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肩臀比、腰臀比平均值女性远小于男性,两性差异极其显著 。而且,肩臀比、腰臀比平均值成熟女性远小于少女 ,腰臀比小的女性发育也较早(De Ridder al.,1990) 。
与此不同的是,月经初潮早的女生腿身比较小 。来潮后,女生躯干的突增越来越明显 ,导致马氏指数平均值成熟女性远小于少女 。雌激素对骨质的成骨细胞有特殊的刺激作用,并影响长骨的成骨中心骨骺的愈合 。身材高挑、腿细长的女孩子们青春期的时候往往雌激素水平不够,长骨的骨骺闭合得晚,所以个子高、第二性征弱。反过来,如果体内雌激素过多,会导致长骨的骨骺闭合早、身材偏矮,但优势是女人味十足、体型丰满 。从这个角度看,长腿也不是女性第二性征,腿过长可能是性成熟度不足,躯干过短可能意味着胎儿发育的空间不足,成功受孕的几率较低 。而遗精较早对男性腿身比的影响却没有那么充分 。
(一)在很多文献资料中,“同身高”指的是采用分母为身高的指数进行比较,其样本具有代表性、遍历性,覆盖全体样本空间 ,包含身高没有交集的高个子男性和矮个子女性 。之所以得出“同身高男性腿略长 ”的结论,实际上指的是全体样本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
(二)而“同身高段”这种表述可以避免全体样本参与,限制在某个身高段(如165-170cm),两个群体的腿长平均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长” 。正是由于腿身比与身高呈弱正相关(0.3<r<0.5 ),身高越大,腿身比也倾向于 越大 ;所以才有“全体样本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的结果。
由此可见,用会阴高或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长 ,同坐高段男性腿明显更长 ,同腿长段男性身高明显更高 。由于腿身比与身高呈弱正相关(0.3<r<0.5 ),身高越大,腿身比也倾向于 越大 ;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差异极其显著(p<0.01) 、效应量 中等(0.5<d<0.8) ;腿身比极端值也是男性大于女性 。而且,雌激素对骨质的成骨细胞有特殊的刺激作用,并影响长骨的成骨中心骨骺的愈合 。月经初潮早的女生腿身比较小 ,来潮后,女生躯干的突增越来越明显 ,导致马氏指数平均值成熟女性远小于少女 。而遗精较早对男性腿身比的影响却没有那么充分 。因此,长腿绝非女性的第二性征 ,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长是身高性别二态性的“副产品” ,是“田忌赛马”的结果 。
尽管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但人们却认为“腿身比是性别二态性特征、女性腿身比更大” 。尽管澳洲土著、东非人腿身比极端值男性大于女性 ,但申请腿长记录的白种人和黄种人女性却层出不穷 ;而且测量的都是俗语中的“腿长”(腰围高、脐高、髂嵴高) ,数值很大,测量方法也不严谨 。出现这些现象,除了受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长 、审美偏好 、服装修饰 等因素影响外,社会文化态度也是重要原因 。
meme作为一种流行的、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文化基因,如同基因有自然选择和进化一样,meme同样也有。一条消息、一个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并不在于它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先进,而是在于它是不是有利于保存和传播自己,正如基因一样。哪个基因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哪个基因被残酷的环境所抛弃;同理,一条消息、一个思想也是如此 。
