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树青 编辑
吴树青(1932年—2020年1月10日),男,汉族,1932年1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经济学院教授,教育家,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其生前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吴树青自选集》等,主编《邓小平理论概论》《政治经济学入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模式—运行—调控》《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2020年1月10日15时02分,吴树青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中文名:吴树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2年
逝世日期:2020年1月10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成就: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出生地:江苏江阴
代表作品:《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职称:教授
1952年7月-1955年7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班学员
1955年7月-1989年8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教务长、副校长
1989年8月-1996年8月 北京大学校长
1986年8月开始 北京大学教授、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
1932年生,江阴顾山人。3岁随母到常熟生活、读书,初中就读于常熟县立中学,高中就读于上海中学。1949年8月参加革命,被选送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分配至浙江桐乡县委工作。1952年被选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毕业留校任经济学助教,致力经济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1984年评为教授。1985年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87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9年8月起任北京大学校长。 1996年8月离任。 在北大主政7年间,他按中央要求把科研开发和市场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高新科技项目“北大方正”,拆北大南围墙建成“中关村”现代化电子街,为创建中国硅谷提供了较好条件。同时设立教学和科研奖励基金,培养年轻人才,使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由不足100人扩展到600多人。并主持制订了北大面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从而为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顾问委员会名誉主席。
2020年1月10日15时02分,吴树青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8岁。
吴树青
主要著作有:《经济改革名词解释》(副主编,1981—1985)、《政治经济学常识》(1981)、《政治经济学入门》(主编,198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专题讲座》(参加编写,198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86)、《略论股份经济》(1986)、《模式·运行·调控》(主编,1987)。
主要作品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人民论坛》1995年第二期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日报》1996年9月12日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动摇》《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十二期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牢牢把握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关键》《北京日报》1998年11月28日
《面向21世纪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三期
《成就·探索·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年第五期
《关于提高人民生活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第五期
《关于“十五”计划的几个问题》《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五期
政治经济学
作者名称 吴树青
作品时间1993-8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主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即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要背景来分析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在说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展开全面分析。这部分在体系、结构上的特点,是不按照生...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作者名称 吴树青
作品时间1988-7
该书详细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