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 编辑

上海市市辖区

闵行区闵行区

闵行区,隶属上海市。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总面积371.6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闵行区户籍人口126.70万人,常住人口268.88万人。截至2022年10月,闵行区下辖4个街道、9个镇。闵行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元,析华亭县置上海县。明,划出西北境置青浦县。民国17年(1928年)7月,上海市、县分治,划出上海县城及县东北部地区(今黄浦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地域。虹口区南境、杨浦区虬江以角、闸北区和普陀区淞江故道以南区城和浦东新区陆家嘴、东昌、洋泾、高行、东沟、金桥、塘桥、杨思地区)和宝山县南部地区置上海特别市。1959年,析上海县闵行地区、吴泾地区建立闵行区。1992年,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建立闵行区。2023年,闵行区生产总值完成3002.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88亿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56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0.60亿元,增长3.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0.03:32.3:67.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闵行区

外文名:Minhang District

行政区划代码:310112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上海市

地理位置:上海市中部

面积:372.56 km²

下辖地区:4个街道、9个镇

政府驻地: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电话区号:021

邮政编码:2011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268.88 万(2022年)

著名景点:七宝古镇、浦江郊野公园、锦江乐园

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火车站:上海虹桥站

车牌代码:沪

地区生产总值:3002.04 亿元(2023年)

建制沿革

编辑
春秋、战国,区境属越国地,其间,公元前495年为吴国所属,公元前473年复归越。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区境地跨会稽郡娄县、海盐县、长水县(前210年改长水县为由拳县)三县境,位于长水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和娄县南境。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东为会稽郡,浙西为吴郡。娄、海盐、由拳三县属吴郡。

三国吴黄龙三年(231年),改由拳为禾兴县。赤乌五年(242年),又改禾兴为嘉兴县。区境位于禾兴(嘉兴)县东境,海盐县北境和娄县南境。

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改吴郡为吴国,嘉兴、海盐、娄县隶属吴国。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吴国为吴郡。梁天监六年(507年),裁娄县并入信义县,隶属信义郡。大同元年(535年),分信义县原娄县部分置昆山县。又析出海盐县东北境先后置前京、胥浦两县。区境属县地域不变。

隋开皇九年(589年),撤昆山县(撤县后地属苏州)。海盐县并入盐官县,昆山县并入吴县,废嘉兴县入杭州。开皇十八年(598年),复置昆山县,属苏州。今区境分属苏州吴县,杭州盐官县。

唐天宝十载(751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地置华亭县,今闵行区境属华亭县东北境。

五代吴越宝大元年(924年),置开元府于嘉兴,华亭县隶属于开元府,区境属华亭县。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吴越王钱元瓘废开元府,华亭县隶属于中吴军(苏州);后晋天福五年(940年),钱元瓘设秀州于嘉兴,华亭县改求属于秀州;区境均随华亭县属之。

宋庆元元年(1195年),升秀州为嘉兴府,区境属嘉兴府华亭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嘉兴府为嘉兴路,区境隶属浙西道嘉兴路华亭府华亭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华亭府改名松江府,领华亭县,区境属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华亭县东北境高昌、长人、北亭、新江、海隅5乡26保置上海县,区境位于上海县西南境,大致为长人乡之三分之一,高昌乡之一隅。泰定三年(1326年),撤松江府,改都水庸田使司,上海县转隶嘉兴路。区境属嘉兴路上海县,位于上海县西南境。天历元年(1328年),复置松江府,上海县仍隶松江府,区境位于松江府上海县西南境。

明洪武元年(1368年),罢江浙行省,松江府隶中书省。洪武十一年(1378年),废中书省,松江府直隶京师(今南京)。永乐二年

截至2022年10月,闵行区下辖4个街道、9个镇:江川路街道、古美街道、新虹街道、浦锦街道莘庄镇、七宝镇、颛桥镇、华漕镇、虹桥镇、梅陇镇、吴泾镇、马桥镇、浦江镇,另辖:莘庄工业区。 114个村,471个社区,闵行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沪闵路6258号。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最南端至最北端为北纬3059'~31°15',最西端至最东端为东经121°14'~121°34'。 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