而近几十年来,受娱乐时尚、大众传媒、明星效应、商业营销等深刻影响,美腿、长腿反而成为女性性感及美丽的代名词,这也导致了女人对美腿、长腿的审美偏好和执着追求 。Montoya(2007)研究认为,腿部对于女性吸引力的影响大于男性,腿部在男性对女性整体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中更重要 (在男性评估的21个身体特征中排名第3),高于女性对男性吸引力的评价(在女性评估的21个身体特征中排名第16) 。Piotr Sorokowski(2010)研究表明,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品(包括雕塑、绘画、图片等 )所展示的欧洲女性的理想腿身比并非恒定不变的,而男性的理想腿身比几乎没什么变化。20世纪以后,女性理想腿身比超过了男性,现代女性偶像(如高级时尚杂志描绘的女性 、T台模特 等)的腿比以前的更长,这暗示了与腿身比相关的审美标准深受社会文化影响 。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暴露自己的腿部是一种性感的表现,特别是对年轻女性来说更是这样。女性的长腿似乎也和苗条的体态有关,女时装模特一般都是比普通女性腿更长的女性。女性除了腿长之外,腿形也可能在提高吸引力方面发挥作用,如女性穿着高跟鞋后显得小腿更长更直,身材也更挺拔,显得苗条而有魅力 。
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的腿部受到的关注就少多了,被关注更多的是上半身肌肉发达程度,其次是腿部肌肉而不是腿长(Morris,1987 ;Maisey et al.1999;Swami & Tovée,2005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长腿美女”形容女性的魅力,就如同用“肌肉男”来形容有吸引力的男性一样 。“男人身长腿短,女人身短腿长”、“较大腿身比与女性柔美气质相关,较小腿身比与男性阳刚气质相关 ”、“美不美,先看腿 ”等模因(meme) 恰好迎合了当今时尚潮流,迎合了对女性长腿的审美偏好 ,迎合了女性对腿“细长直”的追求 ,毕竟“风尚是专横的”(R. A. Fisher) 。
现代时尚同时影响了服装设计和穿衣打扮。女性上衣设计较短,腰节高裤子设计较长 ;穿高腰裙、高腰裤、高跟鞋,整体显腿长。而男性上衣设计较长,生理因素导致裤子穿得低,整体显腿短。服装修饰的差异也导致男女腿长在视觉上造成错觉 。
提及长腿,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模特 。高级时尚、大众传媒对女性长腿的过分推崇 ,影响了社会文化态度,很有可能导致人们简单片面地认为——对女性长腿的审美偏好纯粹源自于人类演化出了“男性短腿、女性长腿”的性别二态性特征 ,从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主观审美造成的深刻影响 。人们更是忽略了世界各地体质调查的客观统计数据 ——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差异极其显著(p<0.01) 、效应量 中等(0.5<d<0.8) ;腿身比极端值也是男性大于女性 。
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而且,人类的逻辑推理能力本来就不是用来追求真理的,而是用来说服别人的 。所以,人们更愿意、也更倾向于用小样本甚至个例,去印证“腿身比是性别二态性特征、女性腿身比更大 ”的错误想法 。
提到身高,不得不提到一个与此相关的概念——腿长。在进化心理学中,用“腿身比(LBR,Leg-to-Body Ratio)”来研究腿长跟人体吸引力之间的关系 。
简单初步的探讨
Swami、Einon与Furnham(2006)
Swami、Einon与Furnham(2006)以腿身比作为审美标准,探究五种不同腿身比1.0、1.1、1.2、1.3、1.4对于两性的吸引力。这篇文献中,腿身比是指下身与上身比例;下身十分粗糙地用脚的底部到骨盆顶(在腰下面至臀部上方之间)之间的距离表示,上身则为头顶到骨盆顶之间的距离。研究结果显示,女性较偏好腿身比低1.0(腿较短)的男性,男性则偏好腿身比高1.4(腿较长)的女性 。
错误地认为女性腿身比更大,腿长是女性第二性征
Swami等心理学研究人员并未了解过人体测量术语以及世界各地体质调查数据,和社会文化态度一样 ,错误地认为“腿身比是一种性别二态性特征、女性腿身比更大”。他们的错误结论也广泛流传——“较大的腿身比与女性柔美气质相关,较小的腿身比与男性阳刚气质相关。男性喜欢腿身比更大的女性,所以腿身比演化成一种性别二态性特征” 。
基于生物适合度的研究
Sorokowski等指出,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反而略大于女性
如果只有女人腿长好看,根据性选择 原理,我们是不是应该进化成女人长腿男人短腿?就好比雌孔雀喜欢雄孔雀开屏,就只有雄孔雀有华丽的羽毛。
Bertamini等也指出,长腿绝非女性第二性征
