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筱俊亭 编辑
筱俊亭(1921年12月-2013年11月4日),女,原名张俊亭,直隶庆云(今山东省庆云县)人。1921年生于中国天津。评剧青衣、老旦、筱派创始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原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筱俊亭6岁丧父,8岁学艺,12岁入白玉霜评剧团,13岁成为小主演,离开白玉霜班社到北方各地流动演出,17岁唱红天津,19岁在华北戏院演出《白蛇传》轰动津门。1952年参加锦州评剧院,1954年入辽宁评剧院二团。筱俊亭青年时代主攻青衣花旦,常演剧目有《安安送米》《珍珠衫》《桃花庵》《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筱俊亭在8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演出了200多出剧目,学习各家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渐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创造出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享誉海内外。2008年,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荣誉。2013年11月4日6时25分,筱俊亭在河北廊坊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2岁。
中文名:筱俊亭
别名:原名张忠善、张俊亭、花俊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21年12月
逝世日期:2013年11月4日
职业:评剧表演艺术家
代表作品:《打金枝》《对花枪》《杨八姐游春》《小院凤波》《井台会》
籍贯:山东乐陵
从艺经历
筱俊亭
20世纪30年代末期,筱俊亭在天乐戏院搭班唱戏。这一时期她与评剧名伶刘翠霞、爱莲君、鲜灵霞、新凤霞等同台演出,并努力学习她们的优长。“金嗓歌王”骆玉笙的京韵大鼓、侯永奎的昆曲等也都成为筱俊亭百看不厌、取之不尽的的艺术精华。后来在排演新剧目时,一些美妙旋律总会在不经意间融入到她的唱腔中,使她的演唱巧腔迭出,回味无穷,独具魅力。16岁那年,筱俊亭与名角花巧玲在唐山永盛剧院同台演出《玉虎坠》,她不以高腔起唱,发挥自己中低音浑厚宽亮的特长并融入深沉细腻的感觉,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从此,她更加坚定信念,在以后的许多唱腔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适合自己嗓音条件、比一般评剧低四度的唱法。19岁时,筱俊亭应邀到天津华北戏院演出,以《白蛇传》轰动津门,还多次应邀到唐山、林西矿区、山东等地演出,就此成名,红遍天津、河北、山东各地。
全国解放后,新社会的优越条件,使筱俊亭的舞台艺术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这时她主工青衣花旦,以青衣戏见长。1952年6月她正式参加国营剧团———锦州评剧团,不仅主演了《刘翠屏哭井》《安安送米》《冯奎卖妻》《丁香割肉》《珍珠衫》《桃花庵》《花为媒》《马寡妇开店》《杨三姐告状》《四劝》等拿手好戏,还新排演了《小二黑结婚》《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卓文君》《哭长城》《小女婿》《救急包》《妇女代表》等剧目。1952年秋,她开始对评剧青衣唱腔进行系统改革。1954年年底,筱俊亭调至沈阳,她结合自己的嗓音及身形条件,有意识开辟新路,尝试着进行老旦行当的创造。1956年排演了第一出纯老旦剧目《杨八姐游春》,大获成功;接着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古国风云》《三关排宴》《母亲》《洪湖赤卫队》《江姐》《南海长城》《丰收之后》《东风解冻》《社长的女儿》等剧目,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时代、年龄、性格、身份的老年妇女形象。通过一系列剧目的演出,筱俊亭为评剧老旦行当积累了一整套唱腔与表演模式,她学习各家运用低腔之长,并吸收了单弦、大鼓等演唱方法,逐渐形成了低回婉转、节奏灵活、俏丽多姿、收放自如的艺术风格,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最终形成享誉海内外的评剧老旦“筱派”唱腔。
社会职务
筱俊亭,1959年后历任沈阳市评剧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沈阳市文联、中国剧协辽宁分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擅用低音域,对评剧青衣、老旦唱腔有发展创造。代表剧目有《杨八姐游春》《打金枝》《对花枪》《井台会》《杨门女将》《母女俩》等。有《筱俊亭唱腔选》。
