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曾 编辑
范曾,1938年7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南开大学终身教授 ,终身校董,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画法研究院名誉院长 ,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2011年,被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 。
范曾的绘画融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集诗、书、画三绝于一身,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将线描与泼墨相结合,为中国画开辟了一片波澜壮阔、气象宏大的水墨人物画世界。其国画作品《范仲淹和渔父》等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韩非子》和《荀子》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版有《大丈夫之词》、《老庄心解》、《范曾论文学》等文集、诗集 。
1986年,荣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2005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 。2008年,荣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贡献奖”和法国公民之星协会颁发的“公民之星”金质勋章 。2010年,荣获法国总统颁发的“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2022年,被正式授予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奖” 。
中文名:范曾
外文名:Fan Zeng
别名:抱冲斋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通
出生日期:1938年7月5日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职业:画家、学者、诗人
代表作品:《庄子显灵记》、《老子出关》、《泼墨钟馗》、《国学开讲》、《唐人诗意图》、《炎黄赋》
主要成就: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意大利米兰市荣誉市民展开
- 主要成就
-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意大利米兰市荣誉市民中国十大慈善家之一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收起
现居住地:北京碧水庄园
成长经历
1938年7月5日,范曾出生于江苏南通的范式诗书世家。据家谱记载,先祖上溯可至北宋范仲淹先生 。范曾出生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半壁河山成为沦陷区,范曾在逃难途中呱呱落地的,在苏北的、农村中度过了颠沛的襁褓生涯。后进城时,发现家中财产已被变卖一空,剩下几间房间和几千册书,范曾儿童时代是在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 。
1942年,4岁进入城北小学幼稚园。在南通儿童智力比赛活动中,朗诵《岳阳楼记》《木兰辞》,获得特等奖第一名。1943年,5岁时入城北小学读书 。1945年,进入南通女子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母亲缪镜心为校长,范曾品学兼优,累获嘉奖。1949年,南通解放,11岁考入江苏省立南通中学 。1950年,12岁加入中国少年儿童队。1951年,加入南通市美术协会,与袁运生、顾乐夫并称“南通三小画家” 。
幼年范曾
求学经历
考入南开
1955年,范曾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从学于雷海宗、郑天挺等史学名家,曾获南开大学优等生称号 。学习期间,在吴廷璎教授教导下,范曾学习了日本、朝鲜和印度历史,使得他对亚洲和东方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研究先秦史的王玉哲、研究汉史的杨翼骧的教导,为范曾打下扎实的史学根基。外国史教授杨生茂、辜燮高和黎国彬、近代史专家来新夏,都对范曾有所教益 。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转入央美
1957年,范曾十九岁,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美术史系,由母校推荐转学至中央美术学院。在离开南开时,吴廷璎十分惋惜地评价道:“中国可能少了一个优秀的史学家,而会多一个优秀的画家。”
授业恩师及弟子
在美术史系学习期间,范曾跟随刘凌沧学习白描,他摹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备受老师夸赞。也跟随李斛练习素描,锻炼出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在美术史系学习期间半年后入中国画系,由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等艺术家亲自授课。其中对他的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蒋兆和与他的人物画作品。蒋兆和教导学生不要被表面的光色迷惑,要从中国六法论的“骨法用笔”出发,把握对象结构,仔细观察物象,做到以形写神。在他教导下,范曾训练出扎实的造型能力。范曾也崇拜李可染深邃的艺术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李苦禅豪放的为人气派和博大的水墨画造诣。李苦禅一生出版的唯一一本大画册《李苦禅画集》的序言是范曾所写。