黄浦江在闸港北折后,在闵行区境内南北纵贯,把全区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浦西部分的东、东北部分别与徐汇区、长宁区相连,西部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南隔黄浦江与奉贤区、松江区相望,北隔吴淞江与嘉定区相望。浦东部分浦江镇的东、北部与浦东新区相接,南与西南侧连奉贤区。东西最长31.8千米,南北最宽31.2千米,总面积371.68平方千米。

地质

闵行区,地下岩层颇为复杂,有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中、新生代地层广布全区,在上海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地构造单元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的钦州一杭州结合带,上海境内横跨朱径一南复背斜和青浦一宝山复向斜。

地形地貌

闵行区,境内为平原地貌。按地貌形态和成因分为湖积平原、滨海平原、河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湖积平原。境内西南隅马桥西部为湖积平原,平均高程3.4米(以吴淞基准点为标准,下同),主要为湖相沉积的褐灰色淤泥质粘土,厚度为3米。滨海平原。分布于区境内大部分,南北纵贯全境。滨海平原又可分为早滨海平原和晚滨海平原。早滨海平原位于冈身地带,分布于境内西部南北两端的纪王西部和马桥中部,高程约3.6一4.5米,以褐黄色亚粘土或亚黏土夹粉砂为主,厚约2.56米;晚滨海平原分布于早滨海平原以东是境内的地貌主体,高程4一4.6米,沉积物为褐黄色亚黏土、亚砂土。厚度约3.46米。河积平原。可分为吴淞江与黄浦江形成的冲积平原,沿两江岸发育。吴淞江冲积平原高程约3.14.4米,黄浦江冲积平原高程约3.34.4米。河积平原沉积物为褐黄色亚砂土夹粉细砂。

气候

闵行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冬季风和西伯利重冷高压影响,且太阳高度角小,气候寒冷,降水和日照较少,夏季受夏季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太阳高度角大,气候炎热多雨,日照充裕。 年平均气温18.3℃,年总降水量1386.8毫米,年总降水日数135天。

水文

闵行区,南缘有黄浦江,北缘有吴淞江。黄浦江从松江区流入由西向东沿着区境南缘流至闸港,折而北下,由南向北纵贯区境后,流经浦东新区、徐汇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在宝山区吴淞口汇入长江。吴淞江西沿区境北缘由青浦区流人,东入长宁区流出,流至长宁区北新泾进入上海中心城区后称为苏州河,再流经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后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

闵行区,河道属太湖流域黄浦江水系。有市、区、镇、村四级河道1706条段,其中市管河道9条段、区管河道39条段、镇管河道1202条段、村级河道1391条段、其他河道65条段,总长度1205.75千米;湖泊5个;小微水体744个(面积小于667平方米的坑塘水体、面宽小于3米的灌排沟渠)。全区河湖面积共计34.1455平方千米,河湖水面率为9.21%。参与评价的市、区级、镇级骨干河湖250条,共292个断面。各河道水质综合评价类别为Ⅱ~V类,其中Ⅱ类水断面占0.3%:V类水断面占2.1%。取水总量39109.8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取水量39105.56万立方米,地下水取水量4.25万立方米。大治河西闸(闸外)站淀浦河东闸(闸外)站最高潮位分别为5.13米(7月26日02:40)和5.26米(7月26日01:55):大治河西闸测得最大日雨量为7月25日的137.0毫米。

土壤

闵行区,西部为古海岸冈身遗存,南自奉贤地区入境,北向嘉定延伸。十壤成陆,自西向东,逐步推进:上壤分布随成陆定势,也由西向东演变,是南北带状,分为3个地带。

人口

编辑
截至2022年,闵行区户籍人口126.70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城镇人口124.95万人。出生人口6357人,死亡人口11369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3.67岁,其中,男性81.32岁,女性86.19岁。常住人口268.8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19.87万人。

经济

编辑

综述

2022年,闵行区地区生产总值288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5亿元,增长22.7%;第二产业增加值976.50亿元,下降5.5%;第三产业增加值1902.66亿元,下降0.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0.0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6.1%。

2022年,闵行区固定资产投资666.82亿元,比上年下降15.6%。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09亿元,比上年下降61.6%。

