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泾川县 编辑
泾川县,隶属甘肃省平凉市, 位于甘肃省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东与宁县及陕西省长武县交界,西接崇信县、崆峒区,南邻灵台县,北靠镇原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千米。 2021年,泾川县户籍人口34.65万人,常住人口21.56万人。
泾川县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居丝绸古道要冲,为华夏文明腹地,自古以来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著名景点有回山王母宫、瑶池、王母宫石窟等著名景点。2019年4月28日,甘肃省政府批准泾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
2023年,泾川县地区生产总值53.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中文名:泾川县
外文名:Jingchuan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甘肃省平凉市
地理位置:甘肃省东部
面积:1409.3 km²
下辖地区:1个街道、11个镇、3个乡
电话区号:0933
邮政编码:744300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34.65 万(2021年)
著名景点:西王母浴苑
机场:庆阳机场
火车站:泾川站
车牌代码:甘L
地区生产总值:53.98 亿元(2023年)
特产:罐罐蒸馍,荞面,千层馒头
泾川县风光
夏,县境属雍州。
商,县境建有方国一阮国(在今泾川、灵台之间)和共国(在今县境内)。
西周初,阮国被周文王所灭,共国归顺周。
秦,县境属义渠戎地(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地,设北地郡(今庆阳市宁县境),今县境属北地郡。
秦始皇统一全国(前221年),今县境属秦北地郡管辖。
西汉,县境初属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的一部设安定郡(郡治高平,在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辖21县。今县境属安定郡所辖临泾,王莽时更名临泾(县治在今城关镇水泉寺村)、安定县(县治在今县境东北部及镇原县东南部)、爰得(县治在今县境与灵台县之间)、阴槃(县治在今县境与陕西长武县交界处)4县。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今县境属安定郡。建武六年(30年),废安定、爱得2县,并入临泾县。永初五年(111年),羌族势力南侵,郡县迁寄美阳(今陕西武功县境)。永建四年(129年),安定郡治自美阳迁回,移居临泾(今城关镇水泉寺村)。乌氏县由今崆峒区东迁侨置于县境东北部(今玉都镇太阳墩村),今县境属临泾、乌氏县、阴槃3县。后高平县治迁址今县南。朝那县迁郡治临泾一带。爱得县等失载。永建六年(131年),羌乱再起。永和六年(141年),安定郡再次东迁陕西扶风,后陆续迁回。灵帝末年,移阴槃县治于新丰(在今西安市东北临潼县境),属京兆郡,其地并入鹑觚县。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今县境属凉州,治在陇县(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三国,属魏国雍州(治在今西安市)。景元三年(262年),今县境分属雍州安定郡临泾、乌氏、朝那3县。
晋,今县境属雍州安定郡临泾、乌氏2县。东晋十六国时,先后被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所占据。大夏,县境属凉州天水郡。前秦甘露二年、晋升平四年(360年),分司隶置雍州于安定(前秦苻坚移雍州治于安定郡治临泾县城)。晋太和五年(370年),废雍州。复爰得县。后秦又于临泾县城置北雍州。
南北朝,县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所辖。夏胜光元年(428年),乌氏县移于今县东。北魏神麝三年(430年),设泾州于临泾城,辖6郡(安定、陇东、新平、赵平、平凉、平原)17县。安定郡治临泾城(今城关镇水泉寺村),今县境属临泾、安定县、朝那、乌氏(在今泾川县东)4县和赵平郡东盘县(县治在今窑店镇)。西魏,在临泾县城设总府(亦称总管府),先后辖泾州等5州。大统元年(535年),废临泾县。分原临泾县与朝那县一部复置安武县(今县境北,原临泾县境),并置安武郡(郡治朝那),在今镇原县的西南部并占有今县境北一部分。北周建德元年(572年),鹑觚县改属泾州安定郡。
隋初为泾州。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置州。大业元年(605年),分安定县与鹑觚县置良原县(县治在今灵台县西梁原乡)。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泾州复为安定郡,郡治安定县城(在今县城北),辖安定鹑觚、阴槃、朝那、良原、临泾(大业12年改秋谷县置临泾县,在今镇原县境)、华亭县7县。今县境属安定县。
唐初,沿隋制。武德元年(618年),安定郡复为泾州,州治安定县城,辖安定、灵台、临泾、良原、潘原县5县,今县境属安定县。贞观元年(627年),泾州属关内道,鹑觚县划属泾州,朝那县在此前后并入安定和临泾。贞观二年(628年),析新平县(在今陕西彬县境)、安定、鹑觚3县各一部复置宜禄县,属泾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泾州复为安定郡。至德元年(756年),因“安史之乱”,改安定县为保定县。乾元元年(758年),改安定郡为保定郡,后又改郡为州,原属县未变。乾元二年(759年),泾州属关内道邠宁节度使。大历三年(768年),分邠宁节度使置泾原节度使(驻泾州),唐收复泾城。乾宁初,改属彰义军节度(治泾州),辖良原、灵台和保定3县。
五代,泾州于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归岐。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属后梁。同光二年(924年),属后唐、后属后晋、后汉,建置仍为泾州,州治保定县,今县境分属保定、宜禄2县。五代末,仍由彰义军节度,领保定、灵台2县。
泾川县政区地图
金,泾州治保定。皇统三年(1142年),属庆原路(治庆阳府)。大定七年(1167年),改保定县为泾川县。元光二年(1223年),州治迁于长武(今泾明乡长务城村),不久又迁回,辖泾川、长武、良原、灵台4县。今县境属泾川、长武2县。