1960年,进入蒋兆和画室 。1962年,所画作品《文姬归汉》(辅导老师为刘凌沧先生),获得郭沫若所题长诗,该诗后来被收录进《东风集》中 。
艺术生涯
十年磨剑
范曾
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64年,到陕西西安山门品公社沙井村参加社教。与王宏多先生同时被打为“右倾”,至《社教二十三条》公布始得平反。1970年,32岁下放湖北省咸宁市“五七干校”。1971年,33岁回北京,继续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作画,其间所画《韩非子像》为代表作。1972年,范曾创作《毛在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母亲、大兄、二兄相继病故 。1974年, “批孔运动”开始,范曾与贺捷生、白桦、张锲等联名上书周总理,揭发“四人帮”于文艺界倒行逆施的累累罪行。1976年, “天安门事件”发生,范曾因书大挽联和写悼总理文而被批斗。10月,“四人帮”被粉碎,“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 。
厚积薄发
1977年新年,范曾于人民大会堂作大幅泼墨钟馗,以喻正气伸张,《人民日报》头版报道。1978年,《鲁迅小说插图集》出版,范曾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讲师、副教授。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79年,范曾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 。
1981年,应日贩株式会社之邀赴日本于东京举办个人画展。出版《范曾中国人物画》,获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设计一等奖 。
1982年,范曾为南通广教寺法乳堂画十八高僧壁画并参加建成开幕式,画中高僧由巨赞大师、净慧法师拟定名单,此堂之设得赵朴初先生支持并为起名题匾。1983年,应日本西武百货店之邀,范曾举行个人画展于东京,获日本诸大学联合所赠“中日文化交流奖杯”,宋之光大使夫妇出席开幕式 。
调入南开
1983年,日本冈山县日中友好协会和两备柽园财团联合倡议,在冈山县建立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由日中友好人士冈崎嘉平先生任名誉馆长,这个倡议得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国内文化部支持,1984年4月1日正式开幕 。1984年,范曾调入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 。1985年, “范曾美术馆”开幕一周年时赴日本,与宋之光大使夫妇同赴冈山参加庆典 。
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其作品《灵运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1986年,范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东方艺术大楼,中国美术馆和天津博物馆先后举办“范曾画展”。为筹备赴日展览,在南开大学作画百余幅,发表《胸中浩气,笔底雄风》演讲,提出新思维十条,同年与亚明、宋文治、崔森茂、米景扬等组成画家代表团访美 。
画展画集
1987年 ,为捐款建造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赴日本东京大孤、冈山举办“范曾画展”。1989年,与宋雨桂、冯大中举行联合国展,于香港出版《莽神州赋》画集、出版《祖国、艺术、人生》演讲集,日本出版《现代中国画坛的巨匠范曾》画集。经杨振宁视察,范曾同意于台湾寒舍画廊举行首展,出版《范曾作品集》,同年4月丰桥--南通友好城市建立,丰桥市美术博物馆举行“范曾美术名品展” 。
1988年,东方艺术大楼动工,冈崎嘉平太、松田基等国际友人参加典礼,出版《范曾自述》、《抱冲逸兴》、《范曾怀抱》《范曾自书诗稿》等书籍 。
1990年,应西武百货店邀请“范曾、宋文治画展”于日本举行并出版画集,于新加坡举办“范曾画展”,出版《范曾新作集》,与楠莉赴欧洲游学考察。1991年,在台湾举行“范曾巴黎新作展”,并出版画集。1992年,应瑞典皇家学院院士马悦然先生之邀到斯德歌尔摩大学讲学,《范曾精品集》出版并获香港出版优秀奖。
学术带头人
1993年,范曾游欧回国,继续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并被任命为学术带头人。同年,11月13日在巴黎与楠莉结婚。1994年,出版《范曾绘画一百幅》《范曾书法一百幅》。1995年,应罗拔教授邀请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讲学。1996年,范曾画风大变,更重简笔泼墨,有代表作《简笔老子》《泼墨钟馗》等,在深圳举行“范曾书画展”,出版《范曾画集》。1997年,《范曾诗稿》《十翼还甲自寿》出版 。
姜昆" alt="
范曾,楠莉,姜昆"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e824b899a9014c082129d20e0a7b02087bf4f40f?x-bce-process=image/format,f_auto/resize,m_lfit,limit_1,h_336"/> 范曾,楠莉,姜昆
范曾,王刚

