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通 编辑
卡通一词开始指代的是那些幽默讽刺的绘画形式。在西方,卡通可以指壁画、油画、地毯等的草图、底图,也可以指漫画、讽刺画、幽默画。在中国,卡通、卡通电影与动画片的含义是一致的,我们常说的卡通其实就是卡通电影的简称,指的是借用风格简练、充满幽默讽刺的绘画语言来讲述故事的非真人电影。
起源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
17世纪
在17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18至19世纪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卡通画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尔雷(1757-1816)和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头》和《哈洛特漫游记》等,罗兰森则主要是创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幅画,而是发展成为了彼此关联的系列画,具备了连环画的雏形。
卡通
20世纪
20世纪初,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 在人们的视野中。
迪斯尼
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电影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电影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电影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电影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 Stuart 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 Humorous phases of Funny 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卡通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迪斯尼
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纽约世界》报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赫斯特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卡通作品在增加报刊发行量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卡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自此美国卡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
卡通
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众所周知的,诸如超人(SUPER MAN)、蝙蝠侠(BAT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 MAN)等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超级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身材,常人无法具备的超能力,不断打倒邪恶又强悍的敌人,拯救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侠了。
《超人》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克拉克。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从氪星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长大后,他开始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斯。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第一期上发表,并迅速风靡全美。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三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几乎是在超人取得成功的同时,“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蝙蝠侠原名叫做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因而变成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成为了身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
蝙蝠侠的故事最早出现 在《侦探漫画》(DETECTIVE COMICS)的第二十七期上。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
在黄金时代的众多超级英雄中,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可以说是一个“另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卡通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得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而真正成为主宰故事的主角。
漫画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获得了空前的 发展和壮大。由于战争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美国文化的主流。于是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保卫国家、反对纳粹的战斗中。“黄金时代”也迈向了巅峰。
北京中美视觉 卡通形象设计
随着卡通漫画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美国漫画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学漫画、西部漫画等新题材。与此同时,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炒作,使得美国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画出版物甚至赫然标明“儿童不宜”。由此,漫画业成为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焦点,并最终导致了“黄金时代”的没落。卡通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卡通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卡通
2004年3月29日,全国影视动画工作暨动画片题材规划会在北京召开,为推动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动画的未来是会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中国制造”的卡通艺术也会便显得更加出色。
【动物卡通画】犀牛角
卡通设计表现形式指用相对写实图形,用夸张和提炼的手法将原型再现,是具有鲜明原型特征的创作手法。用卡通手法进行创意需要设计者具有比较扎实的美术功底,能够十分熟练地从自然原型中提炼特征元素,用艺术的手法重新表现。卡通图形可以滑稽、可爱,也可以严肃、庄重。比较著名的卡通形象,如美国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国的美猴王孙悟空等,都已成为老少皆知的独特图形。
在卡通风格的影响下,一些标志开始采用可爱,另类的卡通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作为其企业的形象代言,这种标志在一定范围和人群内的流行也反映了标志设计日益贴近艺术的趋势。卡通手法表现形式在标志设计领域的应用已经形成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涉足多方面领域,如在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活动中出现的吉祥物形象。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