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乐民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无机化学家

黎乐民黎乐民

黎乐民,1935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电白大衙镇铺背村,物理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黎乐民于1959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5年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研究生毕业;1984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之后在美国能部能源与矿物资源研究所担任客座科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至2008年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黎乐民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黎乐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电白大衙镇铺背村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6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编辑

黎乐民

1935年12月6日,黎乐民出生于广东省电白县大衙铺贝村。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本科。

1958年,转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学习。

1959年7月,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9年9月—1976年12月,担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助教。

1962年,考取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研究生,师从徐光宪教授,攻读核燃料化学。

1965年11月,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 。

1977年1月,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

1984年2—9月,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化学系担任高级研究助手。

1984年10月—1985年6月,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化学系担任客座科学家。

1985年秋,晋升为教授。

1986年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

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化学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化学学部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主要成就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黎乐民早年研究配位化学和萃取化学,把两相滴定法推广应用到生成复杂萃合物的情况。1977年以后主要从事理论研究。系统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阐明其成键特征、稳定性规律以及相对论效应的作用。与他人合作提出双层点电荷配位场模型以及定义和计算分子中原子与原子轨道的方法用量子化学方法,导出正弦型同系线性规律对芬太尼类麻醉镇痛剂电子结构与药效找到较好的关联指数;提出一种用密度泛函理论处理4f电子多重态结构的方法。在含重元素大体系计算方面,提出新的大体系分区计算和局部高精度计算方法以及接合的相对论—非相对论密度泛函计算方法 。

  •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5年

    应用量子化学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年

    应用量子化学—成键规律和稀土化合物的电子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7年

    萃取机理与稀土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87年

    芬太尼类—镇痛剂的量子化学研究

    解放军总参谋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 主讲课程

    黎乐民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授研究生必修课《量子化学导论》 。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1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4年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社会任职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1997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2002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2003年—200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2010年

    四川大学特聘院士

    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和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材料研究会计算材料学分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B辑:化学)执行副主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

    《分子科学学报》副主编

    人物评价

    编辑
    黎乐民是中国著名的量子化学和物理无机化学家。几十年来,他的研究工作涉及实验化学和理论化学的多个领域,成果硕丰,影响深远 。(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评)

    在量子化学理论方面,黎乐民早已超过了我(徐光宪)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评)

    下一篇 刘元方

    上一篇 唐有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