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编辑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辖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怀化市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河池市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总面积3028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3月,全州辖15个县,1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黔东南州常住人口375.73万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神奇之州,各族人民在这片民族文化沃土躬耕垄亩,是世界乡土文化基金会确定的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侗族大歌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古歌、银饰等53项72个保护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㵲阳河、云台山、雷公山等自然景区山水秀美风光独特,镇远古城、西江千户苗寨、肇兴千户侗寨、下司古镇等文化景区历史悠久。2019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产总值129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3.7%。
黔东南州地图
秦代属黔中郡和象郡。西汉时期属武陵郡和牂牁郡。
隋代属牂牁郡、沅陵郡和治安郡。
唐代属黔中道,置有充州、应州、亮州等羁縻州和奖州等经制州。
宋代分属荆湖北路、夔州路和广南路,置有邛水县、安夷县和亮州、古州等羁縻州。
元代属四川行省播州宣慰司和湖广行省思州宣慰司,置有麻峡县、黄平府、镇远军民总管府及古州八万洞民总管府。
明洪武年间设镇远、清浪、铜鼓、五开、偏桥、古州、清平、兴隆8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等宣慰司,置思州、镇远、黎平、新化4府,隶属贵州布政使司;宣德九年(1434年)撤新华府并入黎平府;正统九年(1444年)置施秉、永从2县;弘治七年(1494年)置麻哈州及清平县,十一年(1498年)置镇远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二十八年(1600年)置黄平州。
清康熙年间,镇远、偏桥、清平3卫分别并入镇远、施秉、清平县,兴隆卫并入黄平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五开、铜鼓、清浪3卫,置开泰、锦屏、青溪3县;雍正七年(1729年)至十一年(1733年),先后置八寨、丹江、清江、古州、台拱5厅,分属镇远、黎平、都匀3府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置下江厅,隶黎平府。
少数民族
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州、厅为县,设镇远、施秉、青溪、思县、邛水、天柱、锦屏、黎平、下江、永从、榕江、丹江、台拱、剑河、黄平、炉山、八寨、麻哈共18县。民国三年(1914年)设黔东道,治镇远,领镇远、邛水等26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思县易名岑巩县,二十年(1931年)麻哈县更名麻江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建立11个行政督察区,其中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镇远,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黎平,后经过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和二十六年(1937年)两次调整,原第十行政督察区撤消,原第八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仍驻镇远)。
民国三十年(1941年),裁清溪县并入镇远等县,裁丹江县,将丹江河以西之地并入八寨县,八寨县易名丹寨县,丹江河以东之地并入台拱县,台拱县改名台江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原丹江县区域建立雷山设置局,三十七年(1948年)改雷山设置局为雷山县。
黔东南州风光
1956年4月18日,撤消镇远专区,建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镇远专区的余庆县划归遵义专区,都匀专区的麻江、丹寨、黎平、从江、榕江5县划入黔东南自治州,自治州辖16个县,州人民政府驻凯里,7月23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1958年12月调整行政区划,丹寨、麻江、炉山、雷山4县合并建凯里县,台江县并入剑河县,从江县并入榕江县,施秉县并入黄平县,岑巩县、三穗县并入镇远县,天柱县并入锦屏县,全州设7个县。
1961年8月和1962年10月,先后恢复天柱、从江、雷山、麻江4县和施秉、三穗、岑巩、台江、丹寨5县建置,自治州仍辖16个县。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消凯里县建立凯里市。
名称 | 代码区划 | 人口(万人) | 面积(平方千米) | 政府驻地 |
黔东南州 | 522600 | 461 | 30339 | 凯里市 |
凯里市 | 522601 | 55 | 1570 | 大十字街道 |
黄平县 | 522622 | 38 | 1668 | 新州镇 |
施秉县 | 522623 | 17 | 1544 | 城关镇 |
三穗县 | 522624 | 22 | 1036 | 文笔街道 |
镇远县 | 522625 | 27 | 1878 | 舞阳镇 |
岑巩县 | 522626 | 23 | 1487 | 㵲水街道 |
天柱县 | 522627 | 41 | 2201 | 凤城街道 |
锦屏县 | 522628 | 23 | 1597 | 三江镇 |
剑河县 | 522629 | 26 | 2165 | 仰阿莎街道 |
台江县 | 522630 | 16 | 1078 | 台拱街道 |
黎平县 | 522631 | 53 | 4439 | 德凤街道 |
榕江县 | 522632 | 36 | 3316 | 古州镇 |
从江县 | 522633 | 35 | 3245 | 丙梅街道 |
雷山县 | 522634 | 15 | 1219 | 丹江镇 |
麻江县 | 522635 | 17 | 958 | 杏山街道 |
丹寨县 | 522636 | 17 | 938 | 龙泉镇 |
凯里市 |
街道(9)·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鸭塘街道·开怀街道·白午街道·白果井街道 镇(11)·三棵树镇·舟溪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碧波镇·下司镇·凯棠镇·大风洞镇 |
黄平县 |
镇(8)·新州镇·旧州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野洞河镇·浪洞镇·上塘镇 乡(3)·一碗水乡·纸房乡·翁坪乡 |
施秉县 |
镇(5)·城关镇·杨柳塘镇·双井镇·牛大场镇·马号镇 乡(3)·白垛乡·甘溪乡·马溪乡 |
三穗县 |
街道(2)·文笔街道·武笔街道 镇(7)·八弓镇·台烈镇·瓦寨镇·桐林镇·雪洞镇·长吉镇·良上镇 乡(2)·滚马乡·款场乡 |
镇远县 |
镇(8)·舞阳镇·蕉溪镇·青溪镇·羊坪镇·羊场镇·都坪镇·金堡镇·江古镇 乡(4)·涌溪乡·报京乡·大地乡·尚寨土家族乡 |
岑巩县 |
街道(1)·㵲水街道 镇(9)·思旸镇·水尾镇·天马镇·龙田镇·大有镇·注溪镇·凯本镇·平庄镇·客楼镇 乡(2)·天星乡·羊桥土家族乡 |
天柱县 |
街道(4)·凤城街道·邦洞街道·社学街道·联山街道 镇(11)·坪地镇·蓝田镇·瓮洞镇·高酿镇·石洞镇·远口镇·坌处镇·白市镇·渡马镇·江东镇·竹林镇 乡(2)·注溪乡·地湖乡 |
锦屏县 |
镇(7)·三江镇·茅坪镇·敦寨镇·启蒙镇·平秋镇·铜鼓镇·平略镇 乡(8)·大同乡·新化乡·隆里乡·钟灵乡·偶里乡·固本乡·河口乡·彦洞乡 |
剑河县 |
