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双双 编辑
《李双双》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喜剧故事片,由李凖编剧,鲁韧导演,张瑞芳主演,仲星火、刘非、张文蓉等出演,于1962年3月12日上映。该片根据李凖的小说《李双双小传》改编,讲述了性格火辣爽直的农村妇女李双双热心集体事业,与自私落后现象作斗争,帮助丈夫喜旺提高思想觉悟的故事。
电影《李双双》精彩剧照集锦
有一年夏天,孙庄生产队修水渠缺少劳动力。双双在家正好没事,便和几个妇女积极分子主动参加修渠。喜旺很不高兴,认为双双上工地既无利可图,又不能做饭侍候他,便多方阻拦,而且两人为此大吵一架。一场争吵引起了双双的深思:修渠的劳动力紧张而妇女却不肯出勤的原因。按照她的判断,这是队里对妇女评工记分太马虎的原故,决定向生产队提建议。
李双双的建议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公社党委决定重新整顿评工分的工作,选举新的记工员。喜旺是队里能写会算的人,被大家选上,但他认为这是得罪人的工作,再三推辞,说自己不识“洋码子”,不会打算盘,后来被双双当众揭了底,喜旺啼笑皆非十分尴尬,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喜旺当了记工员,双双一再鼓励他要站稳立场,秉公办事。
有一次,他和副队长金樵、社员孙有三人合包撒肥农活时,投机取巧,不顾质量,并利用喜旺职务上的便利多记工分。双双发觉此事后,向公社揭发了他们不负责任的行为。李双双办事大公无私,深受群众拥护,不久就被群众选为妇女队长。金樵、孙有因为被双双揭发而受了批评,对她心怀不满,挑唆喜旺在家要多加管束。喜旺也怕妻子当了妇女队长后更管不住,便以离家要挟双双。双双心软了,但喜旺此时“得寸进尺”,对双双来了个所谓约法三章,双双一听就火了,严词拒绝。喜旺讨了场没趣,果真和金樵赶着大车离家搞运输去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孙有夫妇羡慕城里生活,瞒了女儿桂英在城里说了一门亲事。相亲那天,桂英因自己早与队里的二春相爱,央求双双帮她回绝了前来相亲的对象。孙有婆迁怒双双坏了她的好事,大兴问罪之师。这时,适逢喜旺赶车回来,见双双“闲事”越管越宽,一怒之下,再度离家。
秋收时节,孙庄生产队因正确地执行了评工记分的制度,鼓舞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获得了大丰收。喜旺赶车回社,一路上看到妇女们意气风发,歌声不绝,悔悟当初没有听双双的话,他放下丈夫架子主动回家与双双团聚。当夜,喜旺在无意中又透露了金樵、孙有贪污运输费的事,他认为这次自己坚决没沾边,洋洋得意。谁料双双又批评他不该袖手不管。喜旺深感惭愧,突然又不辞而别。双双误会他又负气出走,跟踪追寻。原来喜旺是到金樵家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双双见此情景,破涕为笑。
从此以后,这夫妻俩更加恩恩爱爱,喜旺对桂英、二春说:“我们这叫先结婚后恋爱。”
演员表
- 张瑞芳 饰 李双双
- 配音 -
- 备注 孙庄生产队的妇女队长,喜旺的妻子
- 仲星火 饰 孙喜旺
- 配音 -
- 备注 孙庄生产队的社员,记分员,双双的丈夫
- 张文蓉 饰 孙桂英
- 配音 -
- 备注 孙有的女儿
- 李康尔 饰 二春
- 配音 -
- 备注 孙桂英的恋人
- 赵抒音 饰 大凤
- 配音 -
- 备注 金樵的妻子
- 刘非 饰 金樵
- 配音 -
- 备注 孙庄生产队的副队长
- 智世明 饰 孙有婆
- 配音 -
- 备注 孙有的妻子
- 崔文顺 饰 孙有
- 配音 -
- 备注 孙庄生产队的社员
- 马骥 饰 彦方嫂
- 配音 -
- 备注 彦方的妻子
- 曹铎 饰 彦方
- 配音 -
- 备注 生产队的会计
- 李保罗 饰 老进叔
- 配音 -
- 备注 孙庄生产队的队长,党支部书记
- 邵力 饰 刘书记
- 配音 -
- 备注 公社书记
- 史原 饰 小王
- 配音 -
- 备注 城里运输队的司机
- 茂路 饰 老耿伯
- 配音 -
- 备注 孙庄生产队的饲养员
职员表
