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分书 编辑
八分书是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汉末魏晋之际,“八分”这个名称才在典籍中出现。其中晋卫恒《四体书势》曰:“鹄弟子毛弘教于秘书,今八分皆弘法也。”关于八分书体,后世的解释极为繁杂多变,众说纷纭。秦代上谷散人王次仲创造“八分书”。据记载说是割程邈隶字的八分取二分,割李斯的小篆二分取八分,故名八分。后被汉代蔡邕简化为汉隶用作官方字体,有三体石经流传于世。
又因为八分书的特征,古来比较形象的解释为取二分篆书,八分隶字(唐以前称隶(隶有辅佐之意,因篆书书写不便所创记事之法))和合而成。
张怀瓘曰:“王愔云:次仲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陶宗仪曰:次仲与程邈同时,增广隶书为八分。
汉代蔡邕《夏承碑》八分书节选
《四体书势》: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用之,独符玺、幡信、题署用篆。隶书者,篆之捷也。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
四体书势上说,秦代沿用篆书,但因篆字书写缓慢难成,所以就令擅于隶字的人辅助书写记事,叫做隶字或隶书,汉代继续沿用,只有符玺、幡信、题署用篆书。隶书是篆书的便捷写法。而上谷散人王次仲又另作一种标准的书体(八分书,为今隶书的前身),汉灵帝特别喜欢仰慕,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擅长写这种字,史称汉隶(在东汉时期,相传蔡邕曾对八分书做过简化,今称隶书)。
王愔《文字志》说:“王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
文字志说王次仲开始的时候因古代的书体方广少波势而在建初中年以隶字的草写章草为楷法,字势以左右两笔相背的“八”字形为取势方向,自言其中有值得学习的楷模。
古来传闻有误的:
宋《宣和书谱》:“字法之变,至隶极矣。然犹有古焉,至楷法则无古矣,东汉章帝建初(76-84年),有王次仲者,始以隶书作楷法,所谓楷法者,今日之正书是也。”
野史云:王次仲者,古之神仙也。当周末战国之时,合纵连横之际,居大夏小夏山。以为世之篆文,功多而用寡,难以速就。四海多事,笔扎所先。乃变篆籀之体为隶书。
这说的应该是程邈而非王次仲,但王次仲为古之神仙,这点是依据的。
萧子良云:灵帝时王次仲饰隶为八分。
应该是汉灵帝格外欣赏秦代得道之士王次仲所创的八分书,而把它作为官方字体来用。
(摘自《海外文摘》总第465期黄达建著作《八分书源流正解》)
王次仲所创造的“八分书”自那以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盛行,为我国汉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也因此备受后人称赞。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