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编辑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其前身是图书馆学系,始建于1947年。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王重民、赵万里、于光远、傅振伦、王利器、刘国钧等一批著名学者先后任教,为学科的壮大奠定了基础。五、六十年代,除招收本科生外,还招收研究生和函授生,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深人才和业务骨干。八十年代以来,信息管理系学科专业逐步扩大,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充实,设有图书馆学(本、硕、博),情报学(硕、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编辑出版学(硕、博士点为自设)两本科专业与三个硕、博士点。
中文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外文名: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创办时间:1947年
博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出版学
所属地区:北京
类型:综合
属性:985-211
现任校长:郝平
信息管理系本科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图书馆学专业;硕士阶段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出版3个专业;博士阶段设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编辑出版三个专业。信息管理系现有在职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讲师3人,共有图书馆学教研室、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信息分析与信息咨询教研室等3个教研室。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拥有国家一级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授予权及博士后流动站,其图书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自建系起,就逐步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或从国外留学归来,或具深厚的国学根基,为本系构建了厚实的学术基础。八十年代以来,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他们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55岁以下有博士学位者占70﹪),大多数都成为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他们锐意进取,秉承求真务实的学术传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成为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教师聘用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本系共有28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1名,讲师3名。主要研究领域有:信息资源与知识管理,信息存储、组织、检索、传播与数据挖掘,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文献目录学,阅读文化,出版产业政策与管理,政府与企业信息化,信息资源产业,网络技术与应用,情报分析与决策咨询,信息政策与法规等。本系教师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近五年承担了20余项国家与教育部的立项项目,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办公场所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注重开放与国际合作,拓展与海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每年都有选派赴海外深造或讲学的教师,选派博士生去国外大学学习,邀请海内外学者来系讲学、演讲或学术合作。与海外十余所高校有长期合作交流关系。通过这些交流,取长补短,有力促进了本系的发展。
(2019年6月25日,经北京大学研究决定,公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拟任人选)
系主任:张久珍
党委书记:张久珍
党委副书记:张妙妙
系学术委员会
主任:李常庆
委员:申静、王余光、陈建龙、李国新、李广建、王继民、张久珍、赵志耘
系学位委员会
主任:李常庆
副主任:李广建
委员:王子舟、李国新、周庆山、刘兹恒、王余光、陈建龙、王军
系教学指导委员会
主任:王余光
系办公室
主任:赵丽莘
副主任:邓佳佳
成员:常雅芳、王子昕、王靖茹
教研室
图书馆学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张久珍
教研室副主任:李常庆
图书馆学教研室有教授7人,副教授2人,共包括图书馆学、编辑出版两个专业。图书馆学专业成立于1947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该专业已建设成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许多知名学者,如王重民、刘国钧教授,曾在该专业任教。该专业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编辑出版专业从事博士、硕士教育。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本教研室除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出版编辑学等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外,也着力发展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等领域。
情报学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李广建
教研室副主任:申静
情报学教研室最早成立于1985年,现有在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承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以及情报学硕、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累计培养毕业学生愈千人。教研室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人类信息学,信息的存储、组织、检索、传播与数据挖掘,数字图书馆,政府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与应用,情报分析与决策咨询,信息政策与法规等。教研室的教师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部委级的科研课题,出版和发表了大量专著、教材和论文。
研究所
1. 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
所长:赖茂生
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成立于2002年,挂靠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赖茂生教授被任命为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完成了有关单位委托的一些课题,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完成的主要课题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理论研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研究);广东省信息化调研项目(广东省委省政府委托研究,承担信息化人才调研子课题);科学发展观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家发改委委托研究,承担其中一个子课题);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数字邯郸”第三分课题等。近期研究任务如下:我国公共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研究;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法律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系研究;信息资源管理水平的测度方法研究;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研究;信息内容产业的发展策略研究等。
2. 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所
所长:陈建龙
北京大学信息化与人类信息行为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于2007年11月15日经北京大学批准成立,是非盈利的综合性研究与咨询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所的筹建提供了启动经费。
研究所旨在全力推广应用各人群和各类型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成果,为各领域和各层面信息活动的科学决策提供切实帮助;大力弘扬信息化建设的人本思想,为我国向信息社会的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研究所的首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学科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4个:一是人类信息行为(Human Information Behavior):主要研究人类信息行为理论及其在诸多领域的应用,为各领域的信息服务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二是社区信息学(Community Informatics):主要研究不同人群(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关系,帮助他们共享信息文明;三是信息服务学(Information Service Studies):主要研究用户导向信息服务活动和信息服务产业,助推信息化进程;四是信息化战略(Informatization Strategy):主要研究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中的有关问题,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服务。研究所的任务还有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据研究所的发展需要和项目合作需要,汇集和锻炼一支水平高、影响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同时,为学生开设课程和讲坛,鼓励和吸收学生参加学术研究活动。项目合作和咨询服务也是研究所的重要任务。在各个发展方向上寻求合作项目,接受委托或外包,开展课题研究、行为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活动,主动关注国家和社会有关重要决策和重大问题,积极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合作和服务扩大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
3. 北京大学信息传播研究所
所长:李国新
1996年4月,经北京大学批准,信息管理系成立了文献与信息研究所。1999年4月,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日益扩大的需要,经北京大学批准,文献与信息研究所更名为信息传播研究所。信息传播研究所的宗旨是紧密围绕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促进我系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协调,扩大我系与国内外学术团体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我系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课题实施、科研攻关以及科技成果应用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信息传播研究所依托信息管理系的科研力量组织与实施科研项目,为全系师生的科研合作搭建平台。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是受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委托,组织编纂《中国图书馆年鉴》。研究所历任负责人:1996年4月~2001年12月,所长:吴慰慈,副所长:孟昭晋、周庆山;2002年1月~,所长:李国新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