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绣(广绣) 编辑
粤绣(广绣),广东省广州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绣是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民间刺绣的统称。粤绣是流传于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民间刺绣工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粤绣(广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20。
中文名:粤绣(广绣)
批准时间:2006年5月20日
遗产级别:国家级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广东省广州市
项目编号:Ⅶ-20
保护单位: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绣《岭南红荔》
清代是广绣发展的全盛时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政策,广州成为垄断中西方海路贸易的通商口岸,也成为清代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巨大的海外市场使广绣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清乾隆年间,广州、佛山等地的绣坊、绣庄成行成市,仅广州就多达50多家,分布在状元坊、新胜街、沙面一带,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 。清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刺绣等工艺。民国初年,广绣业出现了专业分工,名师辈出 。
花鸟绣
依靠对外贸易而兴盛起来的粤绣(广绣),较之苏绣、湘绣等绣种,更注重绣品的实用性和商品性。早先流传的一首歌谣唱道:“广绣广绣,广府名流。神功会景,官袍锦袖,荷包绣片,漂洋过埠。赊佬(花佬)绣工,养家糊口,工精艺好,仲靠(还要靠)揽头(牙人)。若无阔佬,衣食难求。”这段歌谣既道出了粤绣(广绣)的种类繁多,又暗示了粤绣(广绣)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定位。因外销的主要市场是欧洲,为了迎合欧洲顾客的审美趣味,粤绣(广绣)在色彩运用和物象表现上,融入了西洋绘画的艺术风格,常用浓郁的七彩原色,注重光影变化 。
粤绣(广绣)
刺绣步骤
1、刺绣的花样首先定好,用铅笔、水彩打底,在打底时就要考虑绣法;
2、定绣布。用花架(北方叫绷子)把绣布固定,用针线把绣布缝起,绷紧,以便绣的时候绣布平整花样不变形;
3、准备各种针、各色丝线,取线,静心开绣 。
传承价值
广绣
传承状况
广绣中的实用绣
传承人物
陈少芳
许炽光
保护措施
广绣进校园
2019年11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粤绣(广绣)”保护单位资格 。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粤绣(广绣)”项目保护单位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荣誉表彰
1982年,粤绣(广绣)作品《晨曦》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赛”金杯奖。
1998年,粤绣(广绣)作品《我爱小鸡群》及《马到功成》获得“广东省首届工艺美术名家名作展”金奖。
2005年,粤绣(广绣)作品《凤冠鸟》获得广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
重要展览
20世纪50年代,梁纪设计,苏文、朱开、许炽光等多人绣制的《紫荆孔雀》入选挂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
2006年,陈少芳作品《傲视群芳》代表广绣参加中国“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
2011年8月,“最后的花佬——非遗传承人广绣艺术大师许炽光师徒作品展”在二沙岛岭南会展览馆举行 。
2019年4月27日,《巧针彩线画衣绣裳——顺德广绣展》在晋祠博物馆傅山纪念馆开展 。
广作华章——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展
传承人现场讲解粤绣(广绣)技艺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