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州 编辑
豫州,中国古代地理区域名,指的是汉籍《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因位于九州之中,故别称中州。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故简称“豫”。史载: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潴。导菏泽,被孟潴。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纻, 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夏禹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以河南为中心,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历史上曾数度达到鼎盛时期,自夏朝至宋朝长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先秦时期
《尚书》、《尔雅》、《周礼》、《吕氏春秋》等史书中,都记载有九州,虽然对九州的具体记载并不相同,但都有豫州。《周礼》记载:“河南曰豫州”。《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是周的所在地。
西汉时期
西汉在河南设豫州刺史部,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
东汉
东汉时期豫州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
魏晋时期
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
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下辖10个郡国。
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州的数量增多,地域缩小,南朝宋设有豫州,州治地寿春(今安徽寿县),另设有南豫州,治所在姑熟(今安徽当涂县)。北朝的北魏设有豫州,州治地在汝南(河南汝南县),另设有东豫州,州治地在南新息(今河南信阳息县)。
隋唐
到了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两级体制,豫州除。607年(隋大业三年)复置豫州为监察区,隋亡遂废。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豫州,代宗年间(762-779年)为避皇帝李豫之讳,又改名为蔡州。
东汉时期
东汉洛阳城
东汉末,迁都许昌。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曹魏定都洛阳。
北魏洛阳城
西晋建立后继续建都洛阳。
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将首都迁至洛阳。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均建都于安阳。
隋朝时期
隋唐洛阳城
唐朝时期
唐朝设立河南道,以洛阳为东都,期间数度迁都洛阳。
武周建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五代时期
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建都于开封、洛阳。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