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筝误 编辑
《风筝误》是清代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三十出,完成于顺治十年(1653年)。《风筝误》讲述胸无点墨的戚友先拿才子韩琦仲题诗的风筝去放,风筝断线后落在詹烈侯的两院,被二小姐詹淑娟拾得,貌美且有才的詹淑娟依韵和诗一首于风筝上。风筝被戚家书童索回去后,韩琦仲见所和之诗赞不绝口,由此萌生了对詹家小姐的爱情,于是另作风筝题求婚诗一首,仿戚友先的做法去放。但风筝不坠西院坠东院,被貌丑且急色的大小姐詹爱娟拾得。爱娟密约韩生,韩生误以为是会淑娟,见面惊丑而急退。韩生赴试,状元及第,上司詹烈侯要以女儿淑娟配之。韩琦仲追忆“前惊”而不受(误以为婚配者就是密约时所见的爱娟)。后怕犯欺君逆父之罪而屈从:洞房之夜如临深渊,懊丧至极,结果银灯高照,方识“聘婷”而大喜。《风筝误》一剧,以关目新奇而又针线细密着称。它以风筝为姻缘的线索,通过巧合、误会等手法编织情节,引出许多逗人发笑的喜剧效果。李渔的“十种曲”中,惟《风筝误》最脍炙人口。
作品名称:风筝误
作者:李渔
创作年代:清代
文学体裁:传奇(戏剧)
字数:119000(含校注)
第一出 巅末 | 第六出 糊鹞 | 第十一出 鹞误 | 第十六出 梦骇 | 第廿一出 婚闹 | 第廿六出 拒奸 |
第二出 贺岁 | 第七出 题鹞 | 第十二出 冒美 | 第十七出 媒争 | 第廿二出 运筹 | 第廿七出 闻捷 |
第三出 闺哄 | 第八出 和鹞 | 第十三出 惊丑 | 第十八出 艰配 | 第廿三出 败象 | 第廿八出 逼婚 |
第四出 郊饯 | 第九出 嘱鹞 | 第十四出 遣试 | 第十九出 议婚 | 第廿四出 导淫 | 第廿九出 诧美 |
第五出 习战 | 第十出 请兵 | 第十五出 坚垒 | 第二十出 蛮征 | 第廿五出 凯宴 | 第三十出 释疑 |
男主人公韩琦仲作为封建社会的文人,虽未摆脱考取功名的名位观念,但功名只是配角,也没有用它为爱情开道,而故事中主要突出的是他在恋爱婚姻上的不随俗、不苟合的情怀和品质。他要求自己的伴侣不但要有才有貌,还要有美好的品质,所以他不逛妓院,面对放荡无知的爱娟的百般挑逗,以及老伯父的逼婚,都坚决不为所动。尤其是经过“惊丑”的教训后,他深有感触地说:“不可听信风闻语言,不可拘泥娶名家闺秀”,“不以门楣高下为转移,不为蛊惑语言所左右,严肃对待,认真行事……”这种主动追求,又严格要求的婚姻恋爱观都是值得肯定的。
淑娟
女主人公淑娟温柔端庄、知书达理,虽未明写她在和诗时对写诗人的感觉,但在爱娟成亲后,对姐夫戚友先的暗自评价,则充分表明她曾经把戚公子想象成风流潇洒的书生,待真正见到戚友先后,则料定那风筝上的诗不是他写的,这说明淑娟心里头也是爱才的。后来戚友先对她欲行不轨,她坚决拒绝,并且以剑相逼,勇敢刚烈之气凛然于身,若让淑娟委身于无德、无貌的戚友先,她是决然不从的。
作品主题
《风筝误》写了青年男女的婚恋纠葛,还写了他们的婚恋观念。在婚恋观上,《风筝误》中既保存了门当户对,更坚持才当貌对。两者相互矛盾,又相对并存。才当貌对虽不是一种正统观念,却作为一种个人追求爱情的标准而被人们在实际中承认,这在韩琦仲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但他又不能完全抛开门当户对的压制,他才高自傲,要寻一个才当貌对的佳人为伴侣,但往风筝上题情诗时,还是接受家僮建议,假借戚友先的名,怕自己人穷诗也被看低。而爱娟虽和淑娟同是宦家小姐,与戚友先可以门当户对了,但也自认才不惊人,貌不动人,因而冒淑娟之名,约书生密会。门当户对与才当貌对相斥相存,前者虽在婚恋中占主流,但后者也渐趋上风,最终美配美,丑配丑,也算皆大欢喜。
艺术特色
《风筝误》以“关目新奇”和“针线绵密”著称,整个故事以风筝为线索,引起一系列巧合和误会。戚友先放风筝,却是韩琦仲题的诗,淑娟和了诗,风筝被索回,本是戚友先的风筝,却又落在韩琦仲手里,这是第一个巧合。韩琦仲见诗起心,慕淑娟才貌,另做风筝,却掉进梅氏的院里,被爱娟拾得,这是第二个巧合。真是无心插柳,却有花发,待有心栽花,却另生别柳。韩琦仲把爱娟当成淑娟,爱娟把韩琦仲当成戚友先,这是第一个误会。后来爱娟又把戚友先当成了韩琦仲,这是第二个误会。而最后,韩琦仲把淑娟当成爱娟,这是第三个误会。最后误会解除,所有误会串起来又终成巧合,乃误会之巧合也。苦苦寻觅,层层叠嶂,条条线索交错,本要成一团乱麻,却又乱极自解,遂成顺畅,才子得配佳人,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风筝误》作为喜剧,结局自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合家欢聚”,但作者没有像别的剧作家一样把大团圆的过程写得充满艰辛、曲折,也没有着力渲染痛苦以强化结局的欢喜,而是情节曲折却不庞杂,喜忧相伴但无悲伤,不让读者经历故意创造出来的苦痛之感,而是给人彻头彻尾的轻松和无忧无虑的快乐,以乐忘忧,以此形成纯纯粹粹的喜剧。
《风筝误》的语言特点是浅显俏皮,适合舞台表演,适合大众流传。特别是剧中宾白,虽然通俗,却精彩生动,剧场效果极佳。而作者运用误会、巧合结构喜剧的技巧极为娴熟,关目布置精巧,针线细密。塑造人物的性格、语言、举止处处体现喜剧效果。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