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山四皓 编辑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背景介绍
一叫做东园公,一叫做夏黄公,一叫做绮里季,一叫做甪里先生。
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向来蛰居商山,年龄都八十多岁,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汉高祖刘邦多次征召而不得,后来四人出山辅佐太子刘盈,后世称之为“商山四皓”。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四位隐士的名号与事迹。
西汉·扬雄《解嘲》:“蔺生收功于章台,四皓采荣于南山。”
东汉·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使皇太子卑辞束帛致礼,安车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语在《留侯传》。
清代黄慎绘《商山四皓图》
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lù)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今陕西省商洛市境内),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久闻四皓的大名,曾请他们出山为官,而被拒绝。
歌曰:
莫莫高山,深谷逶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何归?
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民国画家柳滨绘《商山四皓》
张良不得已,只好说:“这种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难以奏效。我看不如这样吧!我知道有四个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罗致而又未能如愿的。这四个高人年事已高,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们。如果请太子写一封言辞谦恭的书信,多带珠宝玉帛,配备舒适的车辆,派上能言善辩之人去诚恳聘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然后以贵宾之礼相待,让他们经常随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们,这对太子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吕氏兄妹和太子当真把这四个后人称之为“商山四皓”的老人请来了,把他们安顿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会中,太子侍奉在侧,四个老人跟随在后。刘邦突然见那四个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开外,胡须雪白,非常惊讶,问起他们的来历,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刘邦听了大吃一惊:“多年来我一再寻访诸位高人,你们都避而不见,现在为何自己来追随我的儿子呢?”四个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轻慢高士,臣等不愿自取其辱。如今听说太子仁厚孝顺,恭敬爱士,天下之人无不伸长脖子仰望着,期待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愿前来。”刘邦说:“那就有劳诸位今后辅佐太子了。”四人向刘邦敬酒祝寿之后就彬彬有礼地告辞而去。刘邦叫过戚夫人,指着他们的背影说:“我本想更换太子,但是有他们四人辅佐,看来太子羽翼已成,难以动他了。吕雉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刘邦强颜欢笑:“你给我跳舞,我为你唱歌。”刘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兴作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为避秦乱而隐居商山,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高祖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不至。
后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请出商山四皓出面。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江苏省苏州西山岛西北部的凤凰山西南有一东村,因“东园公”隐居于此而得名。村中有东园公祠,门楼正面书“东园公祠”四字楷书大字,背面横额为“商山领袖”四字。
绮里季
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他曾力谏汉高祖刘邦废太子之事。绮里季与东园公、夏黄公、甪里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
甪里先生
是汉代的一位著名隐士,是“商山四皓”之一,甪里与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这四位饱学之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高祖尝召之为官,不至。
夏黄公
清代画家程琳绘《商山四皓》
秦末天下大乱,四位老人为躲避战乱而隐居商山。汉高祖曾召夏黄公入廷为官,辅佐太子。传说张良年轻时曾得到黄石公的指点。张良在圯桥替黄石公“三次进履”,得黄石公送的一部《太公兵法》。黄石公后来回故里隐居,并在鄞西一带行医。传说黄石公逝世于黄古林,享年九十余岁,葬于余姚覆船山。
黄石公有一女儿名叫黄姑,继承父志,在乡里行医看病。四皓隐士夏黄公,为东周、秦、汉时的著名三朝儒学文人之一。他因与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三人在秦朝时不满秦始皇的焚书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汉初同时隐居于陕西的商山,故被世人并称为“商山四皓”。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故也称“四皓隐士”。他们的事迹经常进入历代文献对《易经》中的相关“贞寿、颐寿、隐德、嘉遁”等词义注解或条文解释,“须眉皓白”一词,也因他们的“四皓”而出。
夏黄公秦时曾为朝廷的博士,据《史记》记载:刘邦曾多次相邀他们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绝。后刘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听了很着急,张良就献策请来了四皓以辅助太子,终于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但在太子刘盈即位汉惠帝后,朝政大权旁落其母吕后,四人预感报国无望,就又重归深山隐居。
后来夏黄公终老夏禹故里(四明山石钮村),葬于姚江南岸的覆船山(今河姆渡村的福寿山)。为了永世纪念他的功德,乡民将夏黄公墓的渡口,历世称为夏墓渡(“河姆渡”实际为“夏墓渡”的方言误音)。
大隐为古句章的发祥地之一,因传为大禹的石钮村故里,故有“夏里”之称。“夏黄公”实际是“夏里黄公”的一种简称,故也有“大里黄公”的称呼。 《陈留志》中称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齐人。隐居夏里修道,故号夏黄公;三国虞翻的《答王府君》中,“则黄公定鄞人,非齐人也”;《廿四史》中也认为,陶渊明诗句有“黄绮之终南”、杜甫诗句有“黄绮终辞汉”的一说,则黄为姓无疑;《会稽地志》中称为“大里黄公”;《甬上耆旧传》中说,县西二十五里地名为黄公林,相传为汉黄公隐处,即古之大里也;《四明谈助》载,大隐山本名句章,以大里黄公居此,故称大隐;《慈溪志》先贤人物记载为“荒周时四皓大理(同里)黄公”;清王渥在《大隐山即事》中也有云:“此亦四明真福地,当年曾隐夏黄公。凉生古井春波绿,秀拥层峦夕照红。”凡此种种,都已能证明夏黄公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人的,并可初步断定为是东周战国时期,跨秦到汉初的著名历史人物。
作者 | 诗题 | 诗句 |
于邺 | 斜谷道 | 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 |
于鹄 | 题南峰(一作终南)褚道士(一作尊师) |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 |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 许随黄绮辈,闲唱紫芝歌。 | |