2023年,闵行区生产总值完成3002.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0.88亿元,下降2.6%;第二产业增加值970.56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2030.60亿元,增长3.4%。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0.03:32.3:67.6,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财政

2022年,闵行区财政总收入830.01亿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区级地方收入307.30亿元,下降7.2%。地方财政支出4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2023年,闵行区实现财政总收入935.67亿元,增长12.7%,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26.70亿元,增长6.3%。各行业税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税收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8.9%和24.7%。

人民生活

2022年,闵行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13元,比上年增长2.0%。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3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种植业2.28亿元,下降6.2%;林业0.08亿元,下降16.2%;畜牧业0.02亿元,增长4.4%;渔业0.07亿元,增长82.8%;农林牧渔服务业0.57亿元,增长8.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2万亩;蔬菜生产面积0.83万亩,上市蔬菜 5.12万吨。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为79吨。全区绿色食品获证核准产量2.19万吨;绿色食品认证率为 38.61%;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6.39万张。

2022年,闵行区农业总产值3.12亿元,比上年下降13.3%。其中,种植业2.43亿元,增长4.8%;林业0.10亿元,下降29.0%;畜牧业0.02亿元,下降47.4%;渔业0.04亿元,增长24.3%;农林牧渔服务业0.53亿元,下降50.4%。

粮食播种面积1.64万亩;蔬菜生产面积0.84万亩,上市蔬菜5.08万吨。水产品生产总量为72吨。绿色食品获证核准产量2.20万吨;绿色食品认证率为38.87%;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6.86万张。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涉农企业30家,家庭农场41家,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90%以上。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产品商标、品牌在用数量63个。

截至2022年,闵行区、镇两级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且正式对外开放的农业旅游景点有2家。完成50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任务;圆满完成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浦江镇汇中村创建任务;华漕镇鹫山村、马桥镇友好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3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5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04.28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618.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8%。

2022年,闵行区工业增加值921.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5.3%。工业总产值3669.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6.0%。

新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22.30亿元,可比下降0.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2.4%。四个重点行业工业总产值1872.92亿元,比上年下降4.8%。

2022年,闵行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碳酸饮料产量86.67万吨,比上年下降9.3%;服装产量0.94亿件,比上年下降20.6%;橡胶轮胎外胎产量533万条,比上年下降26.8%;汽车产量0.41万辆,比上年增长46.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90.69亿元,比上年下降1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百元产值利润8.51元。

2023年,闵行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365.77亿元,下降4.1%。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重点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10.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16.5%。

2023年,闵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35.46亿元,其中,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业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2.9%和16.0%。

建筑业

2022年,闵行区建筑业增加值58.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7.2%。建筑业总产值80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50.22亿元,增长13.8%;安装工程产值52.49亿元,下降0.2%。

2023年,闵行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房地产开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事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分别增长21.9%、18.0%和17.7%。

2023年,闵行区建筑业总产值完成948.5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第三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

2022年,闵行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4.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9.0%。商品销售总额7203.90亿元,比上年下降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58亿元,比上年下降12.5%。

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中,汽车类销售额723.82亿元,增长1.2%。通过公共网络的商品销售额785.55亿元,比上年下降4.1%。

至2022年,闵行区共有各类市场116个,其中,专业(工业消费品)市场16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个,室内菜市场95个。现有1个国际级消费集聚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3个市级商业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吴中路商业中心、莘庄商业中心);6个地区级商业中心(南方商城商业中心、南虹桥商业中心、七宝商业中心、梅陇商业中心、颛桥商业中心、浦江商业中心);3个特色商业街区(虹梅路休闲街——老外街、环锦江乐园、马桥人工智能小镇);1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吴中路商圈);1个区域物流枢纽(虹桥物流枢纽);41个城市商业综合体。

2023年,闵行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分类别看,增长较快的有书报杂志类零售额增长88.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2.9%,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9.3%。

邮电和旅游

2022年,闵行区邮政服务业业务收入3.58亿元,比上年下降4.5%。收寄国内、国际函件450万件,包件12万件,国内汇票1.11万张;投送函件5762万件,各种报刊杂志4551万件,快递业务收入78.38亿元,比上年下降26.0%。快递业务量3.55亿件,比上年下降27.4%。“电信”、“移动”和“联通”共业务收入41.5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固定电话用户66.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60.7万户,其中5G用户222.5万户。

