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 编辑

从事音乐创作有成就的人

作曲家作曲家

作曲家这个名词,在国际(英语)是composer,译为作曲家:这是一种艺术称谓,其国际共识的观念和传统西方音乐史的观念是要写作交响乐,歌剧,室内乐等等古典音乐作品的专业作品的作者。而仅仅写歌曲的作者,国际(英语)称为songwriter,中译为歌曲作者,就是如美国的福斯特这样自己能写作钢琴伴奏的作家。对于作曲家composer,国际上都是以交响乐作品多少,室内乐作品和歌剧作品多少和水准来衡定的。作曲家是作谱曲音乐人的总称。即专门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谱曲。音乐家的一种,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冼星海等。作曲家必须了解视音乐的型式和配合不同效果的作曲方式。像是为了戏剧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员发声,演唱音域,音响效果等;而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就要了解歌词,了解流行的趋势;要为交响乐作曲,不了解各种乐器是不行的。

基本信息

编辑

中文名:作曲家

外文名:Composer musician songsmith

定义:音乐创作者的总称

属性:音乐家

领域:音乐、创作、器乐

代表人物: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

代表作品: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表现形式:创作曲目

风格:体现在所创作出的音乐风格上

基本简介

编辑
作曲家是专门创作音乐的音乐家。在过去,大部份的音乐家都会作曲,但在分工细密的现代社会,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挥家,已经成为截然不同的音乐家类型。他们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与相关联。

历史上有许多创作的类型,像是钢琴奏鸣曲或交响乐,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种类型都加以尝试,但浪漫时期则出现较多专作钢琴曲或歌剧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写爵士乐和写摇滚乐亦不相同。

作曲家必须了解视音乐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为了戏剧而作曲,要考量到演员发声,演唱音域,音响效果。这些都是作曲家面临的挑战。历史上有许多创作的类型,像是钢琴奏鸣曲或交响乐等。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词,了解旋律,了解所表达情感,了解流行的趋势。若要为交响乐队作曲,则需要清楚地了解各种乐器在一首乐曲中所占据的地位。

外国作曲家

编辑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1750年7月28日)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的音乐作品包罗万象,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这一点同亨德尔截然不同,亨德尔成功的道路正是从歌剧起始)

他的创作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魏玛时代(1708-1717),可以说是创作臻于成熟的阶段;

柯登时代(1717-1723)则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许多贡献卓著的作品都完成于这个阶段;

莱比锡时代(1723-1750),是巴赫将宗教艺术推至最高境界的时期。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散佚,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

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

其中比较主要的代表作包括:《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赋格的艺术》(The Art of Fugue)、《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s)6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与组曲》6首、《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农民康塔塔》(Peasant Cantata)、《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马太受难曲》(Matthauspassion)、《b小调弥撒曲》等。

BWV的来由:由于巴赫的作品实在太多,没有索引很难完整理解,所以一位名叫Wolfgang Schmieder的人为巴赫编辑了按音乐体裁分类的作品目录,并编号从1-1080。作者schmieder称此目录为Bach,Werke,erzeichnis (意思是巴赫作品索引)。因此我们看到的BWV是来自于此名称缩写。

朗兹·约瑟夫·海顿

海顿海顿

朗兹·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有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时钟交响曲》、清唱剧《创世纪》和《皇帝四重奏》等。这些作品都与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顿纯朴、明朗、幽默和乐观主义音乐风格,并对后代音乐家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海顿晚年两次访问伦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创作了《伦敦交响曲》。

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才能。

他的创作领域非常之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英年早逝,逝世于维也纳,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代表作品

《G大调弦乐小夜曲》、歌剧《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安魂曲》等。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989年返港与刘志远重组「浮世绘」于同年推出大碟《爱花的少年》。

1990年出版大碟《知道不知道》。

1990年初浮世绘解散后到美国攻读电影研究学士及硕士学位。学成回港后担任幕后,为许多歌手(卢巧音、王菲、陈奕迅、杨千嬅、周笔畅、李霄云等)作曲、编曲、监制唱片,担任演唱会音乐总监。并有参与电影配乐。

