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鏓 编辑

明代中期官员

范鏓范鏓

范鏓(1487年11月28日—?),字平甫,号沈溪,辽东沈阳卫(今辽宁省沈阳市)人,祖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明朝中期官员,北宋名臣范仲淹第十六世孙。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迁员外郎。嘉靖三年(1524年),伏阙争“大礼”,下狱廷杖。由户部郎中改长芦盐运司同知,迁河南知府,因私自开仓赈灾,被罢职。后迁任两淮盐运使,条上盐政十要。历任四川参政、湖广按察使,浙江、河南左、右布政使。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巡抚河南。不久召为兵部右侍郎,转兵部左侍郎,奏上经略潮河川、居庸关诸处事宜。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四月,明世宗命范鏓升任兵部尚书,范鏓以年老为由推辞,明世宗对此非常愤怒,削去了范鏓的官职。后来,范鏓卒于家中。(概述图来:范鏓像取自《辽宁鞍山范氏宗谱》)

基本信息

编辑

全名:范鏓

字:平甫

号:沈溪

所处时代:明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辽东沈阳卫(今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487年11月28日

主要成就:条上盐政十要

最高官职:兵部左侍郎

祖籍:江西饶州府乐平县(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

人物生平

编辑

早年经历

范鏓的远祖是参知政事范仲淹,范仲淹之子是范纯仁,曾任尚书仆射。在靖康之变后,范纯仁之子范正国护送元祐孟太后逃难至江西,并随后在临川定居。经过三代传承,传到了范良傥,他担任了迪功郎的官职,后来迁徙到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再经过六代传承,到了范鏓的高祖父范岳,在明朝洪武年间,他担任了云梦县的县丞,但因某事被贬谪到辽东沈阳卫,从此成为沈阳人。

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1487年11月28日),范鏓出生于辽东沈阳卫(今辽宁省沈阳市)。

正德十二年(1517年),范鏓考中进士,被授予工部主事一职,后升为工部员外郎。

嘉靖三年(1524年),范鏓跪在宫阙前极力争论“大礼”之事(即“大礼议”,嘉靖年间发生的一场政治争论),因此被下狱并遭受廷杖。

嘉靖四年(1525年)八月,范鏓代理营膳司郎中的职务,负责在湖广常德、辰州等地采购大型木材。 之后,范鏓由户部郎中改任长芦盐运司同知,又升为河南知府。

赈灾河南

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河南发生了大饥荒,巡抚都御史潘埙驳回了所有请求赈济的公文,要求先勘实灾情再发放救济。范鏓等不及上报,擅自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救活了十余万人。民众纷纷歌颂范鏓,这些歌颂的话语传到了宫中。明世宗因此责备户部及潘埙和巡按御史隐瞒灾情。潘埙把责任推给范鏓以求自保,范鏓因此被弹劾罢官,但范鏓的名声却因此显扬。

嘉靖十二年(1533年) ,范鏓升任两淮盐运使,上奏了关于盐政的十项重要建议。

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范鏓升任四川布政司左参政。 后历任湖广按察使、浙江及河南左、右布政使。

巡抚宁夏

嘉靖二十年(1541年)二月,范鏓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负责巡抚宁夏。 范鏓为人稳重,有谋略。范鏓担任重镇长官后,不追求首功,而是专心训练步兵和骑兵,广积储备,修缮关隘和哨所,使得敌人远徙,并俘虏了五百人归来。范鏓上疏说:“边将各有固定的俸禄,没有授田的制度。自从武定侯郭勋奏请以军余开垦田园给将领,并委派奸诈的士兵为庄头,危害极大。应该将田地归还给军民,让他们自由耕种。”明世宗听从了范鏓的请求。过了几年,范鏓因病辞官归乡。

供职兵部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九月,范鏓再次被起用为原职,负责巡抚河南。 十一月,范鏓被召入朝廷担任兵部右侍郎。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范鏓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等人奉旨参奏曾铣欺瞒皇帝、贪图战功、擅自挑起边境冲突等罪行。 十月,范鏓升任兵部左侍郎。 当时,尚书王以旂外出督理三边军务,范鏓代理兵部事务。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范鏓奉诏总理边防关隘。 范鏓上奏了关于经营潮河川、居庸关等地的建议,请求在古道门外蜂窝岭增建一座墩台作为外屏,同时挖掘壕沟并设立桥梁以防冲突。在川西南两山对峙的地方,各设敌台以控制水流,并分派戍兵轮流守卫要害。范鏓还建议在蓟镇的五里垛、划车、开连口、慕田谷等地设立墩台,在恶谷、红土谷、香炉石等地斩断山崖以设置险阻。范鏓认为居庸关外的各口在宣府为内地,在居庸关则为边地,应该敕令东中路文武官员修筑。范鏓建议增加潮河川的提督为守备,增设居庸关的副将,负责统领天寿山、黄花镇。范鏓还建议在横岭设立守备,堵塞怀来路,并增置新军二千余人,以资助团练。范鏓还讨论了紫荆、倒马、龙泉等关及山海关、古北口的经营事宜,请求在紫荆的桑谷、倒马的中窯关峪、龙泉的陡石岭等要害之地创建城墙,增设敌楼和营房。范鏓认为蓟州所辖的燕河、太平、马兰、密云四路,对于尚未修完的路段,应该调拨各司赎金来完成。范鏓还指出浮图峪、插箭岭是紫荆、倒马二关的要冲,应该迁移参将分驻石门杜家庄,并让保定总兵驻守紫荆。范鏓认为蓟州与辽东相隔千里,应该将建昌营游击移驻山海关。对于三屯等营缺军的问题,应迅速招募,马匹不足者应补充。对于常戍的士兵装备不足的问题,应适量发放铠甲和武器,轮流上阵的士兵应给予行粮,不要让他们饿着肚子作战。范鏓还说:“各路军情缓急不同,其中以密云的分守最为重要。各关要害中,以密云的迤西最为关键。如果燕河的冷口、马兰的黄崖、太平的榆木岭、擦崖子等处发生紧急情况,应敕令巡抚和总兵督促各将领分派各营士兵,并联合附近埋伏的士兵,交替进行战守。”兵部表示:“士兵戍守已久,对土地产生了依恋。如果突然调动他们,恐怕会发生变故。不如在山海关增设一员能将,招募三千士兵屯驻,听从蓟州和辽东巡抚的调度,以援救燕河。”其他建议都按照范鏓的意见执行,交由守臣商议。

