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窑 编辑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丰富的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洒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窑的标志性品种。卞向和在对中国陶瓷发展中对吉州窑有过认识,他指出: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州窑不仅将中原的制瓷工艺溶于之中,还将吉州本地的人文情趣绘于瓷器上,并在造型,瓷的机理上有新的变化,使吉州窑成为中国瓷的重要品类,才使古代的欧洲、中东各国的王室贵族爱上吉州瓷。
瓷窑名称:吉州窑(又名永和窑)
瓷窑所在地:江西吉安
烧瓷历史:吉州窑始建于晚唐,衰于元末
生产产品:以黑釉为主、乳白釉、绿釉等
现存废窑:现存于永和镇境内有24处瓷窑遗址
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特技法:木叶、玳瑁、剪纸贴花
吉州窑独创的木叶天目盏 禅意
吉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推动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积累制作技艺作出了巨大成就。
吉州窑始建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代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据《东昌志》记载:永和镇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到宋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连殿峻字,呈现出“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繁荣景象,永和镇也成为“天下三镇”之一。古瓷片、窑具还俯拾皆是,一条条用阻坛和窑砖铺成各种图案的长街古巷,纵横交错,依旧保留了古瓷城的风貌。
吉州窑黑釉剔刻梅花纹瓶 宋
自1982年成立了“吉州窑古陶瓷研究所”和“吉州陶瓷厂”后,吉州窑的名贵产品逐步得到恢复,有的仿古瓷、陈设瓷相继进入了美、英、法、日等国。
奉为日本国宝的剪纸贴花天目盏
吉州窑地处吉安县东南隅,滨临赣江,上溯赣州,下达南昌,浅山丛林绵亘数十里,面对瓷土基地青原“鸡冈岭”,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交通条件极为 便利。吉州窑在当时“海宇清宁”的环境下.又在邻近的丰城洪州窑、新干塔下窑、临川白浒窑、永丰山口窑和赣州七里镇窑等的相互促进下得到飞速发展。宋代元丰年间,已是“民物繁庶,舟车辐辏”的“天下三镇”之一的瓷城了。
吉州窑遗址现有废窑24处,即窑岭、茅庵岭、牛牯岭、后背岭、窑门岭、官家塘岭、屋后岭、猪婆石岭、蒋家岭、七眼塘岭、松树岭、曹门岭、乱葬戈岭、尹家山岭、本觉寺岭、上蒋岭、讲经台岭、曾家岭、斜家岭、枫树岭、拓树岭、自家岭、天足岭、下瓦窑岭等。
吉州窑独特的标志性的玳瑁天目盏黑底黄斑
元代乳白瓷设有各式碗、碟、高足杯和玉壶春瓶等。高足杯、芒口太平底印花碗、玉壶春瓶和芒口双鱼纹印花碟等,都是元代典型断代器。
吉州窑黑釉瓷似在北宋时期才开始烧造。南宋时期的黑釉瓷有芒口、敛口、卷唇、深腹、外黑内白釉碗、盘、芒口薄唇碟、罐、瓶、注壶、鼎、杯和器盖等。芒口、底足矮内凹.为吉州窑黑釉碗、盏最常见的特点,且多施满釉。
吉州窑标志性的玳瑁盏
元代时期,彩绘瓷有很大发展。主要器型有耀、海涛鸳鸯戏水纹瓶、杯、器盖和折唇盆等。海涛梅竹纹罐与南宋时期跃鹿纹罐纹饰风格不同,海涛纹瓷在中国元代沉船内已有发现。其他如连续几何纹地、锦地开光图案和乳钉纹以及半环形小钮均系元代瓷器中典型的装饰风格。镂空乳钉纹杯荷叶形盖和半环形、三角形小钮器盖均与元代瓷器造型相似折唇盆的彩绘纹样在宋代吉州窑少见,与磁州窑纹样近似但其折唇的造型装饰则为元代瓷器仿银器的一种作风。
吉州窑在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绿釉瓷其中以枕为多。新出土的那种腰圆形蕉叶纹绿釉枕在修水清江和吉水等地均有发现。有的枕底印有“舒家记”款,似为宋代“舒翁窑”产品。
吉州窑特色的贴花剔梗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和开创性的开光手法
胎质灰白较细。以碗、盏、碟、钵为多。釉色白中泛青黄,釉薄不及底,近似早期影青瓷。底足切削较粗糙.底式有平底、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7厘米。乳白釉瓷以碗为多,窑床底下堆积层所出厚唇和折唇碗始烧于晚唐五代,至元代末期。碗内底一般多印有“吉”、“记”、“太”或酱釉书以“吉”、“记”、“福”,少数器书“慧”、“太平”和“本觉”等款识。常见器型还有玉壶春瓶、器盖、粉盒、小罐和玩具等。乳白釉瓷以印花装饰为主,多见于碗、瓶和碟一类器。印花碗内底多饰梅花、缠枝花卉、双鱼戏水或凤采牡丹图案,口沿空间以回纹填补。玉壶春瓶器腹两侧压印一组鸾凤主题图案,图案以外的空间部位饰以缠枝牡丹,近底部环以凸如意首纹一周。主题突出,纹样严谨精致,布局匀称明丽,达到了装饰与造型的统一,具有定窑型印花瓷的典型风格。这说明吉州窑不仅富于创新,还善于博采众长。
白釉彩绘瓷类
吉州窑标志性的洒釉
黑釉瓷类
吉州窑的鹧鸪斑 黑底白斑洒釉
吉州窑独特多彩的技法
瓷塑技艺也颇具盛名。各种瓷塑包括有人像、牧童骑牛、鸡鸭、牛、虎、象棋、瓷珠等。其中牧童骑牛与南朝鲜海域中国元代沉船中的景德镇窑牧童骑牛瓷塑极相近似。其中有一彩绘瓷片,上绘人像,侧置一酒坛,极似宋画。这些优秀的装饰艺术对研究宋代窑业、地方历史和服饰是重要借鉴,仍是我们陶瓷工艺上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珍贵遗产。
绿釉瓷类
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以枕为多。胎质粗松。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
黄釉瓷类
吉州窑独特的写釉技法
吉州窑遗址
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一块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平地上,24座古窑包如岗似岭,分布其间。这里曾是古东昌县的县城所在地,属吉州管辖,故称"古州窑"。它以悠久的历史,宏伟的规模,丰富而精美的产品,一直为国内外人士所向往,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名窑遗址之一。
吉州窑标本集
每一个重要窑口标本是我们初学者所必备的学习物品,它能更直观地让我们了解吉州窑口的胎质、窑变釉、以及质感手感等多个方面,从而更好的了解这个窑口。吉州窑极富艺术性的甩釉写釉技法
位于吉安市永和镇西侧的吉州窑是宋元时期国内外著名的民间烧瓷窑场,窑场内遗存的24座窑包如山似岗,文物丰富,是世界上已知现存最大的古窑包遗址群。2001年,吉州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为保护好这座千年古窑,吉安市制定了科学的吉州窑遗址保护规划,每年拨出专款用于吉州窑的保护和开发。窑址所在地的永和镇也经常会同县文物保护部门深入保护区内,做好宣传工作,严禁掘土建设,并成立群众性的保护组织和专门巡防队,加强夜间巡逻防范,打击和制止偷盗文物行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