制作人 | 吴承镛 |
原著 | 李凖 |
导演 | 鲁韧 |
副导演(助理) | 吴贻弓、胡成毅 |
编剧 | 李凖 |
摄影 | 朱静 |
配乐 | 向异 |
剪辑 | 沈传悌 |
美术设计 | 仲永清 |
造型设计 | 王汉庸 |
录音 | 陈锦荣 |
演奏 | 上影乐团 |
指挥 | 陈传熙 |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李双双
演员张瑞芳
配音-
孙庄生产队社员喜旺的妻子,善良勤劳,热情泼辣,爱笑爱吵,快人快语,做事干净利落,敢做敢当,大公无私,敢于坚持原则,最爱“管闲事”,坚决与自私现象作斗争。同时,关心朋友,疼爱孩子,对丈夫体贴入微。
孙喜旺
演员仲星火
配音-
李双双的丈夫。多才多艺,会打算盘,会唱。勤劳憨厚,诙谐幽默,但有点自私狭隘,胆小怕事,不愿得罪人,没准主意。对家庭具有强烈责任感,喜欢妻子,却又有点大男子主义。不支持妻子工作,先后两次离家。
金樵
演员刘非
配音-
孙庄生产队的副队长,在与喜旺、孙有在撒肥时投机取巧,并利用喜旺的职务之便多记工分。结果被双双告发而受了批评,因此怀恨在心,挑唆喜旺管束妻子。
孙有
演员崔文顺
配音-
孙庄生产队的社员,思想落后,劳动时投机取巧,还跟金樵一起贪污运输费。羡慕城里生活,瞒着女儿桂英在城里给她找对象。因为双双帮桂英出头搅黄了那门亲事,便和妻子一起到双双家兴师问罪。
孙有婆
演员智世明
配音-
孙有的妻子。自私自利、贪小便宜,劳动时出工不出力,揩公家的油水时很“积极”。在偷拿社里的木板时曾被双双当场痛责,所以对双双是又恨又怕。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 、
《小扁担三尺三尺》 | 作曲:向异 演唱:河南二夹弦剧团女声合唱 |
《山歌到处唱》(工地夜歌) | 作曲:向异 |
张瑞芳和仲星火在开拍前一年便到河南林县体验生活。张瑞芳和当地一位叫刘凤仙的妇女队长同吃同住同劳动,认真学习了农村妇女烧饭、烙饼、纳鞋底等生活动作 。
该片的故事发生地是河南农村,扮演喜旺的仲星火出身于皖北农村,家乡的风俗与河南相近,所以他在读剧本是就产生了亲切感。为了寻找塑造喜旺的灵感,他剃光了头,扛了锄,和老乡们一起干活、开会 。
在拍摄时,张瑞芳为了准确把握角色的特点,着重在台词上下工夫。每天早晨醒来,她一睁眼就和演孙有婆的演员智世明对台词。
《李双双》开机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河南连续七个月干旱,摄制组用水都要从二三十里地外用小毛驴驮回来。剧组每人每天只有一茶缸水,用于早晨洗脸、刷牙和晚上洗手,吃的也只有掺油的豆饼、掺南瓜的面疙瘩 。
张瑞芳在回忆文章中曾谈到:在拍摄喜旺赶车回来正碰上孙有夫妇上门问罪的那场戏时,一开始演员按正剧的路子拍,她看仲星火的眼神正气凛然,一副不成功就从容就义的样子。虽然演员演得很卖力,但是与全剧的基调不合,所以后来重拍了。为了记住教训,演员们自嘲地把拍坏的那场戏称为“奥赛罗与刘胡兰” 。
该片的副导演吴贻弓与桂英的扮演者张文蓉因戏结缘,后来结成夫妇。
获奖时间 | 获奖奖项 | 获奖方 | |
1963年 | 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 最佳故事片 | 《李双双》 |
最佳编剧 | 李凖 | ||
最佳女演员 | 张瑞芳 | ||
最佳男配角 | 仲星火 |
1960年,李凖的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发表,描写农村妇女李双双,大公无私,积极维护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诞生的公共食堂制度。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前身)的导演鲁韧看中了小说,找到李凖,请他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而且为剧本起名《喜旺嫂子》(后改为《李双双》) 。很快,李凖完成了电影剧本,海燕电影制片厂也成立了摄制组。没想到影片即将投入拍摄时,中央开始纠正公共食堂制度的弊端,公共食堂纷纷解散,一些地方已经允许农民在家开灶吃饭。原来剧本已不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只得停拍。