范曾,陈忠实

季羡林,汤一介,范曾

范曾,张国立

范曾,林青霞


范曾看望季羡林先生


范曾,赵忠祥录制《老赵会客厅》

范曾,黄胄

范曾,陈洪


周其凤、吴志攀看望范曾先生

范曾,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

范曾与南国画家欧豪年谈艺

范曾,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

范曾,陈道明,黄胄

范曾,蒋纬国

范曾,黄宏

吴邦国,范曾

范曾,李双江,朱军

范曾,汤灿

范曾,王利芬《国学开讲》


范曾,冯骥才

范曾,叶嘉莹

陈洪,王刚,张艺谋,范曾,邓婕,张国立,赵文瑄

罗格,李长春,范曾

陈省身,杨振宁,范曾,三位大师生死之交

范曾,李奇茂,欧豪年

范曾与徐悲鸿夫人廖静文

范曾、杜维明对话《天与人: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

范曾,姜昆,王志

范曾,刘再复

范曾,萨科奇

范曾,王蒙

范曾赠阎维文《满江红》

范曾,郑渊洁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访问范曾先生

范曾,周海婴

范曾,明哲法师
1998年 , “范曾的艺术世纪大展献给2000年”于香港会展中心举办,陈省身、杨振宁、季羡林、李锐、吴祖光等致贺。作品《丽人行》以1200万港币出售,散文《风从哪里来》获散文奖 。2005年4月6日,为新近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作画,17幅与教材选篇内容相关的人物肖像画 。
持续创作
2008年,范曾获法兰西公民之星金质勋章,创作《唐人诗意图》被永久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为“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弈秋课徒图》,在大会展厅最中央展出。2010年3月,为上海世博会创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2年,“2012胡润艺术榜”公布,凭借2011年一年作品成交总额9.4亿元的成绩,范曾蝉联中国“最贵在世国宝艺术家”的头衔,其中范曾1997年所作《八仙图镜心》由北京九歌以6900万元拍出。2014年5月,由大中国书画院、中国青年网、人民艺术家网、中华风采网、《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香港新闻报》以及楚汉集团、龙泉集团等联合推介《范曾研究》创刊号面世 。2018年9月19日,应邀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 。2023年9月,获聘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顾问 。
绘画作品
部分绘画作品
作品名 | 创作时间 | 尺寸 |
---|---|---|
鹅池有辩 | 2009年 | 未提供尺寸 |
鸟倦飞而知还 | 2006年 | 139*69.5cm |
飞来石 | 1999年 | 136*68cm |
云无心以出岫 | 1999年 | 136*68cm |
梦游天姥图 | 1997年 | 96*177cm |
犬慧而忠 | 1996年 | 136*68cm |
竹林七贤图 | 1988年 | 123.5*248cm |
载歌行 | 1982年 | 196*367cm |
苏子吟啸图 | 1982年 | 136*67cm |
广陵散 | 1980年 | 165*365cm |
新婚别 | 1980年 | 120*68cm |
天都玉女图 | 1980年 | 136*67cm |
灵运歌啸图 | 1980年 | 70*47cm |
精选作品
范曾国画·十二生肖
精选作品
范曾国画·花鸟虫鱼
书法作品
部分书法作品
作品名 | 创作时间 | 尺寸 |
---|---|---|
杜甫《秋兴》八首 | 2003年 | 198*99cm * 8 |
水泊梁山记 | 2001年 | 未提供尺寸 |
行书李义山诗 | 2000年 | 142*364cm |
抱冲逸兴 | 1998年 | 138*355cm |
莽神州赋 | 1990年 | 133.5*66.5cm |
庄子说逍遥 | 1989年 | 136*67cm |
出版作品
封面 | 时间 | 作品 | 出版社 |
---|---|---|---|
1978 | 《鲁迅小说插图集》 | 荣宝斋 | |
1981 | 《范曾中国人物画》 | 天津杨柳青画社 | |
1982 | 《范曾画辑》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
1985 | 《范曾吟草》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
- | 1989 | 《莽神州赋》 | |
1997 | 《范曾诗稿》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 | 1997 | 《十翼还甲自寿》 | |
1999 | 《范曾自书七百绝首》 | 线装书局 | |
- | 2000 | 《画外话·范曾卷》 | |
2001 | 《范曾谈艺录》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2001 | 《范曾散文三十三篇》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2003 | 《范曾画集》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
