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氍毹 编辑
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赵姬轻移莲步,在氍毹上叩了两个头。”古代演剧多在地毯上,因此又用氍毹来代指舞台。
维吾尔族妇女在编织氍毹
——《三辅黄图.未央图》:“温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绣......规地以罽宾氍毹。”
——《南齐书.魏虏》:“魏虏,匈奴种也,.......正殿施流苏帐,金博山,龙凤朱漆画屏风,织成幌。坐施氍毹褥。”
——《梁书.诸夷传.高昌》:“大同中,子坚(高昌王)遣使献鸣盐枕、蒲陶、良马、氍毹等物。”
——《魏书.西域》:“龟兹国,在尉犁西北,......又出细毡,饶铜、铁、钅公、麖皮、氍毹、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犎牛等。”
——《周书.异域》:“波斯国,......绫、锦、白叠、毼、氍毹。”
——唐 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宋 曾巩《冬夜即事》诗即有所载:“香消一榻氍毹暖,月澹千门雾凇寒。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廉看。”
——《元史.奸臣》:“铁木迭儿既再入中书,居首相,怙势贪虐,凶秽滋甚。......受诸王合儿班答使人钞十四万贯,宝珠玉带氍毹币帛又计钞十余万贯。”氍毹也用作了贿赂之物。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褐毡》:“凡毡绒白黑为本色,其余皆染色。其氍毹、氆氇等名称,皆华夷各方语所命。”
——明 张岱《陶庵梦忆.刘晖吉女戏》:“十数人手携一灯,忽隐忽现,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唐明皇见之,亦必目睁口开,谓氍毹场中那得如许光怪耶!”
——《明史.文苑》“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
——《格致镜原·居处器物·毡毯》引《异物志》:“大秦国野茧织成氍毹,以群兽五色毛杂之,为鸟兽人物草木云气,千奇万怪,上有鹦鹉,远望轩轩若飞,其文赤白黑绿红绛金缥碧黄十种色。”
——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灯节》:“楼设氍毹帘幕,为宴饮地。”旧时,居家演剧用红氍毹铺地,因而又用为歌舞场、舞台的代称。
——《广韵十虞》“氍”上引《风俗通》:“织毛谓之‘氍毹’”。
——《玉台新咏·古乐府诗·陇西行》:“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史稿》:“乾隆二十五年,西陲凯旋,丰泽园筵宴,......光奕奕,安石来红,响萧萧,宛马从东。拜氍毹,簪绂雍容,油油三爵威仪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