然而,世界各地体质调查数据表明:用身高减坐高表示腿长,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长 ,同坐高段男性腿明显更长 ,同腿长段男性身高明显更高 ;由于腿身比与身高呈弱正相关(0.3<r<0.5 ),身高越大,腿身比也倾向于 越大 ;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差异极其显著(p<0.01) 、效应量 中等(0.5<d<0.8) ;腿身比极端值也是男性大于女性 。因此,长腿绝非女性的第二性征 ,同身高段女性腿略长是身高性别二态性的“副产品” ,是“田忌赛马”的结果 。
Sorokowski与Pawlowski(2008a)
(一)Sorokowski与Pawlowski(2008a)认为Swami、Einon与Furnham(2006)的实验做得不够精密,没有排除干扰因素。他们以之前的研究为基础,进行了修改版(剪影图)的腿身比的研究。不同于Swami、Einon与Furnham(2006)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男女皆受高腿身比1.3异性的吸引。并且,不论是对女性或男性而言,腿身比1.0(腿最短)都是最不具吸引力,而腿身比1.4的吸引力(腿过长)则有所减少。
同时,Sorokowski与Pawlowski(2008b)另以波兰人腿长与躯干比例的平均值为基础,创建出基准图置于中间,再稍微地拉长腿长5%、10%和15%,及缩短5%、10%和15%共设计出七个剪影图,探究不同腿长对于两性的吸引力。研究结果表明,腿长影响着男性与女性的身体吸引力。相对较短的腿,长的腿更具吸引力,但只限于轻微(5%)腿的长度增加,过长的腿会降低身体的吸引力 。
(二)除了Swami早期的两篇论文认为女性腿越长、男性腿越短越有吸引力 ,后续的研究基本和Sorokowski的研究结果类似 。
无论男女,短腿和过长的腿被认为是缺乏吸引力的
(1)Sorokowski(2010)的研究中,27个国家的3103名参与者对7名男性和7名女性的身体特征进行了评估,短腿和过长的腿被认为是缺乏吸引力的 。
(2)张荣富,李惠闵,沈宥胜(2010)重复了Swami的设计实验,样本选取台北教育大学及东海大学的学生,女413人,男202人,发现结果与Sorokowski的一样 。
(3)在一项对日本参与者的研究中,腿身比接近人群平均值的男性最有吸引力 。
(4)对于异性恋美国女性来说,腿身比大约高出人群平均值半个标准差的男性最有吸引力 。女性喜欢身材较高的男性 ,而腿身比与身高呈弱正相关(0.3<r<0.5 ),腿长是导致身高增加并超过平均值的主要因素 。
(三)上述Sorokowski与Pawlowski的两项研究中均讨论到,吸引力可能和相对应的腿长度有关,因为这个特征可能是健康状态的线索 :
人类在环境压力条件下,会牺牲其它器官或组织的生长来保护大脑,下肢总长度比头加躯干高度(通常测量为坐高)更具可塑性 。众所周知,肢体远端对环境因素更敏感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肢体远端的比例变化与社会经济条件、健康状况和营养的改善有关 。下肢骨随年代(1800-1970年)的变化比上肢骨更显著,远端骨变化比近端骨更显著,尤其是下肢。性别间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男性长骨随环境的变化大于女性,女性长骨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更强 。
(四)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当某个性状意味着较高的“适合度”(衡量生物体在其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时,就具有吸引力。在不同的群体中(例如狩猎采集或高度发达的社会),各种表型特征可以是适应性的,经典的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理论可以解释这些差异的存在 。经历长期、稳定的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性状,存在一种中间最优度,最适应的个体是那些性状值为当地人群平均值或接近平均值的个体 。
(1)腿身比略高于平均水平与良好的营养、发育稳定性 和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以及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效率有关 。