2022年,闵行区共有星级旅游饭店5家,其中五星级2家,三星级3家,星级旅游饭店共接待6.26万人次,饭店客房总数为772间。共有4A级旅游景点5家(锦江乐园、召稼楼古镇、浦江郊野公园、闵行文化公园、七宝古镇),3A级旅游景点4家(老外街、体育公园、韩湘水博园、麦可将文创园)。9家A级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650.62万人次。有4A级旅行社3家,3A级旅行社21家,区内旅行社共组团3.06万余人次,接待2.32万人次。

2023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37.85亿元,增长32.3%。其中,客房收入增长33.5%,餐费收入增长31.6%。

2023年1-11月,闵行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420.64亿元,增长2.5%。重点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651.03亿元,增长7.5%。

房地产业

2022年,闵行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14.80亿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住宅投资280.19亿元,下降1.6%。房屋施工面积1535.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6%,其中,新开工面积379.43万平方米,增长8.1%。房屋竣工面积146.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1.4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75.78万平方米,下降48.4%。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36.1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7%;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105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二手住宅成交面积131.9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5%;二手住宅成交金额557.13亿元,比上年下降41.7%。

新建住宅项目上市销售22个(31批次)约120万平方米,新建商办等项目上市销售24个,约46万平方米。完成虹梅南路东侧02-16B-09地块动迁签约工作及23项大居配套建设任务。建成动迁安置房102万平方米。

金融

2022年,闵行区金融业增加值134.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28.10亿元,比年初增长14.8%;贷款余额3238.44亿元,比年初增长17.7%。

对外经济

2022年,闵行区吸收合同外资45.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6%。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8个,吸收合同外资37.7亿美元。服务业吸收合同外资44.3亿美元,占比97.1%。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合同外资1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3%,实际到位外资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3.2%。实际到位外资1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新增功能性机构19家,累计功能性机构121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2家,外资研发中心59家。

信息化建设

2022年,闵行区累计建成5G基站超6700座,推进和引导工业制造、健康医疗、交通物流、智慧教育等领域的5G应用创新示范项目84个。出台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各条线、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建设。经济领域,累计培育14家市级智能工厂,5家企业入选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专业服务商推荐目录。生活领域,推进数字家园、易就业等13个重点场景建设。治理领域,完善“一网通办”服务体系;完成27类15400余物联设备数据接入物联感知平台,集中汇聚57个已建应用场景。

截至2022年,闵行区共申领新版社保卡203.60万张,其中23家社区网点办理70.53万张,11家服务银行办理102.44万张,网上申领30.62万张。申领敬老卡26255张。全面梳理可实现“材料免提交”事项,涉及政府部门核发材料5777件,落地率98.8%。稳步推进电子证照归集与合规应用,累计归集5230张电子证照,通过区各级政务服务应用调用关联“用证清单”的电子证照540万余次。“一网通办”平台接入公共服务事项1168项。推出10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发“好办”事项5个、“快办”事项6个、“免申即享”服务14个。促进长三角政务一体化发展,实现138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通办”。

交通运输

编辑
沪渝高速 、外环高速 、上海—嘉兴—湖州高速公路 、上海—金山高速公路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直接与区境接壤,区内有黄浦江、吴淞江、大治河、淀浦河4条市级航道,黄浦江沿岸建有闵行、吴泾、车沟轮渡站和龙吴港口。沪杭铁路和南莘铁路穿越区中心,G60、G50、G2等高速公路和318、320国道经由闵行区通往南北诸省市。

轨道交通

闵行区公路闵行区公路

截至2022年,闵行区区内运营有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地铁2号线、上海地铁5号线、上海地铁8号线、上海地铁9号线、上海地铁10号线、上海地铁12号线、上海地铁15号线、上海地铁浦江线和金山铁路共11条线路、55个轨交站点,线路总长约92.11公里。此外,机场联络线、嘉闵线、13号线西延伸和23号线已开工建设。

轨道交通五号线共计运行16.56万列次,运营里程376万列公里。年度客流量365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8.2%,日均客流1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在2月25日,单日客流20.37万人次。