2005 | 《故园卮言:范曾自选集》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
2005 | 《庄子显灵记》 | 作家出版社 | |
2007 | 《神会》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2009 | 《趋近自然》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2010 | 《范曾自述》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绘画特色
范曾以其对于简笔泼墨人物绘画复兴与开拓所做的贡献,成为当代中国简笔泼墨人物绘画艺术的一位重要代表。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于工笔、写意两科均有精研,范曾的简笔泼墨人物艺术已经超出绘画本身,在文化层面上有更多的价值承载 。
范曾的人物画题材,主要集中在历史人物和现代名人,尤其是在历史圣贤的形象塑造上独树一帜。数十年来,范曾以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将线描与泼墨相结合,为中国画开辟了一片波澜壮阔、气象宏大的水墨人物画世界 。
创作特点
范曾的笔法,即兴神驰,随感而发,而不是精雕细刻 。范曾在绘画实践上始终坚守“以书为骨” 的信条,笔墨皆为“写”出,顿挫抑扬、一波三折。
绘画题材
范曾画过上百件《老子出关》,时间跨度数十年。在每一幅画作中,他不断尝试接近老子思想中的“道”,又把“道”反复融入画作与生命中。
绘画风格
范曾的毕业作品《文姬归汉图》是一幅工笔巨构,线条极富表现力;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绘图工作时,编绘服饰同时,临摹了大量传世杰作,诸如《货郎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在白描上痛下苦功。写意方面,范曾尚延续蒋兆和的绘画风格,如 《韩非子像》《荀子像》 。
范曾的即兴泼墨风格体现在1980年所作的 《灵运歌啸图》《载歌行》两幅人物画,他以粗放纵逸之笔勾勒,前者描绘谢灵运怡然自得、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姿态,后者将粗笔勾勒于浅淡设色相结合,刻画一人酒后挑壶,手舞足蹈的愉悦瞬间。
兼职教授
南开大学终身教授、终身校董 、东方艺术系创始人 、文史两院博士生导师、艺术及历史学科校友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名誉院长 、北大中国文化书院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 ,南通大学终身教授 、楚辞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文史哲研究院特聘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顾问 ,外交学院名誉教授 ,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国防大学教授、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济南大学终身教授,郑州师范学院、中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杰出盟员,全国青联常委,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名誉馆长,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学术顾问、稽山书院、盘山书院山长、山东梁山县政府顾问 。
顾问职务
海航集团文化艺术总顾问、首都航空形象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中国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顾问暨国际文化交流大使 。
荣誉奖项
时间 | 奖项荣誉 |
---|---|
1981年 | 中国古代科学家邮票设计一等奖 |
1982年 | 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 |
1983年 | 中日文化交流奖杯 |
1986年 | 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 |
1992年 | 《范曾精品集》出版并获香港出版优秀奖 |
2005年 | 获得“年度十大慈善家”荣誉 |
2008年 |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贡献奖 |
2008年 | 获得法国国民之星金质勋章 |
2009年 |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命为“多元文化特别顾问” |
2009年 | AAC艺术中国年度特别奖 |
2009年 | 获得“米兰市荣誉市民”称号 |
2010年9月 | 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
2010年 | 获得2009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称号 |
2011年 |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
2011年 | 获“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 |
2012年 |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 |
