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珠塔 编辑
中国清代弹词作品。全称《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作者佚名。先后经苏州弹词艺人周殊士、马如飞等增饰,流传渐广。 现存最早刻本为乾隆年间的周殊士序的刻本。全书叙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果中状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再与翠娥结亲。《方卿羞姑》一节,讽刺刻薄势利小人入骨三分,动人心魄,遂盛演不绝。
中文名:珍珠塔
别名: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
类别:弹词
年代:清代
全称: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
古时,陈家牌楼位于同里镇北的富观桥与永安桥之间,是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死后,朝廷为表彰其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而旌表之。牌楼三个门面大小,用四根直径尺许的方形石柱拔地耸立。牌坊上方为楠木结构,坊上飞檐翘角,正中额匾上刻着“清朝侍御”四个大字,下面额板上镂刻:“大明万历庚辰为南京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立”。在许多木架上还雕刻了各种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牌楼后是陈王道的故居,内有陈氏家祠、孚寄堂和陈彩娥书楼等。牌坊前还有一对大青石狮子,十分威严。
方卿和姑母塑像
《珍珠塔》是越剧传统剧。
越剧-珍珠塔
演出历史
该剧来源于落地唱书的书目。
1906年农历三月,在余杭陈家庄改曲艺为戏曲,第一次登台演出此剧。马潮水饰方卿,张康荣饰陈翠娥,张伯初饰陈培德,黄招全饰方朵花,张金魁饰方母,红云、三快分别由任阿求、裘阿煊饰演,是越剧诞生之戏。
1917年6月6日,首次到沪演出的袁生木戏班演于新化园。后为越剧各个时期的常演剧目。该剧剧情曲折,有较强的戏剧性,原分三本演出,经几代艺人的舞台实践,艺术上不断丰富,成为“肉子”较厚的骨子老戏。
1939年,百代唱片公司灌制了袁雪芬、马樟花和傅全香、钱妙花演唱的《珍珠塔》唱片各1张。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徐玉兰演唱的《方卿唱道情》唱片1面和王文娟演唱的《哭塔》唱片1张。百歌唱片公司灌制了傅全香、钱妙花演唱的《楼台露印》唱片1张。
1961年6月上海越剧院将该剧整理成一本,首演于大众剧场。
1980年,上海越剧院携《前见姑》一折赴香港演出。
1995年,越剧电视连续剧《珍珠塔》中,由张弓饰演方卿。
剧本整理
经集体讨论,由庄志执笔,石景山导演,音乐整理杜春阳,美术设计陆云峰、陈利华,灯光设计明道宣。陆锦花饰方卿,傅全香饰陈翠娥,金艳芳饰方朵花,吴天芳饰陈培德。该剧故事在江、浙一带流传甚广。它暴露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嘲讽了嫌贫爱富的势利思想,有较强的人民性。剧中对典型人物方朵花刻薄势利的表现入木三分。该剧为上海越剧院保留剧目,陆锦花的代表作之一。她扮演的方卿,以穷生应工,学习继承了男班著名老艺人花碧莲的表演技艺,手、眼、身、步均具“鞋皮生”的规范。其中《前见姑》与《后见姑》两场戏是全剧的精华,常作为单折演出和小生行当的教材。
方卿回家路上,宝塔被盗劫去,性命垂危,幸遇毕知府相救,收留府中攻读,应考高中状元,任七省巡按。回乡省亲,顺道襄阳,为试探姑母态度,遂化装道士再访陈府,将姑母奚落一番。根据徽剧同名剧本移植。
剧本改编:林树棠、蔡绍奇。1980年3月,汕头市潮剧团演出。
江苏省锡新版锡剧《珍珠塔》
淮剧《珍珠塔》
领衔主演:高春林、周凤英
主演:吕付国、王花兰、孙保荣、徐云心、特邀江苏省淮剧团。
导演: 邵醉翁
编剧: 邵邨人
主演: 胡蝶 / 吴素馨 / 丁子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珍珠塔剧照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色彩的经典爱情故事。简介是苏州方家世代做官,因被参,满门抄封流贬。方卿投奔姑母家,向姑母求助赶考盘缠。不料姑母势利,不但不予帮助,还冷言讽嘲,方卿愤而离去。姑母女儿陈翠娥与方卿青梅竹马,欲帮助表弟,遂将稀世珍宝珍珠塔暗赠与方卿。姑爹陈王道也驱马追至九松亭,深明大义,将女儿许配方卿。赶考路上,方卿遇土匪,珠塔被劫,方卿坠河,后被陆府所救,并与陆府小姐产生感情。珍珠塔被盗贼典当于姑父家典当行,陈翠娥悉知方卿遇险,悲痛万分,一病不起,陈王道遂命韩书生假造方卿书信,慰抚女儿。两年后,方卿得中状元,姑侄和好,方卿最终在陆家小姐与陈翠娥之间做出选择,与陈翠娥成婚。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