公共交通

2022年,闵行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4.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8.3%。
至2022年,闵行区域内有公交线路242条,其中,区域性线路96条,过境公交线路146条。公交线网密度2.014公里/平方公里。年内优化调整18条公交线路,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0.9%。新增备案公共停车场(库)63家、泊位22164个。

至2021年,闵行辖区等级航道11条,总里程97.7千米。其中,市管航道3条(24.66千米),区管航道8条(73.04千米)。闵行辖区共有内河企业运输船舶29艘,持证船员288人。

政治

编辑

区委书记

陈宇

区长

陈华文

副区长

谭瑞琮

领导信息截止2024年5月

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事业

闵行区驻有: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

2021年,闵行区有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366所,教师19431人,学生251326人。其中,公办中小学113所(含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民办中小学35所(含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13所),公办幼儿园86所,民办幼儿园105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2所,成人教育培训中心(社区学院)2所,社区学校14所,直属单位9家。有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179所;有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所,市示范性幼儿园2所。

2021年,闵行区有托幼园所260所(机构191所,分园69所),在园婴幼儿6536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55所(机构86所,分园69所),婴幼儿38389人;民办幼儿园105所,婴幼儿26979人。市示范性幼儿园4所(机构2所,分园2所),一级幼儿园109所(机构73所,分园36所),二级一类幼儿园112所(机构85所,分园27所)。

截至2022年,闵行区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357所,在校学生25.85万人,教职工2.8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万人。2022年,新开办上海市闵行中学东校等5所中小幼学校,完成1所新型职业技术学院办理程序。完成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入学。审核通过居住证积分申请29962人,引进人才3597人,“居转户”5896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3人、教育专技人员959人、卫生专技人员289人、“三支一扶”大学生1人。申请人才安居租房补贴730人,涉及资金808万元;59人获得2022年度领军人才资助,涉及金额1050万元。

文化事业

国家一级图书馆:闵行区图书馆。 国家一级文化馆:上海市闵行区群众艺术馆。

截至2022年,闵行区新增公共文化设施共计2.58万平方米,包括江川图书馆新馆、复地北桥城文体中心、吴颐人艺术馆、建新村文化客堂间以及新建15家城市书房等。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400余场,线上、线下参与总量超943万人次。闵行文化云注册用户逾97万人,累计平台访问量1703万人次。区图书馆流通书籍35.88万册次,接待到馆读者28.18万人次。650家社会主体、2997项文化产品入选文化配送产品资源库,完成市区两级文化配送演出、展览、讲座及特色活动266场。公益电影放映577场次,开展160余场“非遗在社区”活动。

科学技术

2022年,闵行区已建有国际技术转移渠道28个、技术转移服务机构41家。共认定技术合同3807项,合同成交额266.72亿元。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54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3家、区科技小巨人企业35家、2家科创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共有118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8家。专利授权量21961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约50件。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1家、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2家、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8家。

体育事业

2022年,闵行区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24万平方米。新(改)建市民球场6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2个、益智健身苑点75个、市民健身步道13条。组队参加第三届农民体育活动周系列赛、市社区体育“一街(镇)一品”展演比赛等12项市级赛事。举办上海市第九套广播体操联赛闵行区预赛、上海市皮划艇系列赛暨闵行区皮划艇比赛等6项区级赛事。华漕镇赵家村、马桥镇旗忠村被评为上海市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示范基地,马桥镇评为市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闵行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个,其中医院6个(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个,三级专科医院1个,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二级专科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其他机构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9592人,实有床位4874张。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1334.5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8.5%。未发生孕产妇死亡,户籍婴儿死亡率1.06‰,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76.65/10万(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占80.28%),与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176.47%。接种疫苗169.38万针次,常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率421.08/10万,新冠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率13.76/10万,均无接种差错及事故。

社会保障

2022年,闵行区共实施9.6万平方米老旧工房成套改造。全面启动185幢老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意见征询,已完工55幢;完成14个片区老街旧住房“四个保基本”改造。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280台。共有产权保障房本市户籍第十批次审核通过312户;非沪籍第四批次审核通过37户。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3571万元,廉租住房累计受益家庭3311户。累计完成筹措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5.4万套,认定人才公寓1.6万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员0.8万人,领取养老金人员1.56万人,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200元提高到1300元。区集中管理的征地养老人员有2.45万人,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由每人每月2214元提高至2331元。定点医疗机构医保预算费用实际申报数38.05亿元,医保各类业务76.88万人次,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8.95万人,互助帮困参保3.56万人。