元初,隶都元帅府(曾在泾州设总司,兼辖邠州),后改属巩昌都总帅府、总管府。至元七年(1270年),灵台县并入泾川县。至元十一年(1274年),复设灵台县。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属陕西行中书省,泾州初辖泾川(原长武县并入泾川)、灵台、良原3县。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泾州改为直隶州,领泾川、灵台2县。
明初沿元制。洪武三年(1370年),泾州降为散州,属平凉府,撤销泾川县建制,由泾州直理县事,辖灵台1县。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省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泾州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平凉府,领灵台1县。
清初沿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泾州属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平凉府。六年(1667年),属巩昌布政使司。七年(1668年),改属甘肃布政使司,遂入甘肃。八年(1669年)属甘肃布政使司、甘肃省平凉府。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泾州复升为直隶州,辖灵台、镇原、崇信3县。咸丰九年(1859年)改属分巡平庆泾固道。同治八年(1869年),改称平庆泾固化盐法兵备道。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易名为分巡平庆泾固化道。
民国二年(1913年),废泾州置泾县(县治在今县城),属泾原道(治平凉)。1914年,改泾县为泾川县,属陇东道。5月,属泾原道。1927年,废道置行政区,属泾原区,次年撤销。1928年,直属于省。1934年,属平凉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西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泾川县,县治在今县城,属平凉分区。
1955年,属平凉专区。
1958年,灵台县(10月)、崇信(12月、除神峪公社外)并入。
1961年,恢复灵台、崇信2县原建置。
1969年,属平凉地区。
2002年,属平凉市。
区划沿革
1953年,泾川县太平区第七乡属东杨寨、桃花岭、大堡子、崖窑村划归崇信县(崖窑村复归泾川,待考)。
1955年,揪射区草滩乡一、二行政村(原名大王家)193户1121人划归灵台县什字区五乡。
1956年,平凉县白水区花所乡段光村属4户25人划归泾川县;镇原县中原区什户乡咀李家、柳家寨子、沟圈袁家、党张、小徐家、城刘、东吴家、西巫家、小张、唐家等村共771户4797人,耕地26637亩,划归玉都区党原乡。
1958年,揪射区龙翻头和何屯坡750户4183人27989亩土地,太平区焦村乡前进社205户1203人8711亩土地,划归灵台县独店乡和什字乡;荔堡区荔堡乡梧桐、北庄、六条路308户1800人9553亩土地,划归镇原县上肖区上肖乡,镇原县上肖乡、高家沟圈乡9社300户1662人9273亩土地和塔底社99户523人4601亩土地,划归泾川县杜问城乡。5月,口家原乡大部分、汭丰乡的一部分划归张老寺农场。
1961年,崇信县柏树人民公社属赵家坳划归泾川县中原人民公社。
2003年12月8日,泾川县撤销合道乡,将该乡并入党原乡;撤销梁河乡、黄家铺乡,将梁河乡和黄家铺乡并入高平镇;撤销黑河乡,将该乡并入太平乡。泾川县辖4个镇、11个乡。
2016年7月,经甘肃省民政厅批复,平凉市泾川县撤销太平乡、汭丰乡,设立太平镇、汭丰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泾川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3个乡:城市社区街道、城关镇、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王村镇、窑店镇、飞云镇、丰台镇、党原镇、汭丰镇、太平镇、罗汉洞乡、泾明乡、红河乡。另辖1个农场:张老寺农场。
泾川县
位置境域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在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之间,黄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与宁县及陕西省长武县交界,西接崇信县、崆峒区,南邻灵台县,北靠镇原县。.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2016年)。
地形地貌
泾川县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海拔930-1460米。 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
气候
泾川县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1.4℃,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70%,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水资源
截至2012年,泾川县境内有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等五条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24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亿立方米。水力发电站1处,年发电量25万千瓦小时。
2023年,泾川县列入国家考核的泾河泾川段出境断面、黑河泾川段出境断面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列入省、市考核的汭河泾川段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泾川县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泾川县已探明有铜、铅、铀等金属矿点,煤、温泉等非金属矿点多处。其中位于县城东7.5公里何家坪村的温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温37℃至38℃,水质优良,富含氟粒子,为重碳酸型医用矿泉水。
森林资源
截至2012年,泾川县现有林地面积69.6万亩,森林覆盖率34.9%,林木蓄积量146.4万立方米。
2021年,泾川县户籍人口34.65万人,户数10.86万户。常住人口21.5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73%,人口自然增长率-4.26‰。