(2)过短的腿与不良的健康状态相关,如胰岛素抵抗和冠心病 ,高血压、胆固醇和肥胖 ,糖尿病 和痴呆症 。

脊柱病变可能导致躯干变短
(3)相反,过长的腿与疾病相关,如克氏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 。躯干变短可能与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有关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坐高、坐高指数更低,腿更长;其它因素导致发育延迟、长骨生长板融合延迟的,马氏指数也会偏大 。腿身比少年远大于成年 ,腿过长可能是性成熟度不足,躯干过短可能意味着胎儿发育的空间不足,成功受孕的几率较低 。
尼日利亚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坐高、坐高指数更低,腿更长
女性高估男性对异性超长腿的偏好
(一)在很多国家,人们的流行观念认为,男性更偏爱苗条的女性,而女性更偏爱肌肉发达的男性。然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学院心理学家薛雷(Xue Lei)和戴维·佩雷特(David Perrett)的研究结果显示,青年男女对异性偏好的误解是存在的。特别是,女性倾向于高估男性对女性身体瘦弱的喜爱程度 ,而男性则倾向于高估女性对男性身体肌肉发达的喜爱程度。
研究还显示,在女性心中,理想女性的身材比她们认为最健康的身材更瘦、体脂更低;相反,男性心中,理想男性身材比他们认为最健康的身材更重。也就是说,当男人和女人在考虑什么是自己最理想的身材时,均和他们明确知道的最健康的身材是不同的。
针对女孩的卡通女性的身材设定极为夸张—极瘦腰、大胸部、超长腿
研究人员表示,对异性偏好的误解,可能源于择偶压力。由于吸引力在配偶选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吸引人的特征应该是可以被直观观察到的,而那些被认为是最优的特征就会被同性竞争夸大。还有一种解释是,由于媒体在理想身材流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样就会更加大了男女对异性理想身材喜爱之间存在的误解 。
(二)那么,关于腿身比的审美偏好,是否存在对异性偏好的错误估计呢?
Frederick(2010)
Frederick、Hadji-Michael、Furnham 与Swami 等人(2010)将样本再扩大,并做了三次实验。第一组样本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705位女性,235位男性,平均年龄为18.93岁;第二组是在学校咖啡厅随机找的样本,女性64人,男性50人,平均年龄22.7岁;第三组样本来自社会人士,女性 101 人,男性106人,平均年龄27.1岁。使用刺激物是立体动画软体POSER制作出来的,生动逼真,腿身比由低到高共八张。

女性高估了男性对异性超长腿的偏好
如图册所示,男性对异性腿身比的偏好呈倒U型曲线,腿身比0.49-0.50的女性最受欢迎,这与Sorokowski(2008)研究结果一致。有趣的是,实验者不仅让男性对形体图打分,还让女性猜男性会打多少分。结果是女性给超长腿打的分,比男生实际上打分要高。也就是说,女性高估了男性对异性超长腿的偏好。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向女性的娱乐时尚、大众传媒等深刻影响了女性的审美 。
面向女性的娱乐时尚、大众传媒等深刻影响了女性的审美
而且,人们(尤其是女人)很可能并不知道——长腿根本不是女性第二性征 ,腿身比平均值女性甚至比男性还略小 。
跨文化和跨时空研究
有些进化心理学家或许过于强求对审美偏好进行进化论意义上的还原,试图把一切审美偏好都“还原为性选择理论和自然选择理论的直接结果或表达”,而忽视了这些偏好的文化背景 。
审美不仅仅和演化(健康和繁衍)有关,还受文化影响
有研究表明,审美偏好除了与长期演化有关(涉及健康和繁衍 ),更受当下社会文化态度的影响 ,且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 ,甚至出现对“不健康”体型的偏好:如近年来崇尚病态的骨感美 ,减肥成了时尚的主题 ,以致于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先后通过立法或出台规定禁止低于标准体重的模特登上T台表演,试图引导健康的时尚潮流 。而南非祖
