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印传奇 编辑
新编古装评剧《寄印传奇》通过侯文甫由清正廉洁到昏庸贪腐的人生轨迹和冷月芳由怀疑到信任,由信任而生情,由充满希望到彻底绝望的情感历程,概括了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生活蕴涵和人生体验。
中文名:寄印传奇
剧种:评剧
编剧:郑怀兴
导演:欧阳明
剧种:评剧
编剧:郑怀兴
导演:欧阳明
演出:天津评剧院
时间:清代
地点:江南
人物:
冷月芳———30多岁,寡妇,冷记当铺老板。
侯文甫———40多岁,子虚县知县。
关彪———30多岁,冷记当铺掌柜。
尤一丁———20多岁,侯文甫跟班。
翠环———18岁,女婢。
四脚夫,乡绅甲、乙、丙、丁,
众衙役,众仆人,
众丫头,红、黑印神。
《寄印传奇》
剧作的故事完全是虚构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剧情离我们似乎很远,却能调动今人的生活体验——当今有些官员与侯文甫何其相似!他们并非是天生的贪官,他们也曾想做一个清正廉洁、勤勤恳恳的好官,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最终走向了自己的反面。由此可见,反贪腐并非官员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一端所能完全奏效的,“孤标”的倒下足以令今人警醒。
在中国戏曲史上,官员的形象占有很高比例,其中不乏让人过目不忘的县令形象,县令侯文甫的形象在这一人物画廊中是格外鲜明、相当独特、难以重复的。他既是“古人”,也是“今人”;既是“好人”,又是“坏人”;既很“简单”,又很“复杂”;既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的人”,又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他何止在一时一地出现?他可以跨越时空,具有普遍价值。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标志着当代戏曲在人物刻画上的新成就。
《寄印传奇》的舞台呈现可谓美轮美奂。冷月芳的扮演者曾昭娟和侯文甫的扮演者剧文林生动准确地阐释了人物,成功地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尤其是曾昭娟的演唱,真的是金声玉振,声情并茂,很有张力,感人至深。生角剧文林虽然是配角,但也很有光彩,扮相和嗓音条件都很好,表演细腻到位,塑造的县令侯文甫令人难以忘怀。关彪、尤一丁、翠环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也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舞台布景和人物的服饰有特点,也很考究,能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转战湖北武汉是《寄印传奇》北戏南唱谢幕一站,也是荣获优秀导演奖欧阳明的家乡。当武汉观众得知《寄印传奇》荣获“文华大奖”要来演出后,门票早被抢购一空。演出结束后观众用持久不息的掌声表示他们对天津评剧院坚守精品意识,不断创作品牌剧目闯市场的敬意。
《寄印传奇》北戏南唱巡演期间不但观众踊跃走进剧场,而且众多评论家、艺术家、大学生也闻讯光临剧场观看。他们一致赞誉:评剧《寄印传奇》演绎的反腐倡廉之凌然正气带给观众无限思考,演员和精湛的表现力更使主题寓情于理,尤其是导演二度创作中不但顾及了观众对戏曲艺术的欣赏习惯,而且在尊重传统基础上寻求和创新的艺术程式为人物服务,使《寄印传奇》中的每个人物都更加真实可信。更令观众赞叹不已的是,曾昭娟扮演的冷月芳和剧文林扮演的侯文甫二人在舞台上配合默契,运用戏曲程式恰到好处,使该剧更具观赏性,用这样经典剧目闯市场戏曲繁荣将指日可待。
评剧《寄印传奇》经过艰苦的磨砺,不但获得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三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展演二等奖,而且在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蟾宫折桂,喜获第十三届“文华大奖”及优秀表演奖等四个单项奖。这是继天津评剧院创作的《凤阳情》获得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和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及2004-2005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后又推出的一台精品力作。“文华大奖”是文化部主办的舞台艺术最高奖。评剧《寄印传奇》能获此殊荣充分证明了天津评剧院已具备创作品牌剧目的经验、能力和实力。作为一个成熟的创作群体,在鲜花和荣誉面前清醒地认识到获大奖不是目的,让品牌剧目走向市场才是新生代评剧人的真正职责和永远的追求。面对带有商品属性的戏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及文化市场多元化背景下,戏曲出现危机和演出市场的不景气的现状,刻不容缓地摆在剧院领导班子面前。为了摆脱剧场门前车马稀的尴尬局面,打破阻碍剧院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重振天津评剧雄风,剧院领导班子在总结艺术创作经验教训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入细致地摸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制定了关注时代、打造精品,用品牌剧目抢占演出市场的战略。为了担负起打造精品让获奖剧目走向市场的职责。剧院重新整合艺术资源,组建了一支勇于创新及具有戏不惊人不罢休的高素质创作群体。2004年剧院创作的大型历史剧《凤阳情》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与“文化大奖”失之交臂获得“文华剧目奖”。阔别中国艺术节六年后,当得知评剧《寄印传奇》入选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与全国65余台优秀剧目共同角逐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的消息时,全院上下和剧组全体演职员百感交集。能参评“九艺节”机遇难得,来之不易,《寄印传奇》全体创作人员深深感到:角逐文华大奖即是竞争的舞台又是学习的舞台,更是北戏南唱,让品牌剧目走向市场的最好机遇。