截至2017年,泾川县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21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2019人,占泾川县总人口的0.6%。其中回族192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5.2%,其他少数民族共97人。
截至2017年,泾川县共有道、佛、天主、基督、伊斯兰五大宗教,有宗教团体5个,依法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7个(道、佛、天主教各一处,基督教一堂七点,清真寺6个)。宗教教职人员106人,其中:基督教55人,伊斯兰教6人,佛教2人,道教41人,天主教3人。
2023年,泾川县户籍人口34.13万人,户数10.74万户。常住人口20.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42.69%,人口自然增长率-5.32‰。
综述
2023年,泾川县地区生产总值53.9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1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
第一产业
2023年,泾川县粮食播种面积44.69万亩,比上年增长2.3%。粮食产量12.9万吨,增长3.7%。蔬菜种植面积3.93万亩,产量4.28万吨,增长26.7%。水果产量26.66万吨,增长11.3%。畜牧产业稳步发展,全年牛饲养量6.55万头,猪饲养量17.32万只,鸡饲养量196.56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8.6%、0.5%、8.6%;牛、猪、鸡出栏2.59万头、10.095万只、104.94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7.5%、8.2%、8.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泾川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制造业增长16.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4.2%。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利润总额0.58亿元,增长77.6%。
第三产业
商品贸易
2023年,泾川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19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77亿元,增长8.3%。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2.55亿元,增长9.7%;餐饮收入2.42亿元,增长12.6%。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泾川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3%,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6.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8.7%。第一产业比上年下降19.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上年分别增长41.2%、10.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1.2%。从资金来源情况看,国家预算资金比上年下降23.3%,自筹资金比上年增长19.4%。
财政
2023年,泾川县大口径财政收入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0.96亿元,比上年增长38.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2%;各项贷款余额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5%。
服务业
2023年,泾川县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6%、16.4%、9.9%、12.2%和7.8%。全年全县公路客运量172.36万人,客运周转量8532.2万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9%、41%;货运量291.35万吨,货运周转量89480万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8%、32%。
金融
2021年,泾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储蓄存款106.57亿元,比上年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各类保费收入12318万元,各类赔付款支出4906万元。
截止2023年末,泾川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9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各类保费收入12480万元,各类赔付款支出5570万元。
旅游业
2021年,泾川县接待游客412万人次,旅游综合业务收入20.2亿元。
国家高速G70福银高速公路,国道312线,省道302线、304线构成了泾川交通大骨架。西平铁路在泾川县设有泾川站,于2014年年底开通客运业务,对外交通便利。泾川境内没有民用机场,其北距庆阳机场96km,全程高速直达。
2021年,泾川县公路运输货运量240.7万吨,货运周转量63885万吨公里,客运量193.61万人,客运周转量9371.9万人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15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公里。民用汽车保有量11493辆。
2023年,泾川县公路运输货运量90332.9万吨,货运周转量89479.7万吨公里,客运量172.36万人,客运周转量8532.15万人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154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3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2.38万辆。