鲁人却以肥胖为美,正常体重被视为营养不良;移民至英国的祖鲁人审美偏好又接近英国人(Tovée et al.,2006;Tovée,Furnham,&Swami,2007) 。因此,审美偏好表现出跨文化、跨时空和跨个体的多样性 。
也就是说,尽管人类经过长期演化,客观上腿身比平均值 、极端值 男性大于女性,但主观上的审美偏好却可能有所不同 ,毕竟生物适合度以外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形态偏好,如暂时性的、文化方面的影响 。近几十年来,受娱乐时尚、大众传媒、明星效应、商业营销等深刻影响,美腿、长腿也成为女性性感及美丽的代名词,这也导致了女人对美腿、长腿的审美偏好和执着追求 。Montoya(2007)研究认为,腿部对于女性吸引力的影响大于男性,腿部在男性对女性整体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中更重要 (在男性评估的21个身体特征中排名第3),高于女性对男性吸引力的评价(在女性评估的21个身体特征中排名第16)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暴露自己的腿部是一种性感的表现,特别是对年轻女性来说更是这样。女性的长腿似乎也和苗条的体态有关,女时装模特一般都是比普通女性腿更长的女性。女性除了腿长之外,腿形也可能在提高吸引力方面发挥作用,如女性穿着高跟鞋后显得小腿更长更直,身材也更挺拔,显得苗条而有魅力 。与女性不同的是,男性的腿部受到的关注就少多了,被关注更多的是上半身肌肉发达程度,其次是腿部肌肉而不是腿长(Morris,1987 ;Maisey et al.1999;Swami & Tovée,2005a)。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用“长腿美女”形容女性的魅力,就如同用“肌肉男”来形容有吸引力的男性一样 。“男人身长腿短,女人身短腿长”、“较大腿身比与女性柔美气质相关,较小腿身比与男性阳刚气质相关 ”、“美不美,先看腿 ”等模因(meme) 恰好迎合了当今时尚潮流,迎合了对女性长腿的审美偏好 ,迎合了女性对腿“细长直”的追求 ,毕竟“风尚是专横的”(R. A. Fisher) 。
(一)跨文化研究
(1)尽管19-65岁英国人马氏指数平均值男性为91.21、女性为89.41(Pheasant,1986) ,18岁英格兰青年
Piotr Sorokowski、Agnieszka Sorokowska与Mara Mberira(2011)研究了来自非洲纳米比亚北部的辛巴族(传统的半游牧民族)的审美偏好。与西方社会相似的是,极高、极低的腿身比都没有吸引力。与之相反的是,辛巴族更喜欢腿身比略低的女性和略高的男性 。这与原始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男女腿身比客观情况类似——马氏指数平均值恰好男性大于女性 。
(二)跨时空研究
20世纪以后,女性理想腿身比超过了男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艺术品(包括雕塑、绘画、图片等 )所展现的理想男女腿身比如图所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女性的理想腿身比并非恒定不变的,而男性的理想腿身比几乎没什么变化。20世纪以后,女性理想腿身比超过了男性,现代女性偶像(如高级时尚杂志描绘的女性 、T台模特 等)的腿比以前的更长。这暗示了与腿身比相关的审美标准深受社会文化影响,很可能对女性高腿身比的偏好并不是普遍的(Piotr Sorokowski,2010) 。

漫画等现代艺术作品中,对女性腿长的夸张呈现
审美偏好结论
提及长腿,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模特 。高级时尚、大众传媒对女性长腿的过分推崇 ,影响了社会文化态度,很有可能导致人们简单片面地认为——对女性长腿的审美偏好纯粹源自于人类演化出了“男性短腿、女性长腿”的性别二态性特征 ,从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对主观审美造成的深刻影响 。人们更是忽略了世界各地体质调查的客观统计数据 ——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 ,差异极其显著(p<0.01) 、效应量 中等(0.5<d<0.8) ;腿身比极端值也是男性大于女性 。
时装模特
一般来讲,时装模特比普通女性高11厘米左右(Tovee et al.1997),而且这种差异的较大部分源于腿长的差异 。

