唐”或“唐土”(即《西游记》中的“东土大唐”)。
中文名:唐人
外文名:Tionghua
信仰:儒家、佛教、道教等
性质:唐朝时期的中国人
唐朝人画像
唐玄奘画像
汉人和唐人的演变
“汉人”一词被指专指汉族,并被赋予“汉人”的含义始于汉朝汉武帝刘彻在位中期。
唐朝时,由于历代君主的励精图治,古代中国逐渐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于是唐代出现了用“唐人”指称汉民族的新称谓。
文献记载
最初称华夏族(汉族旧称 )为“唐人”的是《沈下贤文集》中称:“自翰海以东,神鸟、敦煌、张掖、酒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西至于上郢、清水,凡五十郡、六镇、十五军,皆唐人子孙。
《新唐书·吐蕃传》刘元鼎出使吐蕃经过兰州时,所见“兰州地皆粳稻、桃李榆柳岑蔚,户皆唐人。见使者麾盖,夹道观。”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著作《岛夷志略·序》中记载:“自时厥后,唐人之商败后,外蕃率待以命使臣之礼。”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清代《池北偶谈》: “昔予在礼部,见四译进贡之使,或谓中国为汉人,或曰唐人。谓唐人者,如荷兰、逻罗诸国。盖自唐始通中国,故相沿云尔。”
唐代书法
唐人街
《步辇图》(局部)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