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宇 编辑

亚洲艺术基金会副主席

孙振宇孙振宇

孙振宇,汉族,1950年出生于北京。 孙振宇曾作为下乡知青,教师。曾任职于国家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现任亚洲艺术基金会副主席;北京龙脉画院副院长,从事汉字艺术创作研究及推广工作。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孙振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50年

出生地:北京

职务:亚洲艺术基金会副主席

人物简介

编辑
在任职期间,曾多次参与并主办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的重要展览交流活动,并多次组团赴国外展览。 孙振宇的作品曾参加伦敦海画廊、北京草场地美术馆、东京孔子学院等机构举办的专题展览 ,作品被美国、日本、以色列、马耳他等国家的单位和友人收藏。

生平履历

编辑
一九六八年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第五十七团第二十三连,下乡知青

一九七八年 考入沈阳师范学院政史系

一九八四年 任青海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

一九八九年 任中国文化艺术器材进出口公司办公室主任

一九九零年 任国家文化部民族文化司社文处处长

一九九四年 任全国边境文化长廊建设办公室主任

一九九六年 任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副主任

二零零八年 受聘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亚洲艺术基金会副主席

二零一一年 受聘于北京龙脉书画院副院长

二零一二年 798感叹号艺术空间个展

艺术作品

编辑
孙振宇先生热爱艺术,尤其爱好书法。受当代艺术家古干先生的影响,在汉字艺术的创作,研究和推广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行马无疆图行马无疆图

汉字艺术是以汉字为基础表现形式的各种艺术的统称。也是所有艺术门类或艺术形态都可以表达和参与创作的艺术,既具象又抽象。汉字艺术是意向艺术,也是东方的抽象艺术。

心心相印心心相印

花开五色花开五色

他人评价

编辑
观赏孙振宇先生的汉字艺术作品,不能不谈及文字。

文字作为记录传载历史事件、抒发个人心怀、传达彼此信息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古印度的印章文,已为我们研究历史展望未来留下了重要的史料及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字的演变大体以“甲金隶篆草楷行”作为现在的标准,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字七体”。自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始,到西周后期演变为大篆,奠定了从甲骨文的图形化转变为方块样的雏形。秦统一疆土后的一系列改革,在文字方面把小篆规定成官方正式场合用字。然而,在民间为书写的便利把小篆要求的圆转、线条的均匀一致简化成带有转折及点划的隶书。从篆书到隶书的隶变过程形成了古今汉字的分界限,确立了汉字的书写样式。汉字形式确立之后,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的六书进一步说明汉字的起结构和归纳方法。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当确立了六书这个系统后,再造的新字也都以这个系统作为依据了。我们不单单从此看出汉字的演化过程,也知道汉字从象形、象意发展起来的现象,还可以利用图像及笔画来表现汉字的事实。

孙振宇先生是一位长期研究汉字的学者型画家,他不但深知汉字不同于其他文字性质,并利用汉字单字表意的特点,把每一个汉字都可以当作表述自己内心的媒介,从而研究创作出了以汉字为画面元素的大量画作,并被他定名为“汉字艺术”。画出事物是人类的本能,也是造字最直接的方法。祖先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文字遗产,是作者的画面形象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甲骨文,金文,草隶等的不同组合,根据象形为汉字的的基本原则进行变形、变体、变色使汉字在形质上有一种空间透视效果和历史的穿越感。为增加画面的厚重效果并力求文字与时代背景相协调,利用所用字当时的图案调整画面,在色彩上的使用上大胆尝试,在寻找心中那段剥落的历史残片里肆意挥洒,探秘着遥远的呼唤,这完全是作者内心激情与画面冲突的新探索,画面使当代人的视角拉近了远古文明的距离。在运用水墨书写和色墨相融的问题上,把书法的中锋用笔和色彩组合运作成为一整套“书墨色”齐书并韵的创作方法。既有色彩的当代性,又确立了汉字书法的抽象美。作品“透过阳光的林”就是把甲骨文的木、林自由地书写排列,表现出晨曦中丰富的色彩结合并依据汉字象形的规律描绘出梦幻般的画面。

文以载道,是对现世生活观点的表达及在对照历史得以剖析和借鉴自我的处世之道,用文字的记录传达给有共识的人独到的观点,或发现己心,启发他人心智。汉字以串联成文使文章不但在叙述上得到完整性,也使我们敲酌到每个文字在章节中的运用。同时,每个汉字的意喻的也可以充分传达使用者的思想。孙振宇先生借用单个汉字的含义,分别以儒家倡导的“仁、义、理、智、信”的思想精髓,表达出的传统思想所阐述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在书写并结合汉像砖中神瑞形象表示守护与尊严,呈现出作者面对当今社会现实的批评态度,这一系列被称为“佑我精神”的作品充分说明了作者的社会意识,给了观者更多的社会性的思考。

一切己心知,文字的总结和被利用只是让我们多出了一个寄放心思的地点,把我们的所想所为置放在这个虚拟而实在的空间里以备总结和审视,或在将来被别人发现用以借鉴,好象疲惫的游子找到了歇脚的驿站,休息身心而后继续前行。世间万物总是不断的变化着,我们的心总是深受外界的影响时刻不停地如春天的飞絮不知飘到何方,精神所依托的唯有我们承载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过去,体会着当下的现实社会,展望着遥远的未来世界。在看似定式的文与随心而动的艺格中,孙振宇先生以安静的心态行走在悠久而苍茫的文化长河里,不断发现着古老文化的魅力,抒发着对现实的观点,在这个存放古老经验、激发新生故事的“汉字驿站”里吸取着他所需要的力量,必将会有更多优美的启发人心的汉字艺术作品问世。

下一篇 张俊玲

上一篇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