郑州纺织工学院1996年
(一)郑州纺织工学院1996年录取的服装表演专业新生的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平均值为91.3,如图所示 :
(二)1999年,武汉科技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服装与表演专业学生平均值如下:身高172.95cm,坐高91.79cm,马氏指数88.42 。
浙江理工大学2004年
(三)2004年,浙江理工大学以服装表演与营销专业女生为测量对象,共38人,结果马氏指数平均值为90.56。如图所示:44.74%的模特属中腿型,42.11%属亚长腿型,只有5.26%属亚短腿型,没有出现短腿型和超短腿型,7.89%模特属长腿型,但也没有出现超长腿型 。
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2012年,该校服装设计与营销(模特)专业的本科女学生和普通女大学生(各100名)的马氏指数对比如图所示:模特群体的约90%属于中腿型和亚长腿型,中腿型比例约为45%,亚长腿型约为42%,亚短腿型约为5%,对于比较理想的长腿型类别也约占有7%的比例,但是没有出现短腿型、超短腿型和超长腿型。对普通群体的统计结果来看,腿型主要集中于短腿型、亚短腿型和中腿型,其中亚短腿型约为38%,短腿型约为25%,中腿型约为22%,并且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超短腿型,没有出现长腿型和超长腿型 。
北京服装学院2014年
(四)《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Model Somatotype Based on Body Measurement》(2014年)节选,北京服装学院109名学生的马氏指数平均值为91.95,分布如图所示 :
芭蕾舞演员
芭蕾舞选材
舞蹈演员要求形体修长,下肢长度与躯干差距有严格标准,芭蕾选材更为严格,要求下肢比躯干至少长12cm。测量如下:由第7颈椎与第1胸椎间的缝隙为起点,至臀横纹(臀线)为躯干长;臀横纹(臀线)至足底为下肢长(即臀沟高)。选材时,下肢越长越好。因儿童少年发育先长腿,后长躯干,等到发育完全,下肢与躯干间差距会缩短,故挑选时应以下肢越长越好。舞蹈演员四肢修长,舞蹈表演时显得舒展、大方。

芭蕾舞演员
(第7颈椎因其棘突特别长,低头时在颈后能看见和摸到,又称“隆椎”,第7颈椎著名教练员胡鸿飞说,理想的跳高运动员应当具备身材细长的条件,尤其强调腿长。他挑选的男运动员,坐高和腿长的差数一般为零,特别好的,如
朱建华达-4厘米,女运动员的要求低一些,差数一般为+2厘米 。朱建华11岁时身高156cm,坐高76cm,马氏指数105.3 。1982年8月,朱建华身高193.7厘米,坐高97.5厘米,腿长96.2厘米,马氏指数98.67 。1983年10月,朱建华身高194.6厘米,腿长不变,坐高98.4厘米,马氏指数97.76 。
世界水平跳高运动员形态模式
索托马约尔、巴尔希姆等腿身比更大。
中长跑运动员
我国有研究认为,马氏指数低于80对大学生中长跑影响较大,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马氏指数越高,中长跑比赛成绩越高,但马氏指数的提高会带来其他抑制因素的影响,比如身体运动协调性、技巧因素不易掌握等 。

肯尼亚1500米选手基普罗普身高190cm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Kenyan Runners Compared to their Relative Body Weight and Fat》中,32名参加国际长跑项目(10000米、半程马拉松、马拉松和山地跑)的肯尼亚优秀男女长跑运动员数据如下 :
项目 | 女 篮球运动员的形态特点是:躯短肢长。篮球运动员的(三)15名美国黑人高中全明星篮球运动员的马氏指数平均值为101,如图所示: 大卫·汤普森和15名美国黑人高中全明星篮球运动员的马氏指数 而NBA球星大卫·汤普森该指数达到115(J.H.Spurgeon & H.V.Meredith,1980) 。
