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桃 编辑

唐代李世民诗作

《咏桃》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细腻地刻画了在春晖照耀下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色,首联写禁苑桃花开放,颔联写桃花美丽的颜色,颈联写桃花的神态、香味,尾联写桃花品质。全诗造语新奇,形象生动。

基本信息

编辑

作品名称:咏桃

作者:李世民

创作年代:唐代

出处:《全唐诗》

作品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

编辑
咏桃

禁苑春晖丽1,花蹊绮树妆2。

缀条深浅色3,点露参差光4。

向日分千笑5,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6。

注释译文

编辑

词语注释

1.禁苑:帝王的园囿。晖:光辉。一作“光”。

2.花蹊:花间小路。蹊,泛指小径。绮树:美好的树木,指桃树。绮,美。妆:着点,点缀。

3.深浅色:指桃花颜色有深有浅。

4.点露:点缀着露水。参差光:指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5.“向日”句:言桃花向日而开放,其花朵笑容可掬。分千笑,指众多桃花向着太阳开放。

6.“如何”句:言仙桃为何远远生长在仙岭之侧,借以喻有才之士应为世用,不应隐居山林。仙岭,仙人居住的山岭。古代神话,说两王母曾经以玉盘盛仙桃送给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见旧题班固《汉武帝内传》)。独秀,孤零零一枝桃花。

白话译文

春天到了,春光明媚,光辉洒满帝王园囿,花间小路点缀着美好的桃树。

向下低垂的桃树枝丫颜色有深有浅,桃树枝丫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桃花向日而开放,笑容可掬,一阵微风吹过,花香袭来。

仙桃为何远远生长在仙岭之侧,孤零零独自开放。

创作背景

编辑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桃树是吉祥的象征,古代宫廷禁苑都会种上一片桃林,专供皇帝、宫女游赏咏唱,唐太宗又爱桃花,春天看到桃花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作品鉴赏

编辑

文学赏析

唐太宗李世民的这首咏桃花诗,描绘了生长在禁苑中的桃花盛开的景象。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诗人暗用古语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个典故,写皇家禁苑的桃花象盛妆的美丽少女,花枝招展,招引许多人在树下观赏,以至踩出了条条小路,表现桃花的娇美可爱。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进一步写桃花的颜色和形态。朵朵桃花结缀在桃树枝上,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粲然绽蕾,颜色有红有白,深浅不同;更有露珠点缀花间,参差不齐,晶莹剔透,更加可爱。

“向日分干笑,迎风共一香”,写桃花妩媚和清香。缀满枝头的千百朵桃花,和着光辉的太阳;分别绽开妩媚的笑脸;迎着和煦的春风,共同飘洒一样的芳香。形神兼备,对仗工整,是咏桃佳联。

“何如仙岭侧,独秀隐遥芳”,结尾笔锋一转,对桃花发问:生于禁苑的桃花,沐浴春晖,艳丽多姿,比起那生在仙岭之侧的桃花,独秀隐芳,无人赏识也没有什么,言外之意是桃花还是生在禁苑中好,表明唐太宗有招揽天下贤才集中于朝廷,不必隐居江湖之意。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王夫之《评选王学太校点,唐诗评选》:“结语深炼,妙于浃合。”

作者简介

编辑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渊次子。少年征战四方,灭隋取天下,功勋卓著。武德元年(618年),为尚书令,封秦王。武德九年(626年)于玄武门发动兵变,得太子位。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业空前,史誉“贞观之治”。卒,庙号太宗。重视文艺,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奖掖文士。亲自修史,勤奋执笔,诗文均有成绩。《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四十卷,《全唐文》录其文七卷,其中赋五篇。

下一篇 赋帘

上一篇 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