2014年 | 中法建交50年50人 |
2015年6月30日 | 意大利总统塞尔吉奥向范曾先生授予意大利共和国大将军勋章 |
2019年3月 | 获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巴赫颁发“国际奥委会主席奖杯” |
2022年 | 被正式授予了“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奖” |
财富排名
时间 | 榜单 | 名次 |
---|---|---|
2012年 | 《2012胡润中国艺术榜》 | 第1位 |
2020年6月4日 | 《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 | 第5位 |
2023年6月20日 | 《2023胡润中国艺术榜》 | 第4位 |
主要展览
年份 | 展览 |
---|---|
2023 | 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范曾书画特展 |
2017 | 高怀云岭——范曾八秩之庆艺文展 |
2005 | 《范曾乙酉新作展》于荣宝斋举办 |
1999 | 南开大学80年校庆举办“范曾画展” |
1996 | 范曾书画展 |
1998 | 范曾的艺术世纪大展·献给2000年 |
1991 | 台湾举行“范曾巴黎新作展”,并出版画集 |
1990 | 日本举行“范曾、宋文治画展”;新加坡举办“范曾画展” |
1989 | 与宋雨桂、冯大中举行联合展于香港;台湾寒舍画廊首展 |
1986 | 中国美术馆和天津博物馆举办“范曾画展” |
1983 | 应日本西武百货店之邀在东京举行个人画展 |
1982 | 应日本高岛屋之邀在东京举行画展 |
1981 | 应日贩株式会社之邀赴日本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
1980 | 与张仃先生联合在香港举行展览 |
1979 | 应日本丁武百华店之邀,参加宁宝斋代表团访日与董寿平先生于东京兴行联展 |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艺术展馆
日本冈山县范曾美术馆
1984年,日本冈山建立范曾美术馆,由久负盛名的日中友好人士冈崎嘉平太任名誉馆长,长期致力于收集范曾作品的松田壮三郎之子松田基为首任馆长。 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每年只有二月份开馆一次,每次开馆三天。美术馆是八角形的三层楼房。黑色的墙面上镶着“范曾美术馆”五个大字,展品分别陈列在三层楼中。所有的作品完全配以精美的镜框,展厅的设计颇费匠心。除范曾的诗书画作品外,还陈列了范氏的列代诗集及范曾先生常用的印章和文房四宝。
范曾美术馆
中国南通范曾艺术馆
中国第一家范曾艺术馆2007年11月成立于南通大学,新馆坐落于南通大学新校区,2011年5月举办奠基仪式,2012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4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艺术馆新馆汲取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精髓,为独栋叠院式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计。新馆面积6600平方米,分为三个展馆。其中第一展馆为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展,主要介绍和展示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文史材料,包括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从明朝到现在13代诗人的小传,范氏家族的珍贵手稿、书法作品、书信等内容。第二展馆为范曾先生艺术成就展,内容包括个人介绍、出版的专著和画册、获得诸多荣誉的照片等,便于让参观者全面了解范曾先生。第三展馆范曾先生书画作品陈列展,面积1000平方米,集中展示范曾先生代表性绘画与书法作品。艺术馆还设有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研究所,主要从事范氏家族13代的诗文、绘画书法、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研究,是南通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2010年受到文化部表彰。
南通范曾艺术馆
其他展馆
北京大学范曾先生艺文陈列馆(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负二层)
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范曾画室(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大楼一层)
天津美墅金岛范曾艺文馆(天津市美墅金岛别墅23号院)
北京范曾艺术品有限公司 (北京朝阳区东大桥路8号尚都soho西塔)
南通范氏诗文世家陈列馆 (南通市崇川区濠南路19号南通博物苑)
慈善捐助
早在20世纪80年代,范曾就开始了自己的捐赠,1980年他的一幅《齐白石像》,由当时的北京市长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友好城市东京 。
2003年4月30日,当得知天津出现“非典”疫情时,范曾捐赠人民币50万元,并题字一幅“战胜非典,匹夫有责”,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勉。
