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人 编辑

安徽桐城的人

桐城人桐城人

桐城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北距省会合肥98公里,南至安庆市68公里,是皖西南的交通枢纽和承东启西的通衢之地,更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前沿阵地和合肥经济圈南翼门户城市。206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等三大交通动脉纵贯全境,水路菜子湖通江达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现辖1个国家级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双新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桐城人

隶属:安徽桐城

城市:桐城

范畴:人物

人口状况

编辑
桐城境内民族众多,各族儿女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为桐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除汉族外,尚有回、蒙古、满、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等21个少数民族。据统计,2011年,全市总人口755462人。其中男性385350人,女性370112人;城区居民159494人,乡镇居民595968人;全市常住人口211090户,户均4人,男女性别比1.04:1。

根据桐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现将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人口总量

全市常住人口为593629人,与2010年桐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64455人相比,减少70826人,下降10.66%,年平均下降1.12%。

二、户别人口

全市共有家庭户223866户,集体户5714户;家庭户人口为563734人,集体户人口为298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2人,比2010年桐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人减少0.95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3717人,占49.48%;女性人口为299912人,占50.5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7.93,与2010年桐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27相比,有所下降。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5402人,占14.39%;15-59岁人口为379261人,占63.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8966人,占21.7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486人,占17.77%。与2010年桐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4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5.8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7.37个百分点。

著名人物

编辑
桐城历史悠久,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春秋时期即称桐国,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历时1200余年。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明末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堪称“十七世纪罕与伦比的百科全书式”大学者;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政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200余年。近现代桐城名人有美学宗师朱光潜,一代大哲方东美,革命家、外交家黄镇,农工民主党创建人章伯钧,巨型计算机之父慈云桂。

古代

曹松唐代著名诗人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

何如宠明朝宰相

方以智明朝著名哲学家、科学家

左光斗明朝东林党著名人物

张廷玉清朝宰相

方观承清朝直隶总督

汪志伊清朝湖广总督

龙汝言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状元

钱澄之清朝著名诗人

戴名世清朝著名文学家桐城派奠基人

方苞清朝著名文学家 “桐城派”创始人,“桐城三祖“之一。

姚鼐清朝著名文学家 “桐城派集大成者”有“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之称

姚莹清朝著名史学家

方东树清朝著名汉学家

马其昶桐城派后期代表作家

张祖翼清朝著名篆刻家

吴樾清末著名革命志士

现当代

施从云民国上将

施剑翘巾帼英雄

章伯钧著名民主党派人物

方治国民党政要

方令孺新月派著名作家

方玮德新月派著名作家

方东美现当代哲学家 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朱光潜著名美学家

史尚宽著名法学家

严凤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慈云桂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德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杭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奇中国科学院院士

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曼青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旭光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立新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棣怀围棋名家

下一篇 张廷翰

上一篇 多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