马努特·波尔 苏丹丁卡人马努特·波尔从未申请过任何腿长记录,但他的腿长、腿身比远胜所有申请过腿长记录的女人。注:受社会文化态度影响 ,尽管澳洲土著、东非人腿身比极端值男性大于女性 ,但申请腿长记录的白种人和黄种人女性却层出不穷 ;而且测量的都是俗语中的“腿长”(腰围高、脐高、髂嵴高) ,数值很大,测量方法也不严谨 。 摔跤运动员 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与普通女青年形态指标的比较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马氏指数均值为80.0,非常显著地低于普通人(p<0.01),趋于亚短型腿的下限,这表明摔跤运动员具有下肢较短的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人相比,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身体围度较大、肌肉发达、身体比较粗壮;躯干和上肢部位较长,下肢相对较短;肩宽而骨盆较窄等身体形态特征 。 举重运动员一般来说,腿部长度比较小的运动员在举起杠铃的时候,阻力臂也会比较短,所以在举重的时候也更省力 。
实验测试 不同身材比例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
不同的身材比例与身 高相关性有所不同。如图所示,它们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头全高/身高、会阴高/身高、肩宽/身高、掌宽/身高(注:“会阴高/身高”与身高正相关,其余为负相关 )。虽然身高越大,头全高倾向于越大;但相对于身高而言,头全高变化很小;因此,身高越大,头全高/身高比值倾向于 越小 。 身高与头身比的线性关系
腿身比一致、头身比不同,测试观察者对身高的判断
人们通常以为腿身比是显高最重要的因素,其实不然。通过科学家用于测试观察者对人体的判断的图片,就会发现,即使是图片中三人腿身比一致,只有头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对他们身体的印象大为不同。我们不仅仅觉得最左侧的更高,也更壮实,而最右侧的几乎给人一种儿童一般的感觉,身体瘦弱。 综上所述,同身高前提下,头小比腿长更显高 。 数据支撑
人体尺寸与身高的关系 (一)2015年16-69岁韩国男性人体尺寸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从大到小依次为:会阴高与身高0.83、头全高与身高0.37、头围与身高0.28。因此,腿长通常个高、头大未必个高。 注:样本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p小于0.01,可代表总体相关系数 。 
身材比例与身高的关系 (二)根据身材比例与身高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可知,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 女性通常在股骨大转子下方和大腿外侧面的上部有大量的脂肪堆积,向前与大腿前面的脂肪相连,向后与臀部脂肪相接 。在女性人体中,大转子下侧的脂肪部位才是髋部的最宽点 ,与臀部的臀褶相对应 。因此,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 。女性的髋部最宽点一般略低于男性 。 女性的大腿看上去似乎比男性的短些
从背面看,女性由于臀下弧线低于男性,视觉上大腿的比例减短。再加上大腿脂肪丰富、根部粗大,导致女性臀部宽度增加,所以女性的大腿看上去似乎比男性的短些,整个下肢也都显得更短些 。 
人体重心男性高于女性 (二)髋最大宽、大转子点 间宽平均值女性略大于男性 ,大腿围平均值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同身高或同体重女性髋最大宽、大转子点间宽、大腿围女性远大于男性 ,差异极其显著(p<0.01),效应量大(d>0.8)。因此,人体重心女性低于男性 。 穿衣打扮导致男性显腿短,头小导致女性显高
(三)人们通常以为腿身比是显高最重要的因素,其实不然。女性只是头小显高,并非腿长显高 。 
女性身材比例和体形不显腿长,穿衣打扮显腿长 (四)女性上衣设计较短,穿高腰裙、高腰裤、高跟鞋,整体显腿长;而男性上衣设计较长,生理因素导致裤子穿得低,整体显腿短。服装修饰的差异导致男女腿长在视觉上造成错觉 。 男性穿衣显腿短,女性脱衣显腿短
综上所述,从身材比例和体形角度看,女性更显腿短。但是,受社会文化态度 、审美偏好 等影响,女性心理上更倾向于显腿长,并通过服装修饰 、拍摄技巧 等手段实现。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
词条信息
- 栏目:广场
- 浏览次数:6145 次
- 更新时间:2024-08-10
- 创建者:默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