筱俊亭和韩少云、花淑兰同是我国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开创了评剧艺术的三大流派,她是“筱派”的创始人,晚年仍然活跃在舞台上,可谓艺寿长春。
宝刀不老
筱俊亭
筱俊亭曾任沈阳评剧院副院长、沈阳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剧协副主席,是全国剧协会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在7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她先后演出过200多个剧目,塑造的《井台会》中的李三娘、《打金枝》中的皇后、《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对花枪》中的姜桂芝、《杨八姐游春》中的佘太君《江姐》中的双枪老太婆、《洪湖赤卫队》中的韩母、《这样的女人》(小院风波)中的田大娘等角色均十分精彩,其中不少脍炙人口的唱段广为传唱。
河北省廊坊市艺术研究所编剧景娟荣:在筱俊亭居住的农家小院,经常有戏迷朋友前来请教,筱俊亭总是来者不拒,热心辅导。她还在这里接待了来访的花淑兰、李福安、李少岩、花砚茹、王素秋等艺术名流。
河北省廊坊市艺术研究所编剧景娟荣:“先生演唱技艺精湛绝伦,做人心胸坦荡、宽厚仁慈、无私奉献、勤劳诚实,在人民群众中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个人荣誉
筱俊亭《打金枝》
人物特点
筱俊亭,嗓音浑厚圆润,低回婉转,刚柔兼备,吐字清晰,喷口有力,节奏灵活流畅。她尽几十年的刻苦钻研,为开拓评剧老旦行当做出了贡献,演出的主要剧目有:《对花枪》《打金枝》《杨八姐游春》《包公审太后》《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母女俩》《母亲》《丰收之后》《小女婿》《洪湖赤卫队》《江姐》《甜蜜的风波》等。 在80年的演艺生涯中,筱俊亭不辍研究,结合自身条件反复探索,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创造出独具风彩的老旦唱腔,并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认可,世称“筱派”。其女小筱俊亭是其艺术流派的得力传人。
艺术特点
她对评剧老旦腔进行了革新,与琴师合作创造的、、、、、等新的板式,不但丰富了评剧的板式种类,还极大地拓宽了评剧声腔的表现力,为中国的评剧艺术做出了极大贡献。
筱俊亭现定居天津,虽已年过八旬,但依旧活跃在祖国各地的舞台上,每次评剧盛会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演出之余,她还在忙着搞音配像,忙着总结艺术经验、撰写回忆文章。其女小筱俊亭自幼随母学戏,是其艺术流派的得力传人,现为国家一级演员,在廊坊工作,工青衣、老旦、反串小生,多次在省市专业比赛中获奖,录制的光盘《杨八姐游春》《打金枝》《对花枪》《包公审太后》《小院风波》《井台会》等在市场发行。
全国评剧名家荟萃宝坻县举行了评剧表演盛会。参加演出的有:六岁红、鲜灵霞、花月仙、筱俊亭、李忆兰、赵丽蓉、新凤霞、李福安、刘小楼、莲小君、羊兰芬等。
2006年9月20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八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二场。
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二场。本场为戏曲名家经典荟萃演出,邀请当时京剧、评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等剧种中硕果仅存的流派艺术家与部分传人同观众见面并表演拿手唱段。包括李世济(携徒李海燕,吕洋)、张春华、景荣庆、刘秀荣(携徒王艳)、孙毓敏、李砚秀、赵慧秋、李鸣岩、谭孝曾、孙明珠、康万生、任德川、汪庆元、马金凤、筱俊亭、王瑷瑷、左大玢、李爱琴、刘玉玲等。
11月14日晚,沈阳演艺集团将为旗下的沈阳京剧院、沈阳评剧院、沈阳曲艺团、沈阳歌舞团和沈阳市艺术学校举办生日庆典晚会《辉煌的历程》。届时,90岁高龄的筱俊亭将回到沈阳舞台再唱评剧。 筱俊亭是中国评剧筱派创始人,从沈阳评剧院退休后,一直在老家天津生活。沈阳演艺集团筹划《辉煌的历程》的过程中,向见证沈阳评剧50年历程的筱俊亭发出邀请,她收到邀请后非常兴奋,欣然应允。她说:“虽然离开了沈阳,但我一直在关心沈阳,关心沈阳评剧的发展。 ”沈阳更没忘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在今年沈阳举办的有34.7万人参与投票的“沈阳劳动功勋”评选中,筱俊亭以高票当选。
2013年11月4日6时25分,筱俊亭与世长辞,享年92岁。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