摄制组从河南林县外景地打道回府。途经郑州时,李凖不甘心剧本就此夭折,提出重写一个符合新政策的剧本。曾与李凖合作过电影《老兵新传》的海燕厂厂长沈浮为此事专门赶到郑州,和李凖一起研究修改剧本。修改后的剧本在情节上做了很大的改动,把中心事件由办食堂换成了调动妇女劳动积性和正确开展评工记工分,小说中只有“烙面条”、“先结婚后恋爱”等少量细节得以保留,但李双双和孙喜旺的性格并没有变样。于是,摄制组又折回外景地。
影片选角
在选角时,有人向导演推荐张瑞芳,但李凖担心她不够泼辣,鲁韧担心她太泼辣,不小心就变成丑化劳动人民。研究结果还是定下了张瑞芳。当时张瑞芳正在上海演出话剧《星火燎原》(扮演主角张玉兰),接到“调令”后便赶到河南林县外景地剧组 。
孙喜旺虽是剧中的配角,但这个演员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的作用却相当重要。赵丹看了剧本,对孙喜旺这个人物很是喜欢,便向鲁韧表示希望由自己来演这个角色。但鲁韧看中了仲星火身上“傻、大、黑、粗”的质朴气质,所以最终选择了仲星火 。
拍摄过程
1961年8月,《李双双》正式开拍。因为该剧是喜剧,张瑞芳根据角色性格,考虑在表演上应该适当地夸张一点、风趣一点,把人物的性格尽量放开来演。作者李凖也写信提醒她在某些地方要表现得“疯”一些 。但是当时政治气候比较紧张,鲁韧经常提心吊胆,担心因强调喜剧效果而落得个“丑化劳动人民”的罪名,因此每个镜头都要在表演分寸上进行反复地推敲和争论,特别是时时提醒张瑞芳千万不要放得太开。所以张瑞芳在表演时出顾虑重重。当时一些镜头拍了两条:一条让演员正经地演,另一条让演员放开了演。有些让演员放开了演的镜头是由导演助理吴贻弓负责拍摄的。吴贻弓当时刚刚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他全力支持张瑞芳放开了演。他主持拍摄的几组喜剧味较浓的镜头,原本只是准备作为影片的广告片,后来被接进了正片,增加了影片的喜剧色彩。
该片以生动和娴熟的笔触,通过凡人小事,诸如常见的夫妇感情纠葛、评工分等农村生产队中极为平常的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内容,塑造了李双双这一光彩照人的银幕形象,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张瑞芳的表演纯朴、自然、本色,与角色融为一体,准确地把握了角色的基调,成功地奉献出一个独具风彩的艺术形象。影片十分重视人物的语言造型,尽力使之朴素生动、切合人物性格、富有生活情趣和泥土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魅力 。(网易娱乐评)
该片在戏的进展上,之所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并不是依靠什么外加的戏剧性情节,而在于影片对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有较为清晰的理解。片中在描写了双双为生产、工作所做的一系列斗争后,穿插了双双帮桂英劝说司机小王不要来相亲的情节,正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丰富、渲染双双的“情理不顺的事就要管”的性格特色。看似节外生枝,但给人的感受比较自然。仲星火创造的喜旺在一系列的情景中使人感觉既丰富又自然,相当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喜剧角色的塑造 。(影评人王云缦评)
负面评价
该片在导演处理上有一定缺陷,没能使影片更趋于完整理和富于艺术感染力。导演企图采取比较生活化的喜剧样式,这样的构思是有依据的。但是,从影片看来,有的人物如喜旺,喜剧特征比较鲜明,表演上相应地比较富有喜剧色彩,其他人物几乎都是正剧处理,有些地方就不太统一。此外,影片的一些场面调度还比较呆板单调 。(影评人王云缦评)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