吕鹏举:县委书记
王廷佐:副书记、县长
景宗刚:副书记(挂职)
李卫东:常委、纪委书记
齐雪琴:常委、宣传部长
陶梅:常委、常务副县长
李永成:常委、政法委书记
赵小军:常委、副县长
徐辉:常委、统战部长
慕晓云:常委、组织部长
杨波:副县长
杨宏:副县长
张伟:副县长
参考资料: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泾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机构)288所,教职员工4488人,专任教师4184人,年末在校学生42922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4208人;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4105人;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6868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1638人;九年制学校2所,在校学生300人;小学147所(含教学点9个),在校学生17349人;幼儿园118所,小学附设幼儿班15个,在园幼儿8342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112人。本年度高考二本以上应届上线人数1049人,上线率83.9%,其中一本应届上线人数396人,上线率31.7%。
截至2023年,泾川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机构)248所,教职员工4276人,专任教师4065人,年末在校学生39855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2771人;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4286人;初级中学14所,在校学生6188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1445人;九年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1540人;小学及教学点122所
西王母浴苑,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水资源优势而建成,地处县城以东7.5公里处,旁依312国道,依山旁水,环境优雅。温泉水温常年恒温38.2℃,日出水量1920立方米,水中含有13种有益于人体的活性微量元素,属氟离子重碳酸钠型医用矿泉水。回山王母宫
西王母宫位于中国丝绸古道甘肃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泾汭二河交汇的回山之上。西王母大殿为王母宫的主殿,东王公大殿为王母宫主殿,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庙;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庙。
瑶池
瑶池位于回山南麓,是传说中西王母举办蟠桃会、宴群仙的地方。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水从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瑶池沟流域自然风景区,拾级而上,曲径入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数。特别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时就已成为泾州八景之一。
王母宫石窟
王母宫石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下,属北魏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1000余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间风格,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皇甫圣母庙
皇甫圣母庙始建于清代之前,现存的大殿,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月重修。庙院中保存有重修皇甫圣母祠古碑一通。上有泾州州衙11名武官题名捐银记载。
大云寺
泾川大云寺遗址建有大云寺博物馆,曾三次出土佛舍利,特别是1964年出土的14枚佛祖骨舍利及金棺、银椁、铜匣、石函、琉璃瓶五重套函被郭沫若先生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罐罐蒸馍
泾川特产
罐罐蒸馍,因上大下小,形如小罐,故得此名。色白如雪,皮薄如纸,热柔冷酥,醇香味长,含水量少,长期存放不馊。用开水浸泡,像白莲初绽。
火烧子
火烧子是泾川独独的特产,做法是:将上等麦面和好,每斤面加大油二两,揪成剂子擀圆,擦上大油,再将面拉开卷起,卷起拉开,揉圆,放入葱花、大油、调料包好压扁,入鏊,约半小时即成,还有的包上糖馅,如法制作而成。
蒸鸡肉
蒸鸡肉制作方法:1、宰鸡洗净,剁成小块,将葱、姜、蒜剁成米粒状待用;2、面粉打入鸡蛋,用水搅拌成糊状,鸡肉块中放入葱、姜、蒜粒用热油炝味后,上调料搅匀;3、用发酵后的白面擀成面皮摊开上笼,将鸡块糊倒在面皮上,上锅用慢火蒸4小时后,出锅即成。
千层家常饼
千层家常饼制作方法:1、将面粉用温水加盐揉成面团,分成若干份小面团;2、将小面团用擀杖推开,抹上清油,折卷成三层,再擀再折两次后,推擀成圆形;3、锅热后倒油少许,均匀,饼子入锅用手轻轻旋转至上色,翻转数次,待上策均匀后出锅,用湿毛巾包严3-5分钟即成。
泾川懒面筋
泾川懒面筋,状若肥肉,口感筋道,是泾川人宴客的必备菜品。也可放入黄红绿诸般色素上色,多用于农家喜宴。
泾川懒面筋
泾川豆腐花
泾川豆腐花的主料是优质黄豆,制作方法:1、将黄豆拣净杂质,淘洗干净,浸泡4-8小时后,用水磨机磨成稠浆,倒人细箩内边过滤,边兑入清水,把浆汁滤净为止;2、取一只大一些的容器,放入内酯,把煮好的豆浆缓缓注入加入内酯的容器里,静置5-15分钟;3、加入辅料中的所有调料,搅拌均匀,倒入豆花中食用时,将豆腐脑盛人碗内,浇上调味料即可。
泾川豆腐花
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2020年1月2日,泾川县入选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0年5月26日,被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8月,入选“2020中国职业教育百佳县市”。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