削籍罢归

明世宗非常器重范鏓。四月,兵部尚书赵廷瑞被罢免,明世宗立即任命范鏓接任。然而,范鏓以年老为由推辞,并说自己在变通方面缺乏顺从的能力。明世宗对此非常愤怒,指责范鏓不敬,削去了范鏓的官职。

当时,严嵩当政,而范鏓原本是由徐阶推荐的,天下人都认为范鏓是一位长者,对范鏓的离职感到惋惜,并不认为范鏓是因为犯罪而被罢免的。然而,范鏓离职后,明世宗召来了翁万达,翁万达刚到任就因为家事而离职,随后丁汝夔接替了范鏓的职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逼近都城,丁汝夔因此被杀。而范鏓离职后在家乡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去世。

隆庆元年(1567年),范鏓的官职得到恢复。

主要影响

编辑
范鏓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救灾恤民,赢得民心:在河南发生大饥荒时,范鏓不等上报,擅自开仓救济灾民,救活了十余万人,体现了其深厚的爱民之心和果断的决策能力。这一行为不仅缓解了当地的灾情,也赢得了民心,使他的名声显扬。

  • 2.

    边防稳固,维护国家安宁:范鏓在宁夏巡抚任上,以稳重有谋略著称,不追求首功,而是专心训练士卒,广积储备,修缮关隘哨所,使得敌人远徙,并俘虏了五百人归来。他的边防策略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宁,体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

  • 3.

    改革盐政,推动经济发展:范鏓在担任两淮盐运使期间,上奏了关于盐政的十项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涉及盐业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对当时的盐政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 4.

    整肃军纪,提升军队战斗力:范鏓在兵部任职期间,对军队进行了整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军队建设和管理的建议,如加强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提高将领的素质和能力等。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为国家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 历史评价

    编辑
    王慎中:而沈溪范公之来为左使于河南也,属屡饥之馀岁,流离饿馁,人不相保,多救死之心,荣辱不知,而礼节之所难御。居势之难而兼遭其时,公仁心为质,诚发于中,若疾伤之在胸腹肢体,惟须臾之不能安。朝论夕省,矻矻不倦,求民之所好恶,思其取舍之方。不越堂阶而四遐之陬,山居谷聚,怨咨愿欲之情毕得出。虑布条授,意群吏使推明而行之。孰就馁而待哺,孰思还而无宅,孰有田而不耕,孰婴疢而未药?招徕休煦,赈发补助,开示科指,本于笃生之心,躬行素约以导人之所向。则壤之赋非可罢减,尝使征督后于绥辑,度其轻重用一缓二。民既怀和,宁其干止乐生之气还于区内。论士之秀者于乡,以三物宾而礼之,以贡于上。居势如彼,遭时若此,为之未久而政教之大者皆已具举。盖公之为长于是州,亦可以称于国曰君,而不惭于其号矣。 (《遵岩集》)

    王世贞宋景张岳王道欧阳德、范鏓,皆天下长者。 (《嘉靖以来首辅传》)

    张廷玉等:李承勋、范鏓之画边计,才力均有过人者。 (《明史》)

    章佳·阿桂等:鏓为官刚断明察。 (《钦定盛京通志》)

    轶事典故

    编辑
    范鏓担任两淮运使期间,他全面改革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后来,他升迁为四川参政而离任。由于范鏓的出色政绩,商人们在淮水边为他建立了祠堂,并编写歌谣颂扬他:“范来早,商民饱;范来迟,商民饥。”

    人际关系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先辈

    高祖父

    范岳

    官至云梦县丞,洪武年间获罪,全家谪往辽东都司的沈阳卫,范氏自此成为沈阳人。

    曾祖父

    范孝文

    ——

    祖父

    范杰

    ——

    父亲

    范祯

    ——

    母亲

    熊氏

    ——

    平辈

    妻子

    赵氏

    ——

    子辈

    儿子

    范沈

    为沈阳卫指挥同知。

    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编辑
    张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下一篇 县学

    上一篇 沈阳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