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治 编辑
古代州的治所
州治,即古代州的治所,州是古代地方政区名,治所是政府驻地,因此,州治即类似于今天各地级市的政府驻地。
中文名:州治
类别:官署
萌芽:西汉时期
形成:东汉
解释: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
州作为行政区划,在西汉时期萌芽发展,到东汉宣告形成。自元封五年(西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十三个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邳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汉亡后,州郡治任然被各代延续数百年,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州郡时期主要是秦朝到隋朝。唐宋为道路制,元明清时为行省制。所以唐代的州,大体只相当于两汉时的一个郡,唐时的州治更类似于两汉时的郡治了。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