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昌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杨应昌杨应昌

杨应昌,1934年5月17日出生于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杨应昌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7年—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杨应昌主要从事物质磁性领域的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杨应昌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4年5月17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北京

人物经历

编辑

杨应昌在做结构分析实验(1980年)杨应昌在做结构分析实验(1980年)

1934年5月17日,杨应昌出生于北京市。

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8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77年—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杨应昌(中)在第23届国际稀土永磁会议上获颁杰出成就奖杨应昌(中)在第23届国际稀土永磁会议上获颁杰出成就奖

    杨应昌研究宏观磁性与微观结构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特点,探索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1980年首次合成具有ThMn12型结构富铁的新相并通过中子衍射研究明确了该结构的特点与形成条件。1985年研制成功多元Nd2(Fe、Al、Co)14B型磁体,可同时提高磁体的矫顽力和居里温度。1990年发现在稀土合金中的间隙原子效应,进而从理论上阐明它的起源并发明了Nd-Fe-N系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等。

  • 学术论著

    杨应昌(左2)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杨应昌(左2)获2004年度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截至2017年,杨应昌在《物理学报》《中国稀土学报》《金属学报》《IEEE磁学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材料快报(SCRIPTA MATERIALIA)》《合金与化合物杂志(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期刊上共发文50余篇, 其他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程本培,葛森林.Nd(Fe,Mo)_(12)N_x磁粉的内禀磁性与永磁性能.中国科学(12期):1254-1258.

    杨应昌,程本培1:12型Nd-Fe-N新型永磁材料研究.材料导报,2001(02):5-6.

    纪效波,潘成迟,杨应昌,Preparation method of negative pole material of lithium ion battery:中国,103066285.2013.

    杨应昌.开发中的新型永磁材料:稀土-铁-氮间隙型化合物.中国稀土学报,1994(S1):513-519.

    杨应昌,孙弘,孔麟书,等.RTiFe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中国科学数学:中国科学,1989,32(9):1001-1008.

    杨应昌,程本培.R2Fe17C化合物的结构与内禀磁性的研究.物理学报,1991,40(7):1186-1192.

    杨应昌在做磁测量实验(1998年)杨应昌在做磁测量实验(1998年)

    杜红林,张百生,姬长国,等.N在Nd2Fe14BNx永磁合金中占位的中子衍射分析.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34(S1):15-18.

    汪文虎,刘晓辉,隽英昌,等.基于知识推理的导向器叶片单元体精铸模具分模技术研究.铸造,2007,56(6):4.

    杨应昌.Y【Mn_(1-x)Fe_x】_(12)的结构和磁性.金属学报,1981, 17(3):355-358.

    杨应昌,张晓东.新型RE-Fe-N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中国稀土学报,1990,8(4):376-377.

    杨应昌.开发中的新型永磁材料:稀土-铁-氮间隙型化合物//中国稀土学会稀土永磁材料和应用学术会议.1994:7.

  • 承担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99年—2004年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钕铁氮磁体产业化开发

    校企合作

  •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2年

    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大会

    长沙

    2003年

    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90周年李政道先生座谈会

    北京

    2010年

    第六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

    宁波

    2014年

    第23届国际稀土永磁会议

    美国

    2017年

    中国(宁波)国际磁性材料产业、技术和市场高峰论坛

    宁波

    2018年

    第三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

    杭州

    2018年

    粒子物理及核物理相关问题暨高崇寿教授科研教学思想研讨会

    北京

    2019年

    “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学术研讨会

    北京

    2021年

    21世纪物理学前沿国际研讨会

    北京

  •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8年

    稀土—过渡族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0年

    新型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1年

    新型稀土—铁金属间化合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2年

    氮(碳)间隙原子效应磁性材料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一等奖

    2003年

    氮的间隙原子效应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 培养成果

    1990年,杨应昌(右3)与学生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1990年,杨应昌(右3)与学生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经杨应昌培养的学生有不少已成为科研战线和教育战线的骨干。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杨金波教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景智博士等。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物理学奖

    2014年

    第23届国际稀土永磁与先进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大会杰出成就奖

    2014年

    CBA(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杰出成就奖

    王丹萍科学奖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96年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

    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大会主席

    2012年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会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8年

    第25届国际稀土永磁与先进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大会名誉主席

    2019年

    第一届新兴功能材料与器件前沿交叉(国际)论坛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

    个人生活

    编辑
  • 婚姻家庭

    杨应昌的妻子是傅守灿。

  • 人物评价

    编辑

    杨应昌主持第11届全国磁学会议(2002年)杨应昌主持第11届全国磁学会议(2002年)

    “杨应昌是中国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开拓者,他的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对广大青年学子具有高度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评)

    “杨应昌院士治学数十载,在物理学领域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诲人不倦,为学校和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潜心耕耘、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闵维方和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评)

    下一篇 赵光达

    上一篇 文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