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畿 编辑
京畿,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g jī,是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该词语出自汉代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京畿一词出现于中国唐朝前,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有“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意即“位于国之中央的都城”。《北齐书·封述传》:“迁世宗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京畿事。”。在唐朝,当时将唐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赤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赤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
中国唐时有京畿道,宋时有京畿路。今指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从周代开始,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为“王畿”。有《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孙诒让正义:“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又称为“王畿”,特指丰京、镐京、成周,王城,及其周边直接统治的区域。从秦统一中国嬴政称皇帝开始,不能称“王”,其王畿地在二京之域,京畿始称。至汉魏时期始有“京畿”之称,指长安、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其核心为“京洛”,“京师”等。
1.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遂建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
2.《北齐书·封述传》:“迁世宗大将军府从事中郎,监京畿事。”
3. 明 沈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京畿委巷,涤器垆旁,招商来往。”
4.《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二十世纪之中国》:“借口义和,联军麕聚,锋锐所向,既已蹂躏京沽,喋血京畿。”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