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丽芳 编辑
陈丽芳(1911年-1957年),京剧旦角。北京人,为光绪年间四喜班演员陈福胜之子,出生于1911年。
中文名:陈丽芳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57年
职业:艺术家
代表作品:《四郎探母》
丽芳幼入朱幼芬主办的福清社科班。出科后又从诸如香、赵芝湘学戏,曾历搭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奚啸伯、杨小楼等班演出,嗓子好,为30年代著名的二路旦角。1934年曾与雷喜福合演于中和戏院,极受观众好评。丽芳久慕程派艺术并私淑程派诸多代表剧目,1934年10月经孔缀庵先生介绍在北平新丰楼正式行拜师典礼,向程砚秋学习了《金锁记》《骂殿》等戏,时有“小御霜簃”之雅誉。
程砚秋第二次重组鸣和社,盖因1932年1月1日砚秋赴欧洲考察戏曲音乐,旅欧游学逾一年又六个月,返北平后即着手重组。除恢复1930年原班外,先后邀请赵桐栅、李多奎、俞振飞(1934年9月)、钟喜久、钟鸣岐、陈丽芳(1935年1月),又以刘盛莲易赵桐栅(1935年3月),以琴师周长华、任志林易穆铁芬,以鼓师白登云易杭子和(1934年9月),另请刘连荣、谭富英、陈少霖加入,而使“鸣和社“名角汇集,保证了砚秋能够连连排演新剧。
1934年10月26日,农历甲戌年九月十九日:陈丽芳拜程砚秋为师
陈丽芳于“新丰楼”饭庄拜程砚秋为师,介绍人为孔缀庵。
1938年10月15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二日:《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首次连演
在吉祥戏院由谭富英与王泉奎、陈丽芳联袂上演了全部《龙凤阁》(即《大·探·二》),一时间九城轰动,万众争睹。从此,“铜锤连唱三折”之风盛起,开创了这出传世佳作演出的新形式、新局面。
1940年12月24日,农历庚辰年十一月廿六日:新民会冬赈义务戏
新民会冬赈义务戏,长安夜场言菊朋、陈丽芳《武家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