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沐邑 编辑
“汤沐邑”这个词语源于周代的制度,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而贵族受封的汤沐邑,则是一种食邑制度。
中文名:汤沐邑
起源:周代的制度
定义: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
特点:一种食邑制度
拼音:tāng mù yì
后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 《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 唐·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常山公主 , 河东有汤沐邑,因家焉。” 清·龚自珍 《答人问关内侯书》:“其人揖让乎汉天子之朝,其汤沐邑之入,稍稍厚乎汉相公卿。”亦省作“ 汤邑 ”。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上曰:‘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汝独愿出家可乎?’”
贵族受封的汤沐邑,是一种食邑制度,秦汉以前,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可以世袭。从官员等第上说,如果一个县成为汤沐邑,官员的级别可能会有变化,举例来说:东汉桓帝时以汝南郡阳安封给女儿为汤沐邑,于是该邑长称令,公主死后,阳安令复降为阳安长。令的级别略高于长。《后汉书·孝桓帝纪》。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