范曾慈善活动
200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倡议下,季羡林、张锲、王蒙等55位著名作家学者向全国文学爱好者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募捐建立“育才图书室”。范曾为此捐助100万元,成为最高额度的个人捐款。
2005年4月9日,北京市地税局局长王纪平亲自到荣宝斋为范曾颁发了《2004年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这张金额高达198万元的完税凭证是市地税局颁出金额最高的一张个税税单 。
2008年5月12号,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范曾捐出1000万人民币赈灾 。
2009年11月23日上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艺术大师范曾向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中心捐赠300万元人民币,用来抢救、保护四川省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0年-2009年间,据荣宝斋估算,范曾所捐赠祖国各地书画价值5.3亿元 。
1978-2019年间,据荣宝斋估算,范曾捐赠祖国各地的书画作品价值60多亿元,这并不包括各类现金捐赠 。
2010年4月20日,在中宣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范曾个人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人民币,做为赈灾款 。
演讲活动
1992年,范曾应瑞典皇家学院院士马悦然先生之邀到斯德歌尔摩大学讲学 。
2004年11月25日,范曾先生在清华大学发表《王国维的审美裁判》的学术讲演。杨振宁、李学勤教授出席并点评 。
2006年7月21日,范曾先生在国防大学作了题为《国之大事》的演讲,并向国防大学赠送了大型典籍《范氏诗文世家》 。
2014年5月28日,范曾先生应赵进军院长邀请在“外交学院名家大讲堂”举办国学报告,并题写“外交学院图书馆”和“少年强则中国强”两幅书法作品 。
2023年3月13日,范曾在东方艺术大楼演播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情寄南开”的主题演讲 。
其他活动
2008年,范曾参加首届儒学大会、祭孔大典等活动,在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向山东省赠送了大型国画作品《孔子像》 。
节目活动
2009年,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节目《影响中国》 。
2013年5月,范曾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现身北京大学,录制央视特别节目《开讲啦》,以“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为主题,与北京大学的学生们面对面交流 。
2014年5月,参加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二季录制儿童节专场节目 。
2021年11月,参加由中国网制作的大型实景文化类深度访谈节目《似是故人来》第二季 。
2022年9月27日,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大师列传》 。
2023年5月,为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制作、全景展示南通范氏诗文世家传奇故事的纪录片《国脉家珍》视频致辞 。
2023年12月8日,出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暨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为节目开播题字祝贺,并结合“药在金匮术通天人”的含义,分享了自己对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理解 。
作品名 | 创作时间 | 拍卖时间 | 成交价格 | 拍卖会 | 专场 | 尺寸 |
灵泉道风图 | 1991 | 2011-06-02 | RMB 18,400,000 | 北京歌德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 艺海求真—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 | 142.5×364cm |
画龙点睛 | 1991 | 2014-10-05 | HKD 17,700,000 | 保利香港2014年秋季拍卖会 | 中国当代水墨-中国当代经典水墨 | 192×497.5cm |
广陵散 | 2004 | 2013-12-01 | RMB 15,755,000 | 北京银座2013年秋季拍卖会 | 中国当代书画 | 130.5×331cm |
竹林七贤图 | 1988 | 2010-11-22 | RMB 15,680,000 | 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 | 诗画辞章---范曾精品集珍 | 123.5×248cm |
知音图 | - | 2011-12-16 | RMB 15,122,500 | 江苏万达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保真专场(下)—中国书画(二) | 95×177cm |