街道(1)·仰阿莎街道 镇(11)·柳川镇·岑松镇·南加镇·南明镇·革东镇·太拥镇·磻溪镇·久仰镇·南哨镇·南寨镇·观么镇 乡(1)·敏洞乡 |
台江县 |
街道(2)·台拱街道·萃文街道 镇(4)·施洞镇·南宫镇·革一镇·方召镇 乡(3)·排羊乡·台盘乡·老屯乡 |
黎平县 |
街道(3)·德凤街道·高屯街道·龙形街道 镇(14)·中潮镇·孟彦镇·敖市镇·九潮镇·岩洞镇·水口镇·洪州镇·尚重镇·双江镇·肇兴镇·龙额镇·永从镇·茅贡镇·地坪镇 乡(9)·顺化瑶族乡·雷洞瑶族水族乡·罗里乡·坝寨乡·口江乡·德顺乡·大稼乡·平寨乡·德化乡 |
榕江县 |
街道(1)·车民街道 镇(9)·古州镇·忠诚镇·寨蒿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栽麻镇·平江镇·八开镇 乡(10)·崇义乡·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计划乡·水尾水族乡·平阳乡·两汪乡 |
从江县 |
街道(1)·丙梅街道 镇(12)·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往洞镇·庆云镇·斗里镇·东朗镇·加鸠镇 乡(7)·高增乡·谷坪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加勉乡 |
雷山县 |
街道(1)·龙头街道 镇(5)·丹江镇·西江镇·永乐镇·郎德镇·大塘镇 乡(3)·望丰乡·达地水族乡·方祥乡 |
麻江县 |
街道(2)·杏山街道·金竹街道 镇(4)·谷硐镇·宣威镇·龙山镇·贤昌镇 乡(1)·坝芒布依族乡 |
丹寨县 |
街道(1)·金泉街道 镇(4)·龙泉镇·兴仁镇·排调镇·扬武镇 乡(2)·雅灰乡·南皋乡 |
位置境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黔南、铜仁、遵义毗邻。全境东西宽220千米,南北长240千米,总面积30282平方千米。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地形地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州境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而东部低。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48米。
气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立体气候明显。2022年全州平均气温为15.5℃~19.3℃;年降水量773.7毫米~1249.9毫米;日照时数1019.6~1778.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4~81%,年无霜期309~348天。
水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大小河流983条,其中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225条,以清水江、㵲阳河、都柳江为主干,呈树枝状展布于各地。 苗岭以北的清水江、舞阳河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9县、市,州境河道长376千米,流域面积14769平方千米。舞阳河自西向东流经黄平、施秉、镇远、岑巩4县,州境河道长166千米,流域面积为5106平方千米。都柳江自西向东南流经榕江、从江2县,州境河道长141千米,流域面积为8802平方千米。
水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3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270万千瓦。水电站已建333座、总装机容量225.47万千瓦。黔东南州境内水系发达,河网稠密,有983条河流,平均年径流量192.1亿立方米。以清水江、㵲阳河、都柳江为主干,长江流域面积21535平方千米,珠江流域面积8802平方千米,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植物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野生植物资源3300种,分属194科947属。在种子植物中,有中国特有种45属,占全国特有属的2.97%。全州共分布红豆杉、珙桐、钟萼木、异形玉叶金花、篦子三尖杉、厚朴、香樟、秃杉、鹅掌楸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5种,39科64属,其中,一级重点保护6种,二级重点保护119种。
动物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记录的脊椎动物5纲31目104科557种。其中,鸟纲13目37科217种,哺乳纲8目25科96种,鱼纲5目22科130种,爬行纲3目11科69种,两栖纲2目9科45种。全州共分布豹、猕猴、穿山甲、小灵猫、黑熊、白颈长尾雉、鸳鸯、蛇雕、白鹇、红腹锦鸡、草鸮、仙八色鸫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2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17种,二级重点保护105种。
矿产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已发现矿种61种(含亚矿种),占全省已知137种的44.5%,其中能源矿产6种,黑色金属矿产3种,有色金属矿产8种,贵金属矿产2种,稀有、稀土金属矿产3种,冶金辅助原料矿产4种,化工原料矿产4种,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0种,水气矿产1种。不同程度探明了储量的矿产有46种,占发现矿产种类的75%,其中上储量表矿产40种,未上储量表的矿产5种(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25种)。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3758622人。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373.13万人。年底全州户籍人口489.60万人,比上年底减少0.2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01.43万人,其中:苗族人口213.45万人,侗族人口149.67万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2018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末,黔东南州常住人口375.73万人,较2022年增长2.6万人,常住人口规模恢复到2019年水平。
民族构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仫佬族、侗族、布依族、畲族、土家族、瑶族、水族、壮族等少数民族。
系统 | 职务 | 姓名 |
---|---|---|
州委 | 书记 | 李建 |
副书记 | 杨光杰 | |
州政府 | 州长 | 杨光杰 |
副州长 | 陆再义、洪龙弟(挂职) | |
州政协 | 主席 | 潘玉凤 |
州人大常委会 | 主任 | 汤越强 |
副主任 | 陈正锋、侯美嘉 | |
统计截至2024年06月 |
综述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生产总值129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两年平均增长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5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86.78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732.71亿元,增长1.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7%。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0%、39.5%和28.5%。全年全州人均生产总值34613元,增长2.7%。
