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祖卡 编辑
玛祖卡(波兰语:Mazurek),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玛祖卡
在波兰舞蹈中,以中部的玛佐夫舍地区的民间舞蹈“玛祖尔”(mazhu’er)最具有代表性,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的玛祖尔,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萧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舞台表演形式,与至今流传的民间“玛祖尔”有了很大的区别。
“玛祖卡”是性格舞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民族民间舞会与特点鲜明体裁的民族民间舞蹈,在波兰“玛祖卡”是最具有体现波兰人民历史、文化、地理背景及其性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并在欧洲芭蕾舞剧中作为性格舞蹈被一直保留至今,并成为世界各国舞蹈学院,在性格舞教学中必修和掌握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载体的性格舞。
历史悠久的波兰人民能歌善舞,民族民间歌舞的形式丰富多彩,风格浓郁,在东欧民族民间歌舞艺术中享有着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波兰于十八世纪末逐渐形成封建王国。在十五世纪是古代文化的辉煌时期,十八世纪后期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三次瓜分;1918年建立共和国之后又遭希特勒之侵,到1945年才建立了民族统一政府。在历史岁月的河流中,波兰人民所具有的开朗、直率及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它独特的民族民间歌舞形式表现出来。“玛祖卡”就充分表现了当时波兰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在波兰舞蹈中,以其中部的玛佐夫舍地区的民间舞蹈“玛祖尔”(Mazurek)最具有代表性,现今在各大芭蕾舞剧中出现的“玛祖卡”舞,就是源于波兰的 “玛祖尔”,现已经演变为节奏鲜明、舞步豪迈潇洒、气质高贵典雅的艺术舞台表演形式,与至今流传的民间“玛祖尔”舞蹈有了很大的区别。
“玛祖卡”舞步以它的特殊节奏型而使初学者觉得比较难掌握,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把各种舞步动作和花样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在芭蕾舞学科的“性格舞”课中,“玛祖卡”舞步也是要运用较多的课时量来进行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它。
玛祖卡作品
波兰民间舞中,还有南部的克拉科夫省的克拉克维亚舞(kelakeweiyake),音乐以二拍子为主,轻快有力,并富有跳跃性节奏。舞步以骑马行进似的横跨步为主要特点,男子不时地做一些大跳、空中击腿等技巧动作;女子动作较为轻柔,与男子的阳刚之气形成鲜明对比。而位于霍伯奇诺地区的奥别列克舞(aobielieke),更以特性技巧表演著称,如快速旋转、托举、旋子、跳绳等,舞蹈活泼快速,充满着自豪与激情。
“玛祖卡”、“克拉克维亚克”、“奥别列克舞”自18世纪起在欧洲各国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并被芭蕾舞编导们以此为素材运用于芭蕾舞剧之中。
玛祖卡是一种男女集体舞,由男舞者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舞步种类、轻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则以轻快的舞步围绕男舞者。玛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脚跟碰击、双人旋转和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为主,舞步比较复杂。
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剧天鹅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玛祖卡,因此玛祖卡舞步时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学的舞步。
今日的波兰国歌就是一首玛祖卡舞曲。
肖邦
玛祖卡舞,是波兰玛祖维亚地方的民间舞蹈。它的音乐,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节奏是:
此外还有库亚维亚克舞曲和奥别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玛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种舞曲的特点创作出来的。玛祖卡舞曲的典型节奏,在肖邦《玛祖卡舞曲》中经常显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应用它,远不是刻板地重复民间节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间音乐的精华,按照高度专业化的艺术标准创造出来的。和声、调式更有肖邦独出心裁的创造。尽管如此,《玛祖卡舞曲》的波兰乡土风格毫不减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诗意的风度,婷婷玉立于钢琴音乐的百花园之中。评论家们说,《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对故乡、土地、人民和对人民光辉精神的生动感觉,是波兰人民的“整个灵魂”。
由于《玛祖卡舞曲》是这么波兰化的音乐,有位波兰钢琴家说只有波兰人才能弹好。然而,值得中国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华沙举行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钢琴家傅聪不但获得了第三名,而且还得了《玛祖卡》的最佳演奏奖。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