池塘碧草 | 1999 | 2013-11-30 | RMB 11,500,000 | 北京歌德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壮怀——重要中国书画专场 | 143×313cm |
老子出关 | 1994 | 2011-06-04 | RMB 11,040,000 | 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 | 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及中国当代水墨夜场 | 142×365cm |
八仙图 | 1995 | 2011-05-19 | RMB 10,580,000 | 北京翰海2011春季拍卖会 | 中国当代书画 | 121×241cm |
参考资料来源
感情生活
姓名 | 人物关系 | 简介 | |
---|---|---|---|
林岫 | 第一任妻子 | 林岫是范曾的初恋,二人一见倾心,范曾格外重视这段感情,但由于二人性格不合,最终在相爱五年后分道扬镳。 | |
边宝华 | 第二任妻子 | 边宝华是范曾中央美术学院的同学,两人育有一个女儿范晓蕙。 | |
张桂云(后改名为楠莉) | 第三任妻子 | 范曾和边宝华婚后不久,范曾遇到了人生中的真爱张桂云,二人都是有家室之人,但范曾对张桂云格外上心。婚后范曾更是为妻子张桂云改名为楠莉。2021年11月,范曾发布公告,爱妻楠莉不幸逝世 。 | |
徐萌 | 第四任妻子 | 2024年4月10日,86岁书画大师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和徐萌再婚 。 |
人物关系
关系 | 名称 | 简介 |
---|---|---|
父亲 | 范子愚 | 毕业于上海美院 |
母亲 | 缪镜心 | 毕业于南通第一所女子师范 |
儿子 | 范一夫 | 范一夫授业于国画家刘继卣先生,并师从其父、画家范曾先生研习白描人物,打下国画基础;此后专攻山水。 |
家族历史
据家谱记载,范曾先祖上溯可至北宋范仲淹先生,而有史书详尽可稽考的,则可从明末清初十二世祖范应龙先生算起,直到父亲范子愚。这十二代人里,出现了数以百计的诗人、文学家、画家,而足可彪炳于中国文化史的巨擘大师至少有范凤翼、范伯子、范仲林、范罕等人。范伯子肯堂先生是范曾的曾祖父。他是同治年间杰出的诗人,开一代诗风,与同时期的大诗人陈散原,两峰并峻,是诗史上“同光体”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两老契好,遂结儿女姻缘,近代的大画师陈师曾成为范伯子的乘龙快婿,为文坛佳话。南通范家之所以四百年文脉不断,原因大概是范家出大文人而不出大官僚。十一世祖范凤翼曾于明末当过朝廷的吏部主事,但由于力荐东林党人,遭佞臣弹劾,请告归,修“退园”于南通,不复出山,得免屠戮之灾。范家自兹以文人世家闻名江左,而不是官宦世家,不会朝盛而夕衰。陈师曾是范曾的姑祖,以提倡文人画著称 。
师生关系
绘画恩师 | 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李斛、刘凌沧、常任侠、黄均、宗其香、沈叔羊 |
历史恩师 | 郑天挺、雷海宗、王玉哲、杨志玖、杨翼骧、谢国桢、吴廷璆、来新夏 |
入室弟子及博士生(按姓氏笔画排序) | 万俊人、马驰、王玉忠、孙景阳、安祥祥、朱彦民、朱乐耕、朱军、刘波、江锦世、曲健雄、连贯怡、肖勇、邹玉利、邵盈午、杨晓刚、吴国保、陈漫之、宋文京、何奇耶徒、张建华、张淑娴、周建忠、周文起、郑福田、郭长虹、赵均、孟祥顺、施鸿、姜金军、魏高 、高海燕、廖昌永(义子)等 |
参考资料 |
人物交往
陈省身与范曾
范曾和陈省身先生因同在南开大学执教,过从甚密。陈省身先生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是目前惟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 。
杨振宁与范曾
杨振宁先生和范曾相识于七十年代末。杨振宁非常欣赏范曾的作品,八十年代初,他第一次到范曾家探访,两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快意。1991年,杨振宁专程从美国飞到巴黎去看望范曾 。
季羡林与范曾
范曾一向钦敬季羡林,季羡林则充分肯定范曾的人品和才华。1998年,《范曾的艺术》大型画册即将出版,季羡林为范曾题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如浮云。”季羡林还用范文为范曾所做《达摩图》题字。范曾追忆季羡林时曾说:“我与季羡林先生交往凡二十年,在所有的方面,他都是我的典范和导师,在困惑时他会如启明灯,使你豁然开朗,在艰难时,他会毫无顾忌地援之以手。”
范曾照片集
我称范曾先生是当代大儒,绝不是虚美之词。不知者以为范曾仅仅是画家、书法家,一般的知者或许还知道他善于写诗,文章写得很好。其实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他超乎侪辈的学养和学问。他是一位有渊源、有宗主、有自己独特语言符号的学问家。光是《庄子显灵记》一书,就可以确立他的学术地位。(刘梦溪)
天下只有两个画家,一个我,一个范曾。(黄胄)
范曾思想的足,从渊深的历史学中起步,一步老庄,一步禅林,一步画苑,一步诗坛,一步古人,一步造化,一步外洋,一步中华 。 (冯骥才评)
范曾,诗书画三绝者 。(赵朴初评)
范曾先生的艺术,千年一见。 (杨振宁评)
范曾是当代吴道子。(曹禺评)
读范曾兄《庄子显灵记》,有当年读杜工部《秋兴八首》的感觉。气概万千,涉及当前基本问题,非常佩服。(陈省身评)
范曾先生于人物之能得其神,固出于其才气之敏悟与读书之修养,至于其笔墨之能得其神,则应出于其锲而不舍的精勤之努力。(叶嘉莹评)
范曾接受采访
范曾、莫言、杨振宁