令狐楚 | 赋山 |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
效古二首之一 |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 |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 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 |
刘禹锡 |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余未五十薨殁岂早荣早枯之义 | 犹怜绮季深山里,唯有松风与石田。 |
刘禹锡 |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 商山有病客,言贺舒庞眉。 |
刘禹锡 |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 麦陇和风吹树枝,商山逸客出关时。 |
刘禹锡 |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 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 |
刘禹锡 | 酬令狐相公见寄 | 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 |
刘禹锡 |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
漫书五首 |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 |
吉皎 | 七老诗会 | 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
吴融 | 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之一 |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
吴融 | 送于员外归隐蓝田 | 若遇秦时雪髯客,紫芝兼可备朝餐。 |
送别友人 |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 | |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 |
春日山家 |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 |
崔备 |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 阮巷惭交绝,商岩愧迹疏。 |
张九龄 | 商洛山行怀古 |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
张九龄 | 商洛山行怀古 |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
张九龄 |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 遗子后黄金,作歌先紫芝。 |
张光朝 | 获塘西庄赠房元垂 |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
渔父 |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 |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 | 至乐三灵会,深仁四皓归。 | |
张说 | 赠崔公 |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
徐夤 | 闻司空侍郎讣音 | 园绮生虽逢汉室,巢由死不谒尧阶。 |
赠中岩王处士 |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 |
商于 | 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 |
李商隐 | 送丰都李尉 |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
伊川晚眺 | 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 |
李德裕 |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
李德裕 | 忆药苗 |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
李德裕 |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 | 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 |
李德裕 | 访韦楚老不遇 | 昔日徵黄绮,余惭在凤池。 |
李德裕 | 题寄商山石 |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
李德裕 | 题寄商山石 |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
李洞 | 赠徐山人 | 徐生何代降坤维,曾伴园公采紫芝。 |
寄河阳从事杨潜 |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 |
别韦少府 |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 |
李白 | 山人劝酒 |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
李白 |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此诗 | 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
李白 | 东武吟 |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
李白 |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 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 |
李群玉 |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 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 |
李华 | 咏史十一首 |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
杜光庭 | 怀古今 |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
题青云馆 | 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 |
杜牧 | 鹤 |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
杜甫 |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 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
杜甫 | 喜晴 |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
杜甫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
杜甫 | 幽人 | 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 |
杜甫 | 收京三首之二 | 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 |
杜甫 | 昔游 |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
杜甫 | 朝雨 |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
杜甫 | 洗兵马 |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
杜甫 | 秋峡 |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
杜甫 |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 | 柴门了无事,黄绮未称臣。 |
杜甫 |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
权德舆 |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旧隐 | 闲思紫芝侣,归卧白云扃。 |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 商山将避汉,晋室正藩周。 | |
