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骥 编辑

晚清文康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

安骥安骥

安骥是晚清文康创作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中的人物,字千里,乳名玉格,别号龙媒,汉军世族旧家子弟,侠女十三妹何玉凤、农家女张金凤的丈夫。安骥是个只知闭门读书,从未出门经历过世态人情的少年公子,是所谓忠孝节义俱全的典型。他为了营救被陷害的父亲,变卖田产,凑集巨款,长途跋涉,要赶赴淮安父所,由此而引出许多故事:骡夫密谋图财害命,安骥误投能仁寺,险些被恶僧剖胸挖心,均由十三妹暗中护助脱险。(概述图出自1983年电影《十三妹》)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安骥

别名:龙媒(别号)、玉格(乳名)

性别:男

登场作品:《儿女英雄传》

父亲:安学海

母亲:佟氏

人物外貌

编辑
那时候公子的身量也渐渐的长成,出落得目秀眉清,温文儒雅。(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隐西山闭门课骥子 捷南宫垂老占龙头)

人物经历

编辑
父安学海,母佟氏,仅有此一子。安骥从小颖慧,在父亲的教诲下,十五六岁即在院考中“本旗批首"。后因其父为上司所陷,他千里救父,在去淮安的途中,夜宿山东在平县黑风岗能仁寺,险丧性命。幸得侠女十三妹(何玉凤)相救,得以保全。又由十三妹作主,与同时被救出之农家女张金凤结成姻缘。全赖十三妹保护,他才得以平安到达淮安。父难既除,便一同还京,路过山东时又找到了十三妹。原来十三妹是安学海恩师之孙女,于是便携之同归。在亲友的说合下,安骥又娶之为妻。在双妻的激励下,他发奋科举,连中举人、进士。此后官运亨通,连擢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山东学政,兼观风整俗使,加副都御史衔。办了些疑难大案,政声载道,位极人臣。金、玉姐妹各生一子,夫妻寿登期颐,子贵孙荣。

性格特点

编辑
安骥是一个斯文谨慎、知书达理的理想公子形象,他“只因养活得尊贵,还是乳母丫鬟围随着服侍”,“因此把个小爷养活得十分腼腆。”安骥由于受到严格的伦理教育,“就连见个外来的生眼些的妇女,也就会臊的小脸通红,竟比个女孩儿还来得尊重。”长大后的安骥也是非常斯文,如《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安骥独自一人投宿在客店中,来了两个卖唱的大丫头,公子见她们进来居然“一躲躲在墙角落里”,由此可见,安骥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之下,“男女之大防”的观念极深,这使得他在与陌生女性的交流上非常腼腆。 安骥在慈父贤妻的帮助下,安骥的成长历程经历了柔弱、轻狂、成熟最终变得稳健。

人物来源

编辑

人物原型

安骥在小说中是个有福之人,因对父纯孝遇难不死,且艳福齐天,仕途亨通。据后人考证,这其实是作者文康恨自己儿子不长进,而有意塑造的理想人物。鲁迅指出:“安骥殆川自寓,或者有慨于子而反写之”。(出自《中国小说史略》)

胡适先生更具体指出:“书中的情节处处是作者的家世的反面。……文康晚年,‘诸子不肖,家道中落’;而安学海‘夫妻寿登期颐,子贵孙荣’,安骥竟是‘政声载道,位极人臣’。”(出自《儿女英雄传》序)

创作意图

由于作者文康旗人世家的特殊身份,他对《红楼梦》中贾府继承者贾宝玉既深恶痛绝又甚为怜悯。在整部《儿女英雄传》中,他借“燕北闲人”之口进行了诸多点评。如在小说第三十四回,他借“燕北闲人”之口对贾、安二人有这样一段评论对比:就拿这《儿女英雄传》里的安龙媒讲,比起那《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虽说一样的两个翩翩公子,论阀阅勋华,安龙媒是个七品琴堂的弱息,贾宝玉是个累代国公的文孙,天之所赋,自然该于贾宝玉独厚才是。何以贾宝玉那番乡试那等难堪,后来直弄到死别生离?安龙媒这番乡试这等有兴,从此就弄得功成名就?天心称物平施,岂此中有他谬巧乎?单就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言,这段话表明他通过刻画安骥这个人物形象来表现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不满。

衍生形象

编辑

影视形象

年份

作品名

类型

饰演者

1959年

《儿女英雄传》

电影

王植波

1983年

《十三妹》

电视剧

汤镇业

戏剧形象

年份

作品名

类型

饰演者

2011年

《十三妹》

京剧

张威

2016年、2018年、2019年

《十三妹》

京剧

杨楠

2019年

《十三妹》

京剧

姬鹏

人物评价

编辑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芳:从安骥身上,人们可以看出封建知识分子的固有弱点和所谓抱负,因此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但就思想意义和艺术表现来说,都是不足取的。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永泉:可以说,安骥的道路,就是文康眼中旗人子弟应该走的金光大道。通过安骥形象的塑造,文康给旗人子弟上了一堂形象的“弟子规”课。

下一篇 开黑店

上一篇 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