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编辑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简称多识,笔名多识·东舟宁洛,藏族,生于1936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朵什寺第六世寺主活佛。曾在天堂寺和拉卜楞寺学习藏文和藏传佛教十明学科,后从事藏语文教学工作,期间自学了汉语言文学。1983年调至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任教,1985年起任藏文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1992年到1996年任少语系系主任。现为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中担任的课程有《藏语语法》、《藏文修词学》、《藏文代历代文选》、《因明学》、《藏传佛教》等。2018年5月19日,多识·洛桑图丹琼排荣获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荣誉奖。
中文名: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别名:多识·东舟宁洛
国籍:中国
民族:藏
出生日期:1936年
出生地:中国
职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干事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多少年来,作为一位活佛的他,执著于民族教育,钟情于民族教育,热爱于民族教育,至今初衷未改。假如有人要问多识跟其他教授有无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灵童出身的他,比常人多的是一份爱心、一份聪慧、一份努力。
1936年,多识降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6岁那年,他被班禅的经师欧奇活佛认定为华锐藏区朵什寺五世寺主活佛转世灵童,12岁那年正式坐了法床,从此迈出了学经习业第一步,走上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在浩瀚的藏学海洋中,具有过目不忘天资的小多识,使众多著名活佛学者赞叹不已。
1949年,年仅13岁的他与几位活佛办了喇嘛业余学校,他担任藏文文法教师。1952年,甘肃省教育厅在天祝办起了省立安远小学,要设置藏文课,却没有师资,当时天祝懂藏文的只有寺院中的僧侣,而多识等人办的喇嘛业余学校则只限于寺内,于是经推举,16岁的多识毅然走出寺院,跨入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行列。他用藏汉双语教学,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一年后,天祝师范成立,他被调去任教,当时草原上的牧民还认识不到让子女受教育的意义,重牧轻学的现象较为严重,他就常去草原上宣传、动员、说服农牧民送子女上学。在教学上,他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编写出藏文教材,1956年,他被光荣地评为“全省优秀教师”,出席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1982年,多识被调至西北民族学院任教,一直在教学第一线担任繁重的教学任务,同时还不断进行藏学研究。最忙时曾一度每周授课12个学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指导研究生写论文。尽管如此繁忙,但他从不忽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986年,针对国际上已形成对藏学、对藏学中的思辨和佛学的研究热潮,他建议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并承担了“因明学”和“佛学基础知识”两门课的教学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深受学生欢迎。由于他和藏语系全体教师的努力,在吸收传统精华时并注重创新,因而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在藏语文教学、科研、学生质量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985年西北民院又开设了藏文研究生班,多识教授担任了导师组组长。
迄今为止,已办班近10期,培养出研究生几十人。如今,全国藏文专业研究生中,西北民院毕业的占70%,北京及五省区各民族院校、出版社、社科院的藏文专业骨干力量大多数是西北民院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西南地区藏文专业考生的90%以上,第一志愿填报西北民院藏语系,甘孜、云南等民族地区教育界也要求藏族学生来西北民院学习深造。
藏文语法以吞弥桑布扎(藏文创始人)的《三十颂》和《字性颂》为藏语语法界历来所遵循的“金科玉律”。一千多年来藏文经过了几次文字改革,藏语语法词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但藏族学者除了一代一代地继承而外,“二颂”的理论体系几乎没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多识教授从藏文语法教学和阅读写作中发现,传统藏语语法理论体系极不完善,不能解释很多语法现象,和语文实践严重脱节。
故从50年代起,他就潜心钻研,运用普通语言学的方法,借鉴外语和汉语语法对藏语文进行分析研究,创建了一套藏语语法新的理论体系。如将传统的八格归纳为四格二十八式,将动词三种时态分为五类、三时、九态、四十一种用法等,系统地解释了语法格和动词时态应用规律。阐述新语法规律的藏文专著《藏语语法论集》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后,1989年获得国家民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该书现已被许多大专院校藏文专业作为教材和参考书,在学术界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藏族传统文化研究
在藏族传统文化领域内,多识教授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三个:
1.藏族传统文学。藏族有包括书面文学和口头文学在内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如何正确继承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学,积极促进社会发展,以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是摆在每个文学工作者面前的主要课题。长期以来,多识教授从事藏族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培养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已有30多人,发表的相关论文有二十多篇,出版专著有:《文学创作精要解说》《云使浅释》等。他的有些文学作品已被选入大学和中学藏语文教材。
2.藏族历史文献。藏汉两种文字的藏族历史文献资料在藏族和西部各少数民族的历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相互参照和相互补充作用,在历来的研究中由于语言文字的隔阂,在解读古文献中的人名、地名、民族和部落名称时产生了许多错误,致使很多历史问题蒙上了一层烟雾。多识教授利用通晓藏汉两种语言文字的优势,较成功地解读了藏汉历史文献中的许多人名、地名和民族部落名称,根据研究心得撰写了《藏汉民族亲缘关系探源》和《松赞干布等吐蕃诸王年代考证》论文,这两篇论文在藏学界获得了较大的反响。
3.藏传因明学。因明学也称佛教逻辑,与西方形式逻辑构成了性质不同的两大逻辑体系。因明发源于古印度,但在藏传佛教中经过长期的研究、补充、深化,使因明学发展到了新因明的高级阶段。正如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巴尔次基所说:“新因明已发展到了数理逻辑的高度”,有人说“因明是藏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成果”。多识教授曾受过良好的因明学教育,并从事因明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导因明硕士研究生已有十多名,发表的论文有:《藏族对因明学的贡献》、《因明不是迷信》等。他正在撰写中的《理性与正见》一书将全面介绍因明逻辑和中观哲学原理。
藏传佛教哲学与伦理学研究
藏传佛教文化体系庞大,内容十分丰富,已成为藏族文化的主干和精髓。要想了解藏族和藏族文化,必先了解藏传佛教,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藏传佛教的精髓是它的哲学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多识教授毕生致力于藏传佛教的研究,在藏传佛教方面先已出版的专著有八部,其中以《佛教理论框架》为主导的《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书系,已成为藏传佛教领域的畅销书,获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认可。
汉文专著、译著有《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大威德之光》《佛理精华缘起理赞》《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佛教理论框架》《宗咯巴大师佛学名著译解》 等(详见论著目录)。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作者名称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作品时间2010-6-1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是2010年6月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多识仁波切。
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
作者名称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作品时间2000-5
佛理精华缘起理赞
作者名称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作品时间2000-5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