2022年,闵行区享受最低生活救助保障待遇对象9655人,发放生活救助保障金15803万元;对49877名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发放帮困补助金26497万元。为182名安徽下放回沪定居人员发放专项帮困帮扶金80万元。区救助站全年共救助受助人员481人,爱心社街面劝1人次。

新增养老床位550张,完成23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建。新增6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日间照料中心、14家助餐服务点、4家社区老年人示范睦邻点。至2022年,闵行区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困难家庭老人有5540人;助餐受益老人总数1.8万人。共为30.63万名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4.88亿元。

至2022年,闵行区共有持证残疾人38834人。为5517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6120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使46938人次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投入康复经费4930万元。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377名,失业登记残疾人94人。投入助困、助医、助养、助学、扶贫等社会保障资金2761万元。为16859人发放残疾人交通补贴926万元。

历史文化

编辑
谚语(沪谚)

谚语(沪谚),上海市闵行区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谚,是中国几大著名的方言谚语之一。其中心流行区是上海的陈行,故也有人称其为“陈行谚语”。内容涉及时政、修养、事理、社交、生活、乡土、生产、自然等大类,充满着历代当地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

陈行谚语来自百姓生活,以极为朴实又充满机趣的言语,浓缩当地风土人情,评论世态善恶美丑,反映各自喜怒哀乐,调节周边人际关系,既富有口头文学的独特魅力,又凸显了当地百姓的智慧和美德。2007年6月,陈行谣谚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5月23日,谚语(沪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Ⅰ-125。

狮舞(马桥手狮舞)

狮舞(马桥手狮舞),又叫“手带狮舞”,俗称“调狮子”、“狮子灯”,主要流传于马桥镇一带。

手狮舞的表演与其他狮舞有着很大区别,它是由舞狮者分别手举篾扎纸糊的狮子表演。狮子道具大小不一。集灯彩、舞蹈等民间艺术为一体,技艺性较强。既汲取了龙舞的翻滚、缠绕、跌扑等基本技巧,也继承借鉴了其他狮舞粗犷勇猛、刚柔相济的表演风格。由于手狮舞舞蹈场面热烈,充满自娱、娱人的生活气息和喜庆祥和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近百年来,一直是当地主要的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之一。

2011年5月23日,狮舞(马桥手狮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5。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海市闵行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上海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现北海路)一带集聚了几十家乐器作坊。1956年,上海民族乐器业全行业实行合作化,其中86家民族乐器制作坊合并成为上海民族乐器合作社。1958年7月,合作社组建为集体所有制的上海民族乐器一厂。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融入了历史、色彩、美学等元素,结合了造型、雕刻、彩绘、镶嵌等多种工艺手法,具有突出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2011年5月23日,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124。

风景名胜

编辑
2021年,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家级1个、市级4个、区级3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国家级3个、市级10个、区级38个。

马桥古文化遗址

上海马桥遗址,位于马桥镇俞塘与竹港的汇合处,俞塘北岸。海拔4.46~6.29米,东西宽60米,南北长80米余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4000余年前村落遗址。1960年、1966年两次发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良褚文化遗物及唐、宋、明、清各代文物,分布于5个土层。遗址的第四层为太湖地区(包括杭州湾地区)早期印纹陶文化的典型的遗存。第五层文化为典型的良渚文化,所出陶器经热释光测定,平均年代为距今4410±11%年。1960年考古学界据此把上海成陆史上推2000年。遗址于1977年12月7日被市政府公布为上海市古文化遗址保护地,2007一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更名为“马桥遗址”。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上海马桥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召稼楼老街

召稼楼老街,也称为召楼老街、召稼楼古镇,位于浦江镇。明工部右侍郎谈伦之子谈田建楼鸣钟,以召农耕,因名召稼楼。清嘉庆《松江府志》地图已标有召稼楼。古镇沿王家浜(王:当地人读yang,后讹为“姚”,故今称姚家浜)而建,东西约500米,有梅园、礼耕堂、宁俭堂等清代建筑。2005年召楼老街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最美乡村;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4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

