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旦 编辑
五旦,解释: 古代西域曲调的五韵;犹言五更;昆曲中的五旦。
中文名:五旦
词语解释:古代西域曲调的五韵 ,犹言五更
所扮者:年已及笄的青年女子
代表人:《倭袍》中的春兰
解释: 1.古代西域曲调的五韵。 2.犹言五更。
简介
五旦是旦中之杂色,多初学旦色者为之,绍兴乱弹戏班中有戏谚专说五旦:“出台一声‘噫’(扮宫女、太监,出台例先喊‘噫’),突头蜈蚣旗(突头,指突头戏,多为扎靠武打短剧,五旦饰手执蜈蚣旗的皂甲、龙套),拜堂来不及(戏演完时,若无大团园结尾,例须由五旦拜堂送客,忙于改妆新娘,故有‘来不及’之说)。五旦也饰演次要人物,如《倭袍》中的春兰,《定天山》中薛金莲,亦兼演童生之类,如《挂玉带》中的罗春等。
定义
昆曲五旦(定义)所扮者基本上都是年已及笄的青年女子,而且多半是窈窕淑女、有教养的闺阁小姐。因这类角色大多身在深闺,故又称“闺门旦”。以小碎步出台,强调头、腰、腿部位的动作,其表演念白娇柔,唱腔委婉缠绵,身段端庄文静或妩媚娇羞。秀丽典雅,气质清新,动作轻盈娇媚,自然的情态表达,略有闺中少女的纤弱、羞涩感。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