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孟和 编辑
陶孟和(1888年11月5日—1960年4月17日),出生于天津,原名履恭,字孟和,以字行,祖籍浙江绍兴。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陶孟和于1913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3年—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文科教务长;1924年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26年获聘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专任秘书;1929年任北平社会调查所所长;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49年10月—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陶孟和毕生致力于社会科学调查研究和研究的组织工作。
中文名:陶孟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888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1960年4月17日
毕业院校:伦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社会与教育》、《中外地理大全》
主要成就: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浙江绍兴
学位/学历:博士研究生
1906年,毕业于南开学校,后前往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深造。
191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社会学和政治学。
1913年,获得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13年—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文科教务长。
1924年,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26年,获聘为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社会调查部专任秘书。
1929年,任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前身)所长。
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45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49年10月—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
1951年,任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
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 ;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60年4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2岁。
陶孟和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陶孟和重视社会学在社会改良中的作用,认为“真正的科学不能只建设在推理上”,只有把注重事实和用归纳方法对于事实作系统的研究,现代社会学才能成立。他注重社会事实的调查研究,是中国社会学界最先采用帐簿调查法研究中国工人家庭生活的学者。他还最早把教育社会学引进中国,目的在于使社会化的个人更好地担负起社会改良的责任。
陶孟和早年抱着改良会、利国利民的理想,试图对中国社会各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国城市劳动生活费和生活程度的调查研究。除了对工厂和农村调查外,把调查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社会经济的其他方面如农业财政、金融、国际贸易、国民所得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
平台建设
1926年,陶孟和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专业社会研究机构—北平社会调查所,该所后来演变为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后又改名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学术论著
出版时间 | 专著名称 | 出版社 |
---|---|---|
1916年 | 《中外地理大全》 | 中华书局 |
1920年 | 《欧洲和议后之经济(译著)》 | 新青年社 |
1922年 | 《社会与教育》 | 商务印书馆 |
1922年 | 《现代心理学(译著)》 | 北京大学出版部 |
1923年 | 《公民教育(译著)》 | 商务印书馆 |
1924年 | 《社会问题》 | 商务印书馆 |
1925年 | 《孟和文存》 | 亚东图书馆 |
1929年 | 《社会进化史(译著)》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资料 |
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陶孟和讲授的课程有“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现代政治”“社会问题”“社会学”等。
指导学生
陶孟和指导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其中许多成为社会调查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坚力量 ,如经济学家巫宝三,经济史学家梁方仲,经济学家千家驹,历史学家罗尔纲等都是他的学生。
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授予单位 |
---|---|---|
1948年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央研究院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中国科学院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32年 |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集刊》主编 |
1935年 |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
1946年 | 国民政府抗战损失赔偿调查委员会委员 |
1949年9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55年 | 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 |
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评议员 | |
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 |
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 |
家世背景
陶孟和的父亲陶仲明曾任教育家严修创办的严氏家塾(南开学校前身)塾师。
婚姻家庭
陶孟和的妻子的名字是沈性仁,两人育有三女一子。
“陶孟和是中国社会学、社会教育学的奠基人、社会经济研究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评)
“陶孟和是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先行者,他在中国社会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社会科学报》评)
“陶孟和具有开明的治立场,提倡革新,反对守旧,洁身自好,刚正不阿,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具有淳厚、谦逊、诚朴、清廉、不尚虚夸、不私情、摒除门户之见等优良品质,对中国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为培养研究人才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学年鉴》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