1992年返回美国签约Virgin。后因EMI 收购Virgin 令合约告终。于纽约市立大学修读「电影研究」及后完成学士与硕士学位。

1997年毕业,毕业作品为探讨文革海报艺术的纪录片《Art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33min video) 于97年获National Educational Media Network 颁发Silver Apple Award。

1997至1999年于纽约前卫艺卫组织Experimental Intermedia Foundation 担任行政及纪录片拍摄工作,同时为香港多份杂 志撰写乐评,影评及人物专访。并开始再为香港歌手作曲,编曲,填词及监制专辑。

1997年毕业后回港,梁参与SONY唱片制作.打造新秀张茵的《Yennis》,继而是卢巧音的《贴近》专辑(1999年8月面世),同时亦展开了2人合作无间的关系。梁之监制功力屡受多方面赞赏.堪称歌坛登峰造极之作,非2005年的概念专辑《天演论》莫属。由SonyMusic出版。

2000年返港定居,并与陈守朴及 Gordon O' Yang 组成 Plastic Knowledge Society。

2001年为王菲量身打造之专辑《流年》, 荣获“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颁赠十大优良专辑荣誉,而其专辑作品更荣获台湾第十三届金曲奖提名最佳编曲。

2002年将自资推出首张个人专辑《追忆逝水年华》,以DIY 形式包办作曲,填词,编曲,监制以致插图,摄影及唱片封套设计。同时并得到一班资深唱片业工作者支持,为他这专辑作义务的企划及宣传工作,使其专辑得到合适之推广及发行配合。

2003年梁举办了他的个人音乐会《梁翘柏分裂乐坛煽动叛乱演唱会》,地点「另类地」选择了以举行粤剧戏曲见称的北角新光戏院举行(当年曾盛传将会被清拆)。阿柏亦展开了他在音乐以外的创作。其中,他先后在创作了两个多媒体剧场作品,那分别是在艺穗会上演的舞台剧《颓加荡的爱〈第一章〉病媒诗》(何超仪刘宏博领衔主演),那是2004年12月31日及2005年1月1日跨年演出。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期间,阿柏亦曾任无线电视翡翠台音乐节目《劲歌金曲》的音乐总监。然后,他亦曾为多个演唱会担任音乐总监,陈奕迅大中华大学巡回演出。

2006年自编自导60分钟影片《美好时光》。

合并图册

2007年初,阿柏参与了「第四届奥运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为「北京08奥运」创作了一曲《梦想在望》,由他作曲编曲、林夕填词,并交由周笔畅演绎,此曲在活动的官方网发布后,更在网络上火红起来。于百度及官方网连续一个月点击冠军。

梁翘柏接受美国公司邀请,出任世界著名品牌LV赞助之名为『东方城市故事』之项目做音乐总监。

梁曾为过多部电影配乐及创作.包括《拳王》,刘德华主演的《兄弟》.以及由舒淇主唱之电影《天堂口》的主题曲.此曲更获第44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歌曲提名.此外.也参与无数商业广告及政府宣传短片创作.可见其受欢迎及市场价值.2007年受著名导演尔冬升邀请为其监制之全国播放电视剧集《新不了情》打造配乐及创作.梁亲自邀请歌后蔡琴演唱.三十年代之乐风广受歌迷赞赏。

梁翘柏为王菲2010-2011演唱会的音乐总监。已完成地方: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广州,长沙,南京,武汉。

2010年,梁翘柏为夏永康首部电影《全城热恋》创作主题曲《热辣辣》,由张学友主唱,李焯雄作词。

2013年任第一季《我是歌手》音乐总监,编曲和现场乐队的吉他手,2014年任第二季《我是歌手》音乐总监,编曲和现场乐队的吉他手。

2014年4月5日起,担任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节目音乐总监,同时负责歌手的编曲工作。同年担任周笔畅《Unlock》专辑制作人。

王莘

编辑
王莘(1918年10月—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江苏无锡荡口镇人,著名作曲家,是歌曲《歌唱祖国》 的作者。天津市音协名誉主席、中国音协“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下一篇 亲切感

上一篇 电影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