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善如流 编辑
从善如流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该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能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中文名:从善如流
近义词: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反义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成语拼音:cóng shàn rú li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
语法: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注音字母:ㄘㄨㄙˊ ㄕㄢˋ ㄖㄨˊ ㄌㄧㄨˊ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从善如流”。
过了两年,晋国又派栾书领兵去攻打蔡国,这一次晋军大获全胜,还抓获了楚国的大夫申骊。栾书本打算继续进攻楚国本土,知庄子、范文子等人劝告他先进攻沈国再说,栾书分析了具体情况后认为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计划。随后,晋军进攻沈国,把沈国的国君揖初都抓来了,因为这次晋军准备充分,楚国对晋军也无可奈何。人们认为,晋军这次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就是因为栾书上次听从了知庄子、范文子和韩献子等人的良言。
其实在晋军第一次准备南侵攻蔡的时候,绝大多数将士都表示同意,而栾书却听了少数人的意见。有个将士就问栾书:“圣人都听从多数人的意见,所以能成大事。现在我们六军将佐十二人,除元帅以外的十一人中,只有三人不主张攻蔡。您为什么不听从多数而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很正确,正确的意见,就是真正代表多数人的意见。我听从他们的正确意见,难道不对吗!”
由于栾书能正确地听取部下的意见,当时人们就称赞他,说:“栾书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又自然。”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听从别人的意见。
运用示例
唐·吴兢《贞观政要·规谏》:“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是招损。”
宋·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作家·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在文艺界发扬艺术民主的今天,自己应该有错认错,有理说理,然后虚心地、从善如流地认真听取来自客观方面的群众意见。”
作家·柯灵《感激与祝愿》:“韬奋同志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的精神,对我至今是一个深刻的教育。”
“从谏如流”的意思是听从直言规劝,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迅速自然;形容乐于接受批评意见。“从善如流”“从谏如流”这两者都有乐于接受意见的意思,但意义上有区别:“从谏如流”偏重在乐于接受别人的规劝;“从善如流”偏重在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从谏如流”仅指接受臣属、晚辈、朋友的规劝,适用范围较小;“从善如流”既可用于上对下,也可用于对平辈,还可用于下对上,适用范围较大。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