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亨嘉 编辑
张亨嘉(1847年-1911年),字燮均,号铁君。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中国清朝官员。张亨嘉于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嗣后屡应礼部试不中。光绪六年(1880年),以大挑一等得知县分发河南。光绪九年(1883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十二年(1886年),督湖南学政。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亨嘉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后入值南书房,升授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升授太常寺少卿,迁大理寺少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督浙江学政。旋回京,仍在南书房行走,并充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补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授兵部右侍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宣统二年(1911年),张亨嘉卒于北京。张亨嘉多次校士,均能悉心校阅试卷,以爱才得士称。他监督京师大学堂时,悉心规划。能诗词文章,尤精于朝章国典及治乱兴衰、地理之学。论诗文推尊韩愈、顾炎武与姚鼐。著有《磐那室诗存》一卷、《张文厚公赋抄》二卷、《张文厚公文集》四卷。
字:燮钧
号:铁君
所处时代:清朝
出生地:福建侯官
出生日期:公元一八四七年
逝世日期:1911年
本名:张亨嘉
张亨嘉封面照
张亨嘉,字燮钧,一字铁君,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卒于逊帝宣统二年,年六十四岁。同治五年
他主试湖南,亲拟题目,分二三十门,发题百数十道,以考查学生的才、学、识为主。他为人正直,办事认真,每临考试,都是白日监场,夜间阅卷;尤慎于排列名次,反复斟酌,不使稍有颠倒;取舍人才,更兢较于毫厘。因其考试公平,应试者达一万七八千人。他曾刊行《湖南校士录》一书,命题宏博,学子争购,士习为之一变。其时他崇儒尊经,敦尚朴学。主张“先之以训诂,本之以义理,广之以兵谋、舆地、农政、河渫”,反对“以空疏为义理者”。他1893年典试广西,任正考官,提出:“惟古今论国是者,曰富强,曰形势,曰人材。”“而人材非培养不成,非历试不见”。广西一行,他遍稽诸卷,拔取数十人。1898年1月31日,张亨嘉和林旭共同主持,集合寓京的闽籍人士,在福建会馆成立维新组织闽学会。1897年,张亨嘉入值南书房,越二年,升授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擢太常寺少卿,一岁五迁,传为佳话。 八国联军侵华,张亨嘉深受震动而警醒,开始注重新学,注重新技术。
1901年
提督浙江学,改经史为西国政教,重视考生淹贯有特识者;其能发挥新学者,便荐举于经济特科学习,不少人被选送于京师大学堂为师范生。 由浙返京后,他仍在南书房行走,被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兵部右侍郎,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师。 1898年筹设的京师大学堂,为当时全国新型最高学府,八国联军侵华后停办。1902年正式恢复,清廷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
1904年1月
朝廷批准《奏定大学堂章程》,改管学大臣为总理学务大臣,以统辖全国学务。2月6日,孙家鼐受任首任学务大臣;另设大学堂总监督一职,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务,张亨嘉由大理寺少卿、原浙江学政被任命为总监督。张是致力于经学的保守派,1908年,他年逾花甲,告老还乡。 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以痰疾逝世,享年64岁,朝廷予谥文厚。
张亨嘉书法
张亨嘉认真研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优礼厚遇学者;对学生既关怀爱护,又严格要求。1905年5月28日至29日,京师大学堂举办第一次全校运动会,竞赛项目有20个之多,张亨嘉作《大学堂召开第一次运动会敬告来宾》文,提出:“盖学堂教育之宗旨,必以造就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必兼德育、体育而后为完备。”“乃知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今日特开运动大会,亦不外公表此宗旨以树中国学界风声而化。”他亲手开创了京师大学堂的优良学风,为该学堂以后成为闻名于世的“北京大学”,贡献良多。
张亨嘉书法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