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德妃 编辑
燕德妃(609年~671年),燕氏,涿郡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人。唐太宗李世民妃嫔,隋朝洛川郡公燕荣孙女,武则天姨表姐。武德四年(621年),嫁给秦王李世民,册封贵人。贞观元年,册封贤妃,深得宠爱,生下越王李贞、江王李嚣。贞观十八年,册封德妃,位次于韦贵妃。唐高宗即位,册封越国太妃;乾封元年,跟随唐高宗与武皇后,参加泰山封禅活动,担任终献。得知武则天母亲病逝,前往洛阳吊唁。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薨于郑州,享年六十三,陪葬于昭陵。
所处时代:隋唐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涿郡昌平县
本名:燕氏
军贵之家
燕德妃出身北朝传统的军事世家。燕氏家族祖孙三人,历经西魏、北周、隋三朝,官居高品,领兵征讨,实为当时上层军事贵族。
尤其是燕德妃的祖父燕荣,北周时跟从周武帝讨伐北齐,以功勋授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隋文帝时,跟随杨广伐陈,捕获萧瓛,平定晋陵、会稽,可谓战功卓著;但燕荣为人严苛残酷,多行欺压凌虐之事,后因报复虐待元弘嗣事发,被隋文帝赐死 。
燕德妃之父燕宝寿,年轻时有神童之美誉,但似受父之累,未从官途。不过,燕宝寿的婚姻并未受此影响。
燕氏之母是隋朝太尉、观王杨雄第三女,德高孟母,学冠曹妻。因此,燕德妃与隋朝皇室,可为表亲。
德才佳人
燕德妃墓志铭
其兄燕敬嗣让其读《上林赋》,燕德妃匆匆浏览,随即便背诵出来。因此她的母亲曾(常)说:“(燕德妃)性情聪慧,见识广博,善于文辞。如果是个男子,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因此在燕德妃十三岁时,她已经名满于当时。
武德四年(621年),被礼聘入秦王府,封为“贵人”。
贞观元年(627年),燕氏正式拜册贤妃。
贞观十八年(644年)迁封德妃。第二次册封,联系齐王李祐于贞观十七年谋反,而昭陵有阴嫔墓志出土,而燕贤妃恰巧在一年之后册德妃,推测阴德妃因受子株连左迁为嫔,使得四妃有一空缺,因此燕妃改封德妃。
燕德妃先后为唐太宗生育过两位皇子,但是次子早夭,长子即越王李贞,则顺利长大,堪称宗室才王,由此可见燕德妃不但自身才情佳美,亦教子有方。
650年(永徽元年),依朝例,唐高宗册拜燕德妃为越国太妃。燕太妃随同儿子越王李贞远赴藩地,严加教诲,治家得法,自成一格。燕德妃以忠孝约束晚辈的行为,以盛衰兴亡辨别是非道理,堪称典范。
燕德妃晚年多疾,尤其患有眼病,但她不喜好丝竹娱乐,只让侍从诵读文章,以听为乐。
高武良交
燕德妃和武则天
燕太妃平常行为处世谦和温恭,因此和武后关系良好。
高宗与武后对她非常尊敬,拜谒昭陵时,将其奉于长辈之席,在京时亦常请她入宫聚会,平时其子越王李贞所受恩礼,在诸王之上。
麟德二年(665年),高宗泰山封禅,燕太妃次于武后而主持终献,与武后一起,以女性的身份参与了国家最高级别的祭祀大典,可谓荣宠之极。
咸亨元年(670年),武后之母荣国夫人(堂姨)去世,燕太妃赶赴洛阳致哀,于671年(咸亨二年)七月,病逝于郑州传舍,享年63岁,十二月陪葬昭陵。
武后对燕德妃的病逝极为哀痛,唐高宗令工部尚书杨昉负责葬仪、许敬宗为其神道碑撰文,赐东园秘器、赠物七百段、米粟七百石,仪仗送到她的墓地再返回,并特别给予鼓吹;武后令东都寺观为她斋戒,宋州僧尼为她设道场超度三日,并度二十七良人,造佛陀绣像二尊,亲笔制铭绣于座下,给予了这位表姐极其隆重的饰终之典。不仅如此,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贞起兵反武,失败自杀,武则天并未因此而牵连燕德妃墓葬。
李世民《封贤妃燕氏为德妃制》:二南垂范,王风之所基;六宫分职,阴教之所系。故能清眺侧于九霄,弘礼乐于八表。贤妃燕氏器怀明淑,志识诏令,地惟轩冕之华,德备言容之美。夙陪巾栉,早侍宫闱。幽闲之誉,播兰芳于彤管;婉嫕之风,流玉润于紫殿。授以徽命,寔允茂典。可德妃。
李治《封德妃燕氏为越国太妃制》:文皇德妃燕氏,操履贞正,婉顺腾芳,德范椒宫,声华桂殿。宜加徽命,以申朝奖。可越国太妃。
祖父:燕荣,隋朝左武候大将军、蒲州刺史、上柱国、洛川郡公。
父亲:燕宝寿,追封幽州都督、昌平郡公。
母亲:弘农杨氏,隋朝太尉、观德王杨雄第三女。
儿子:李贞,豫宋二州刺史、越敬王。李嚣,江州刺史、江殇王。
兄弟:燕敬嗣,鄂郓二州刺史、昌平郡公。
《燕妃神道碑》,672年(唐咸亨三年)刻,楷书,许敬宗撰文,高正臣书,总约3400余字,有缺字。原存于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东燕妃墓前,清末出土,后又埋没。1964年重新出土。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
墓志铭,唐咸亨二年(67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刻,楷书,约2000字,保存为良好。1990年后,5月出土于礼泉县烟霞乡东坪村东燕妃墓中。志盖厚18厘米,底边长96.5厘米,盖面篆书“大唐越国故太妃燕氏墓铭”;志石边长96.5厘米,厚18.2厘米,五十行,行四十八字。
2、《新唐书》:《列传第五》 、《志第四.礼乐四》 。
3、《唐会要·卷二十》。
4、《资治通鉴·卷二十一》。
5、《大唐越国故太妃燕氏墓志铭并序》。
6、《封贵人燕氏为贤妃制》。
7、《封贤妃燕氏为德妃制》。
8、《封德妃燕氏为越国太妃制》。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