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楼 编辑
城楼指城墙上的门楼,是"城"的标志,其雄伟壮丽的外观显示着城池的威严和民族的风采。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多形成于明代。在古代或近代的战争中,砖木结构的城楼是瞭望所,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又是极其重要的射击据点。到了现代的守卫战中,其功能不足以为然了。
中文名:城楼
含义:指城墙上的门楼
著名城楼:天安门城楼
性质:我国古代城市的一种防御建筑
故宫 神武门
示意图
北京永定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
北京正阳门(城楼)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
天安门城楼
西安城墙城楼
西安城墙城楼
东门城楼,即明清西安城东城门长乐门城楼。初建于明初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地震中受损,嘉靖五年(1526年)陕西巡抚王荩重修。明末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率农民军进攻西安时遭炮火焚毁。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陕西巡抚陈极新按照明代旧制重建,后又经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巡抚毕沅等多次修葺。正楼位于内城长乐门门洞之上,为二层三重檐歇山式高大建筑。
城楼
西门城楼,为明清西安城西城门安定门城楼。此门原为隋唐长安皇城与唐末韩建新城的西门顺义门,门上原有城楼,明初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拓筑再建西安城时,按照明代城楼建筑形制与西安四城门城楼统一形式重建。城楼坐落于安定门门洞之上,为二层三重檐歇山式高大建筑,建筑形制及面宽、进深与高度,略同于东门(长乐门)正楼。
北门城楼,为明清西安城北城门安远门城楼。明初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年)拓筑西安城新建,位于内城门洞之上,为二层三重檐歇山式高大建筑,略同于其他三城门正楼。1911年10月22日与23日,陕西响应武昌起义攻打满城时,炮火击中北城门正楼上清军的火药库,引起爆炸,此楼被炸毁无存。
平遥城楼
平遥城楼
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 米。造型古朴、典雅 ,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朝阳楼
朝阳楼
楼有三层,由48根合抱粗的大木柱和许多粗大的楹梁接合形成坚固的构架,再以砖石砌成城墙及城门。楼高24.5米,进深12.31米,面阔26.8米,面积414平方米,五开间,三进间,迥廊周通,三重檐歇山式屋顶。在顶层檐下,东面悬有清代书家“雄镇东南”几个大字。西面悬摹唐朝书法家草圣张旭“飞霞流云”狂草榜书。2006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海关城楼
山海关又称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燕山与渤海之间,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万里长城—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山海关城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上原先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但目前仅存镇东门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窗板掩盖。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德胜门城楼
德胜门城楼
明朝初年将元大都健德门改称德胜门,寓意明军以德取胜。洪武四年改筑北京城垣时向南移建动五里,当时建有箭楼、门楼、瓮楼等建筑。1915年拆除瓮城。1921年拆除城楼。1955年拆除城台。因该门瓮城南北进深很长,箭楼位置比安定门箭楼偏北50余米,未阻挡地铁施工,因此未被拆除。1979年拟拆除箭楼,后得以保留。
德胜意为以德取胜,故在明清两代,军队从德胜门出兵,意味此行必然可以得胜,战争结束后,由安定门班师。清军平定葛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之乱均从此门出兵。
1979年,德胜门箭楼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在箭楼设立了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
正阳门城楼
正阳门箭楼在1900年义和团拳民焚烧前门外大栅栏时被飞溅火星引燃烧毁,城楼在当年冬天被生火取暖的印度士兵不慎烧毁,目前的正阳门是民国三年(1914年)改建的。为改善交通,正阳门瓮城在1915年被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拆除。1965年经周恩来批示,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得以保留。
1949年后,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1980年代腾退。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