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不甘味 编辑
食不甘味(拼音:shí bù gān wè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食不甘味”的原义是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忧虑烦躁或忙碌劳累的样子;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补语;也作“食不遑味”“食不知味”“食不终味”。
中文名:食不甘味
拼音: shí bù gān wèi
近义词:忐忑不安、如坐针毡
反义词:泰然处之、心安理得
注音字母:ㄕˊ ㄅㄨˋ ㄍㄢ ㄨㄟˋ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一》
语法结构:偏正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补语
同义词:食不遑味、食不知味、食不终味
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就按你的计策去做。”
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善于开创王业的君主,在于能使诸侯劳顿而自己闲逸,使天下混乱而本国安宁。安逸与大治在我方,而劳顿与混乱在他国,这就是王霸之道。积蓄国力以待来敌,以消兵祸,那么他的国家没有隔夜之忧。有什么事实作佐证呢?过去魏惠王拥有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倚仗自己实力强大,攻取邯郸,西围定阳,又邀集十二家诸侯朝拜周天子,为图谋秦国作种种准备。秦孝公闻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动员全国,修缮战守的器具,境内严加防守,同时招募死士,任命将领,以待来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