黔东南州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2022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7.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2.1%;三次产业投资占比为7.3:20.2:72.5。工业投资增长6.0%,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9.6%。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税收入72.72亿元,比上年下降40.6%。财政总收入67.44亿元,比上年下降4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92亿元,比上年下降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00亿元,比上年下降9.5%。
第一产业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6.70亿元,比上年增长3.7%。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7.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81.88亿元,增长3.1%;林业总产值83.03亿元,增长5.7%;畜牧业总产值76.35亿元,增长4.3%;渔业总产值14.68亿元,增长9.9%。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粮食种植面积408.11万亩,比上年增加0.31万亩,增长0.1%;油菜籽种植面积80.14万亩,增长15.9%;烤烟种植面积12.35万亩,下降12.9%;蔬菜种植面积241.59万亩,下降2.2%;药材类种植面积69.35万亩,下降2.9%;年底茶园面积46.94万亩,增长2.0%;年底果园面积99.56万亩,下降0.4%。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粮食总产量136.91万吨,比上年增加3.21万吨,增长2.4%。其中,夏粮产量16.67万吨,增长1.9%;秋粮产量120.24万吨,增长2.5%。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油菜籽产量8.73万吨,增长21.4%;油茶籽产量5.86万吨,增长4.4%;烤烟产量1.40万吨,下降16.8%;中药材产量33.88万吨,增长10.4%;蔬菜产量375.47万吨,增长5.5%;茶叶产量2.15万吨,增长6.3%;水果(含果用瓜)产量92.25万吨,增长5.8%。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猪牛羊禽肉产量18.37万吨,比上年增长5.8%。生猪出栏142.54万头,比上年增长8.5%;牛出栏17.08万头,比上年下降1.1%;羊出栏19.83万只,比上年下降5.5%。活家禽出栏1964.19万只,比上年增长5.2%。禽蛋产量4.62万吨,比上年增长26.3%。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产品产量6.02万吨,比上年增长2.6%。
第二产业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工业增加值163.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5.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8%。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2.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29.2%;重工业增加值下降3.4%。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28亿元,比上年下降9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45元,比上年增长5.1%。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筑业增加值1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254.1亿元,增长21.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121.4亿元,增长48.1%。
第三产业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44亿元,比上年下降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78.11亿元,比上年下降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49.33亿元,比上年下降0.5%。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555.23亿元,比上年下降2.7%;餐饮收入额72.21亿元,比上年下降5.2%。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外贸进出口总额9.53亿元,比上年增长92.2%。其中:出口9.47亿元,进口0.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02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1.2%。新设立外资企业8家,合同外资金额868万美元。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8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83.60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2033.94亿元,增长14.7%。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20.69亿元,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5.07亿元。全年赔付支出14.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财产险公司赔付支出11.91亿元,寿险公司赔付支出2.20亿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高等教育学校2所。其中,本科院校1所,招生3569人,在校学生10407人,毕业生3374人;高等专科学校1所,招生4998人,在校学生15555人,毕业生4226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所,招生14237人,在校学生39063人(其中:非全日制在校学生4686人),毕(结)业生7847人。普通高中45所,招生33967人,在校学生101888人,毕业生24290人。初级中学16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在校学生192851人。小学641所,教学点449个,在校学生391807人。幼儿园1403所(其中:民办491所),在园幼儿163697人。全州普通高考录取本科学生17178人,本科及以上上线率43.39%,录取专科学生14171人,中职单报高职录取专科学生591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免杂费覆盖率已达100%,免除教科书覆盖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5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93%。
科学技术
