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水平 编辑
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 (如一年) 内消费者用于满足自身日常生活费用各项支出的总和。按消费者的不同,有个人消费支出、家庭消费支出和社会公共消费支出;按消费物品不同,有: (1) 商品性消费支出,如吃、穿、用、住、行等项;(2) 非商品性消费支出,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支出受下列条件制约: (1) 用于购买消费品 (包括劳务) 而支付的货币量。它首先由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决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越大,消费支出越大。(2) 在支付能力一定的条件下,购买的消费资料量越多,价格越高,消费支出越大。(3) 为购买消费品而花费的时间。它由消费品供应状况决定。
对消费水平这一范畴的内容,不少学者主张,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观点来看,除物质生活的内容与丰度外,还应包括精神生活的内容与丰度;从消费内容与效果统一的观点来看,除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内容与丰度外,还应包括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最终结果──消费者的全面发展的程度,如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寿命长短、获得文化教育的程度、劳动力的科学技术素质提高的程度、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少、从事文娱旅游活动的多少,等等。但是,也有的学者主张,消费水平的含义不宜过分膨胀,它仅仅是从量的方面反映消费者和消费品的关系;衡量消费水平,主要以消费对象的数量、品种、结构为依据,不能视为消费状况的综合的体现。他们认为消费的最终结果应列入消费效果问题予以考察。
按支出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项。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项。居民消费又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额,称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农村居民消费额,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按城镇人口平均计算的城镇居民消费额,称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
泛指其他各种反映居民消费状况的指标
如各种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的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可以是全国性的指标,也可以是地区性、家庭性的指标。一个国家的消费水平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品市场的发育程度、政府的消费政策、个人的消费欲望等多种因素。
确定消费水平的合理依据 消费水平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有一个客观的适度界限。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一些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国家,离开生产发展这一物质基础,盲目追求过高的消费水平,显然是不实际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消费水平也必须伴随而提高。落后于生产的发展而遭到抑制的消费水平,不能起积极推动生产的作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合理的消费水平,必须同本国的物质生产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此外,还必须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防止浪费和生态失调;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整个社会进步。
确定消费水平的数量界限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确定适度的、合理的消费水平,必须考察消费水平的数量界限,明确其最低界限与最高界限。确定消费水平的最低界限,要考虑:①不应低于消费者的自然生理需要;②不应低于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③不应低于前一个基期已达到的水平;④不应低于分配计划中的最低消费率。最低消费率C′,应等于基期的消费基金C0加基期消费基金乘计划期内人口增殖率△p,然后除以计划期国民收入Y。其公式为:C′=C0(1+△p)/Y。如果计划期消费率小于上列数值,则意味着计划期内的消费水平比基期有所下降。
确定消费水平的最高界限,应该保证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的最低需要,它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部分:
公式
公式
生产性积累如果低于上述数值,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或使一部分劳动者不能就业。
②非生产性积累的最低需要。即计划期内人口数包括基期人口数p0和计划期新增人口数 △p乘以基期人均非生产性固定资产f2和非生产性流动资金f3定额。
公式
非生产性积累如果低于上数值,将不利于计划期内或今后一定时期内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只有使上述两个最低需要都得到满足,才既不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或影响就业,又不会降低和影响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
1.上海:5350.00元
2.深圳:5280.00元
3.广州:4750.00元
4.杭州:4980.00元
5.南京:3780.00元
6.无锡:3200.00元
7.苏州:4300.00元
8.济南:3120.00元
9.太原:1980.00元
10.银川:1100.00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