回顾《寄印传奇》的创作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极不平凡。为了寻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又适合领衔主演曾昭娟自身艺术特色发挥的高水平剧本,剧院可谓百费周折。关键时刻著名戏剧评论家李春喜先生向剧院推荐了由著名剧作家郑怀兴曾发表于“剧本月刊”的《寄印》。当剧院读了剧本之后,兴奋之余又感遗憾。《寄印》剧本戏剧事件奇异,人物性格独特,立意鲜明,只是该剧是由男主角担纲,这与将曾昭娟打造成评剧领军人物、让品牌剧目走向市场这一目标有一定的距离,经与剧作者郑怀兴、艺术指导李春喜沟通,剧院提出要把剧中二号人物——当铺女老板冷月芳改成一号人物,而原来的一号人物——县令侯文甫自然就要退居二号人物。这一改动必然要对剧本来一番脱胎换骨的“大手术”。开始,编剧郑怀兴有些犹豫,经过院领导和编导沟通,郑怀兴感悟到,剧本的生命在于演出,如果没有剧团将它呈现在舞台上,再好的剧本也是“长在深闺无人识”。于是郑怀兴同意根据评剧特色修改剧本。经剧院领导牵头,编剧郑怀兴、艺术指导李春喜、导演欧阳明一起多次反复切磋并以全新的创作思维和理念数易其稿,终于改出了以冷月芳为主要人物的文学剧本。当天津市委宣传部肖怀远部长审查该剧彩排后,在充分肯定了该剧立意和艺术呈现的同时又作出明确指示:将剧名《寄印》改成《寄印传奇》。数易其稿的《寄印传奇》其立意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去体现。《寄印传奇》在舞台呈现上即没有华丽的布景,也没有表象化的人海战术,充分恢复唱、念、做、舞表现力的同时,着重用奇异的戏剧事件,独特的人物性格、深刻的讽刺力量,展示该剧的思想内涵。
为了使《寄印传奇》艺术呈现不流于一般化,在演出市场中更有亲合力,欧阳明导演在执导《寄印传奇》过程中始终强调二点,一是尊俗又要脱俗,也就是说:“要尊重评剧艺术的传统特色,顾及广大评剧爱好者的欣赏习惯。尊俗是继承传统,而只有脱俗才能加强艺术性,增强看点。演员在表演上只有发挥了戏曲固有的特点和优长,才能真正的做到雅俗共赏。二是从戏曲传统中寻求创新资源。在推陈出新创作过程中,既不能离开艺术特色,又要讲求从生活中流出戏曲程式,让传统变得有生机,能闪光。在舞台美术设计上要追求简洁而不简单、简约而不简陋,靠写意手法追求意象的真实。服装设计上,只要清装印象,但不是能完全清装化。为了将《寄印传奇》打造成一台适应广大观众审美需求,走进市场又能受到垂青的精品力作,剧组创作群体拧成一股绳,以打造精品为理念,用“白加黑、五加二”的拼命精神全心身投入艺术创作。连续近两个月的排练,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大家没有一个公休日,每天三班排练到很晚,有的同志生病了,为了不耽误排练继续坚持工作,没有任何怨言。由于全剧组演职员用“一颗菜”和“戏比天大”精神的全力配合,使该剧的艺术创作始终在高起点上运行,剧组创作群体这种责任感和凝聚力为评剧《寄印传奇》这一精品走向市场开通了绿色通道。为了检验《寄印传奇》的社会效应和市场价值,2008年首次亮相于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就获得非同凡响的轰动效应并力拔头筹荣获“优秀剧目”、“优秀表演”等全部奖项,同时又在第三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展演中获二等奖。正当《寄印传奇》好评如潮之际,剧院得知该剧已入选“九艺节”。为了使该剧能够攀登中国戏曲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台,全剧组创作人员春节刚过,立即投入剧本修改和紧张的排练中。两个多月的时间从导演舞台呈现,演员表演和舞美设计,剧组创作人员夜以继日地反复修改、精排细抠,导演欧阳明不顾家事缠身,从武汉来到天津和剧组创作人员摸爬滚打,在排练场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院长、该剧制作人蒋连升也将办公室移至排练第一线,亲自协调和疏导排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剧院以人为本为剧组搭建了一个和谐的创作舞台,无论是剧本的反复修改还是炎夏酷暑一日三班的连续奋战,全体演职员始终以戏不惊人不罢休的信念打造着《寄印传奇》。5月18日东莞市“常平镇文化中心”灯火辉煌,剧场内座无虚席。当开幕钟声敲响,那若有若无的舞台布景,即时尚又戏曲味十足的人物造型和优美动听的唱段及领衔主演曾昭娟饰演的冷月芳美艳照人的形象紧紧抓住了观众得心,演出刚刚结束,观众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久久不肯离去,他们以雷鸣般的掌声由衷庆贺评剧《寄印传奇》演出成功。
评剧《寄印传奇》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湖北武汉演出火爆情景,是天津评剧院北戏南唱,让精品走向市场的战略性胜利,作为主流艺术产品的评剧《寄印传奇》自2008年9月至今已连续演出120于场,尤其是经过南方演出市场的检验,不但体现出品牌剧目应有的价值,同时也充分显示了精品剧目是没有地域界线的。《寄印传奇》是为当红的评剧领军人物量身打造并集中了剧院一流优秀演员,组建了强强联合的创作集体。《寄印传奇》亮点频闪,用艺术形象给观众带来思想和艺术上的震撼。重新将观众引进剧场,《寄印传奇》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文广局的领导支持、关心下和剧组全体演职员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努力中取得的。成绩已成过去,艺无止境、打造精品,用精品闯市场这条路我们将继续走下去,为剧院可持续发展,为戏曲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继续做出我们的努力。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