2022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向上争取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3项,比上年下降3.6%;争取到资金5480.60万元,比上年增长7.6%。立项实施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立项资金265万元;年底有52家高新技术企业,与上年持平;105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系统,比上年增长87.5%;技术合同登记完成402项,比上年下降1.2%,合同交易金额达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74.9%;全社会R&D经费投入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共有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39个(其中,陈列馆7个,纪念馆4个),表演团体3个。年底全州电视转播发射台17个,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5.72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41%,广播综合覆盖率98.76%。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拥有卫生机构3700个。其中,医院110个,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个,卫生监督所17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28个,门诊部5个,村卫生室2867个,采供血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15个。全州实有医院病床29047张,卫生技术人员31712人。其中,执业医师7770人,执业助理医师2398人,注册护士13764人,药师(士)1232人,技师2580人,卫生监督员246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722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县级室内体育馆10个,县级公共露天体育场11个,公共游泳馆6个,体育公园14个。全州二级以上运动员988人(其中2022年新增二级以上运动员73人),在省级以上年度冠军赛、锦标赛上获得金牌85枚、银牌71枚、铜牌97枚。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4.26万人,比上年底增加2.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2.08万人,增加1.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4.71万人,增加0.55万人。年底全州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4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0.98万人,增加1.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达11478户,增加554户。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2.39万人,比上年减少1.48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13万人,比上年增加0.9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0.26万人,比上年减少2.4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99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7.19万人,累计资助资金额2.01亿元。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63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798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90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5285元。全年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68亿元。
截至2022年底,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路货物周转量51.91亿吨千米,比上年下降23.2%;旅客周转量15.81亿人千米,比上年下降0.3%;水路货物周转量6.21万吨千米,比上年下降46.8%;旅客周转量811.65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20.8%。民航旅客吞吐量5.1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5.0%。
民族节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文地图
吃新节
“吃新节”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时间不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内。
非遗
截至2023年3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人类非遗代表作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56项78处,位居全国同级地州市前列;省级非遗218项307处,居全省第一;州级非遗329项417处,县(市)级非遗1590项。州内民族节日众多,全州每年有各类民族节日390余个,其中万人以上的节日有120多个。
文物
截至2023年3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99处、州级54处、县级867处,国家文物局备案博物馆33家,10个苗族村寨和12个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个、名镇2个、名村7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中国传统村落415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
民间歌舞
黔东南素有“歌舞海洋”的别称。苗族的“飞歌”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大歌”,其调式不一。侗族的歌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
民族舞蹈主要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踩鼓舞,有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
民族工艺
民族工艺有早在宋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侗族的侗锦以及苗族侗族的刺绣。苗、侗、水、瑶、畲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土家族的衙院庄园,侗族的鼓楼、花桥。
景区类型 | 数量 | 详情 |
---|---|---|
国家级AAAA景区 | 6个 | 黎平肇兴侗寨、镇远古城景区、施秉杉木河景区、施秉云台山景区、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凯里云谷田园 |
国家级AAA景区 | 10个 | 黎平翘街景区、黄平野洞河景区、黄平旧州古镇、镇远青龙洞景区、三穗颇洞农业体验园、锦屏隆里古城、麻江蓝莓生态旅游区、凯里苗侗风情园、凯里下司古镇、凯里苗妹非遗博物馆 |
国家湿地公园 | 3个 | 黎平八舟河国家湿地公园、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 |
国家森林公园 | 4个 | 黎平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台江南宫国家森林公园、剑河仰阿莎国家森林公园 |
国家地质公园 | 2个 | 雷公山国家地质公园、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
2019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
2020年6月1日,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3年1月28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