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品格 编辑
艺术品格,是属于艺术评论、美学的范畴,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品位。与艺术风格有区别,艺术风格是从特色、特点、流派角度而言的,艺术品格是评定水平、水准、质量高低优劣而言的。
中文名:艺术品格
范畴:艺术评论、美学
定义: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品位
区别:艺术风格
风格释义
风格的本质意义还在于,它既是艺术家对审美客体的独特而鲜明的表现的结果,
也是艺术欣赏者对艺术品进行正确的欣赏、体会、品味的结果,
因而它在某种更深刻的意义上揭示了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特徵之一,
即现实世界与审美客体的无限丰富性与多样性。
朱宣咸中国画《百花齐放》
品味是个动词,品位是名词。品味就是品尝,感觉,感受的意思。如,品味茶香,品味人生,品味失落的感觉,品味成功的喜悦。
名词“品位”与“品味”在词典中记录的都是表“物品的质量”,但实际运用中二者关涉对象不仅为物,更经常用于关涉人。二者在关涉对象为物和关涉对象为人的意义之间是表义素和隐义素的关系。当关涉对象为物时,名词“品位”和“品味”用的都是表义素:品位--物品质量;品味--物品质量+特色、风味,此时意义交叉在“都与物品的质量有关”。当关涉对象为人时,二词用的都是隐义素:品位--档次、格调;品味--体会、鉴赏的能力,意义交叉在“都与人在某方面的具体能力有关”。意义的交叉正是二者混用不清的原因。
人物故事
常听人提到品味与品位,不易将二者择清。听了贵妃与梅妃故事,似顿开茅塞,不言自明。
说起美女形体的审美观,各朝不同。楚王喜细腰,以赵飞燕女士为最。到唐时又以胖为美,玄宗独宠丰满的杨贵妃。不知西施沉鱼,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时各是啥样美形体,但在西安华清池贵妃浴址听导游讲,羞花的贵妃出浴时应是富态仪仪。她虽能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但论才气就谈不上了。可是她的情敌梅妃却诗文俱通,尤擅长写诗。恰玄宗李隆基少年时亦是风流倜傥,在古代帝王中文采鲜见,可称前无古人。仅后世陈后主李昱诗韵可超,清乾隆帝诗量可比。但梅妃后来还是失宠被打入冷宫。一次玄宗想起旧欢,良心发现,命人送了一斛珍珠给冷宫中的梅妃。梅妃见珍珠睹物思情,回送玄宗一首诗:“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如旧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廖!”谁看了此诗也会惆怅。但梅妃的下场依旧是绝恨冷宫。这当然是贵妃不容玄宗接回她。杨玉环吃自家姐姐的醋时也敢跟皇上撕破脸跑回娘家,一个梅妃自然不在话下。
个人理解
我在想,贵妃与梅妃之斗,岂不是品味与品位之争?品味常存于生活——如生活品味。下里巴人的生活里就常体现出生活的品味。如种花养鱼,服装发式,幽默滑稽之类。常指人的生活情趣。品位多提于文人雅客——如文化品位,艺术品位,仰或思想品位等。多指人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力及思想情操的高低。有时也用于对文化艺术作品的评价。梅妃文化素质高,有品位。终究抵不过贵妃生活品味好。皇家宫院长大的李隆基,毕竟最喜欢要正常家庭都不缺的生活品味啦。恐怕连杨玉环跑回娘家,也值得李隆基高兴地品味品味呢!这件事上,是当时贵妃的品位战胜了梅妃的品位。
现代社会比古时要求高多了。毕竟时代环境不同了,人们的保养与化妆水平非常高了,稍有平脸正眼即被称为美女。美女如云的时代,仅有品味是不够了。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在考完才艺等生活品位之后,也要提一个人文观点要考考选手的思想文化品位。二者综合得分高的才是胜者。而当看到有些美女在全国歌手大赛上回答几句非音乐专业的人文常识,竟使余秋雨等评委和许多现场观众哭笑不得时,不禁为其汗颜。容颜易老,没有点内外兼修的认识,不会保持内在的美丽青春。一个人真正有了生命的底蕴,也不会缺乏生活的品位吧。这也又应了一句常理: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艺术是人格的外化,中国古语里讲“画如其人”,其实摄影何尝不是如此,拍照片虽然都是通过一孔小框在那里打量世界,但摄影家的品性却在照片中展露无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