段成式 | 题商山庙 | 无谋静国东归去,羞过商山四老祠。 |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一本此下有先生二字)微 |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 |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 花深桥转水潺潺,甪里先生自闭关。 | |
牛僧孺 |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 媲人当绮皓,视秩即公卿。 |
送李太守赴上洛 |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 |
王维 | 送陆员外 | 行当对侯归,肯访商山翁。 |
赠李徵君大寿 |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 |
冬初酒熟二首之二 | 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 | |
白居易 |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 绮皓清风千古在,因君一为谢岩居。 | |
窦牟 |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
武牢关 | 由来四皓须神伏,大抵秦皇谩气强。 | |
耿湋 | 春寻柳先生 |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 |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 应嗤紫芝客,远就白云居。 | |
许敬宗 |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 昔托游河乘,再备商山皓。 |
亡题 | 商岭采芝寻四老,紫阳收术访三茅。 | |
许浑 | 旌儒庙 | 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 |
许浑 | 濡东题司马郊园 | 更欲寻芝术,商山便寄家。 |
许浑 | 赠茅山高拾遗 |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满秋波。 |
许浑 | 送陆拾遗东归 | 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
护国 | 归山作 | 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
送卢舍人三首之二 | 二曰:劝君登商山,不用觅商山皓。 | |
贯休 | 遇道者 | 寻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无。 |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 | 招贤已得商山老,托乘还徵邺下才。 | |
贾至 | 寓言二首之一 |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
贾至 | 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琴 | 怅望黄绮心,白云若在眼。 |
钱起 | 仲春晚寻覆釜山 | 碧洞志忘归,紫芝行可搴。 |
钱起 | 哭常徵君 | 如何丹灶术,能误紫芝焚。 |
钱起 | 登刘宾客高斋 | 林间客散孙弘阁,城上山宜绮季家。 |
钱起 |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 | 紫芝每相引,黄绶不能绁。 |
钱起 |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之二 | 欲骖白蜺去,且为紫芝留。 |
钱起 |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 | 如何紫芝客,相忆白云深。 |
钱起 | 题玉山村叟屋壁 |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 |
陈子昂 |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
畴昔篇 | 谁能局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 |
骆宾王 |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
遇罗员外衮 |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 |
齐己 | 寄梁先辈 | 陈琳笔砚甘前席,甪里烟霞待共眠。 |
齐己 | 过商山 |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
商山四皓
四皓采芝
商山如何可易词为南山,商山与南山有何关系? 南山即指终南山,由太白山延至商岭组成,包括商山在内;四皓所隐即汉都长安之南的商山,故又可称为南山四皓。
陶渊明罢官归田, 东篱采菊, 悠然想起同样是隐居者的南山那四位前辈,按诗理看,洵属直诠正解。联系到陶渊明曾撰有一部《圣贤群辅录》,四皓列名其间,足见他对此四人的景仰之情,诗中的南山为用典就更是可能了。
以南山连名四皓亦不希见, 如《高士传》:“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 皆汉惠帝所立也。汉高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高车山。”再如唐李白《重陵送别范宣》诗:“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皓”;明许潮《同甲会》:“俺几个茹灵芝,共效南山叟。”皆是。
南山四皓后有出山辅政之举,故陶渊明目其为圣为贤。“悠然见南山”,悠然闲放的背后,当别有隐情,身在草野而心存帝阙,这才是诗人“赍志没地,长怀无已”伴随他一生而无从割舍、难以化解的情结。
商山四皓庙
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
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
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
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
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
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
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
窅冥合元化,茫昧信难测。
飞声塞天衢,万古仰遗则。
《题商山四皓庙》 杜牧
吕氏强梁嗣子柔,我于天性岂恩仇。
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
《答四皓庙》 白居易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闇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希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全部注释
1.商山四皓庙: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地形险要,景色幽胜。秦末汉初时,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人隐居于此,年皆八十余,时称“商山四皓”。
2.吕氏句:《汉书·吕皇后传》:"吕后为人刚毅。"又:"太子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己,常欲废之。"
清代画家孙基瑞绘《商山四皓》
此咏史诗。诗人采用与《赤壁》、《乌江亭》诗一样的假设手法,翻出一番新颖的历史见解:如果南军当时不支持周勃安刘诛吕,那么四老也是无力安刘的。如果仅仅依靠四老,刘氏就会被诸吕灭掉。历史是不能假设重复的。而任何事后的假设,都可能有其更合理的一面,但也只能是假设。不过,后人在借鉴历史时,各种假设就有了现实的意义。杜牧此诗除了强调历史具有某些偶然性外,还可说明政治斗争具有很大的冒险性,而人心之向背,往往在关键时候起决定作用。
民国画家黄山寿绘《商山四皓》
德治与隐逸思想以及孝道观念体现在了尊老重贤的四皓图画中,这往往是高隐和道德文化的象征,由于政治功业参与其中,“商山四皓”成为文人土夫政治理想的寄托,这些以四皓闲居文事为描绘对象的作品,成了历代文人雅士借以寄托自身的精神抱负的象征和隐喻。
商山四皓
门票:门票10元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