民国上海县政府旧址,为旧上海市县分治的特殊产物和佐证,也是闵行区境唯一完整保存的旧政府大楼,位于沪闵路2550号院内,具有较高的文物和建筑艺术价值。旧址大楼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青瓦多坡屋面。正门外筑前挑门廊,四根横排的科林斯柱支承长方形廊顶,上承形似帽顶的刻花山墙。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

上海普慈疗养院旧址,由天主教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募建,今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位于沪闵路3210号。现存西式风格的二层旧建筑九栋(包括原门诊楼、三病房、四病房、五病房、六病房、七病房、八病房、九病房、十病房)和一栋原为教堂的建筑。建筑砖混结构,清水红砖外墙。

南张天主堂

南张天主堂,又名“南张若瑟善终立保堂”,位于七莘路九号桥北堍东侧,即今秀文路485弄50号。是一座传统庭院布局的欧式天主教堂。前身为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南钱天主堂”,原为一座传统民宅形式的小教堂,它在一起教案中被烧毁,之后新建的“南张天主堂”。

地方特产

编辑
七宝黄金瓜

七宝黄金瓜,上海市闵行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七宝黄金瓜种植历史悠久。据《上海县县志》记载,“黄金瓜,据传明代已有种植。表皮各有十条金黄、乳白色条纹相间,肉色乳白,亦占香、甜、糯三胜,瓜透熟后有异香……原产今七宝镇一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除了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易被人体吸收的磷、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

2021年4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七宝黄金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编辑
邹逸

邹逸,上海市上海县杜行镇(现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人。1916年12月出生,1937年5月考进上海邮政管理局,分配到吴淞邮局,先后又调徐家汇邮局、上海邮政局做邮差(投递员)。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天台县委书记兼县长、县大队政委,台州专员公署秘书科科长、台州麻纺厂厂长、省(浙江,下同)统计局财贸科科长、省百货公司经营指导科科长、省针织品公司秘书科科长、省文化用品公司储运科科长、临海方溪水电站副指挥、临海县桔果办事处和副食品公司副经理、涌泉西岭桔场负责人等职。

秦荣光,上海县陈行(今浦江镇陈行)人,近现代教育家,创办私塾和三林书院。

顾言,上海县马桥(今马桥镇荷巷桥)人,现代教育家,创建县内第一所农业职业学校上海县中等农业学堂。

李英石,上海县闵行镇(今江川路街道闵行老街)人,辛亥上海光复功臣,创办沪闵南柘长途汽车公司。

钮永建,上海县马桥人,参加辛亥革命,创建俞塘民众教育馆。

张翼,上海县颛桥(今颛桥镇颛桥村)人,江苏省政府参事,创办《明心报》,颛桥职业中学。

钱瑞升,上海县曹行(今梅陇镇曹行)人,政治学教授,参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

陆诒,南汇县鲁家汇(今浦江镇鲁汇)人,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地记者。

张充仁,娄县七宝喻家巷(今七宝镇联明村)人,当代雕塑大师。

沈渭滨,青浦县北七宝镇(今七宝镇北大街)人,复旦大学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家。

荣誉称号

编辑
2001年,闵行区入选“国家园林城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02年,闵行区入选“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

2003年,闵行区入选“国家卫生区”。

2006年,闵行区入选“国家生态区”。

2007年,闵行区入选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

2008年,闵行区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城区。

2009年,闵行区入选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试点区。

2010年,闵行区入选世界屋顶绿化最佳城市金奖。

2014年,闵行区入选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018年,闵行区入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

2019年7月,闵行区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19年8月,闵行区入选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2019年11月,闵行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0年7月,闵行区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2020年10月,闵行区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0年11月,闵行区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12月,闵行区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2020年12月,闵行区入选“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2月18日,闵行区入选“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9月8日,闵行区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2年1月,闵行区入选国家卫生城市(区)。

2022年6月,闵行区入选“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

2022年7月,闵行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2年10月,闵行区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2023年11月,被推选为“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直辖市辖区)”。

下一篇 七宝镇

上一篇 尚方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