范曾、莫言、杨振宁
范曾先生的作品由内而外,挥洒自如,雅俗共赏。书画一途,我是外行,但每次欣赏都是美的享受。作品是志与学、道与行的体现。我与范先生相识数载,时间越久,越能体会人如其字,志若其画,字见修行,画见人生。(王恩哥评)
范曾先生是活的国宝。(王蒙评)
我刚认识范曾先生的时候,有人劝我离范曾远一点儿。奇怪的是,这些年来,我离范曾先生是越来越近了,而离那位劝我的人却越来越远了,究其原因,范先生不断吸引着我的,应该是那颗永远年轻的赤子之心吧。(周其凤评)
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季羡林评)
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钱钟书评)
范曾先生出身于中国延绵450年不断十三代诗人的著名文化世家。他于文、史、哲诸领域博古通今、通邮中西,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他的文、史、哲著述中,所透露的人文关怀为国内外学界所共称,而其文章之雄奇优美,多次被誉为海内之首选 。(中华网评)
范曾先生区别于其他画家的地方,就在于他深厚的国学功底。而由一个画家口中,讲出了如此丰赡且高密度的哲学课,这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亦是绝无仅有的 。(马未都评)
四婚事件
宣布再婚
2024年4月10日,86岁书画大师范曾在社交平台发文宣布再婚。范曾透露自己的新婚妻子叫徐萌,据悉二人相差50岁。文中写道:爱妻楠莉故去近三载,最初缘悲痛孤寂,更由于轻微脑梗,致艺术生涯举步维艰。徐萌女士无微不至的关爱,使我身心全面康复。徐萌不唯关怀且鼓励我艺事长青,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更作贡献,情深谊笃,经我俩双方同研详究,愿永结连理,正式结婚登记,艺林佳话,此足徵矣。范曾还晒出了手写的声明和徐萌在一旁看他作画的照片 。
徐萌在看范曾作画
紧急澄清
2024年4月10日,86岁的著名书画大师范曾宣布再婚以后,多家自媒体和网友称,图片中这位女士应该是模特艾尚真,1988年出生于重庆,原名徐萌,毕业于武汉大学,拥有模特、主持人、歌手三重身份。4月11日下午2时许,艾尚真在微博发文否认此事。“好久不见,见面就聊一下严肃的事情———今天上热搜的某位当代著名艺术家照片中的女子不是本人,不是本人,不是本人。各个网站上提到的我的照片和资料,都是我之前的工作照,更与此事没有一点关系。”
艾尚真发布澄清
大字报事件
1962年范曾来到历博当沈从文的助手,为编著中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绘插图。此间调动工作,沈从文尽力最多。
“文革”初期,沈从文终于没有躲过去。面对满墙大字报,极为忧愁地告诉史树青:“台湾骂我是反动文人,这边说我是反共老手,我是有家难归,我往哪去呢?”让沈从文震惊的是,写大字报揭发最多的居然是他曾经帮助过的范曾。范曾写道:“(沈从文)头上长脓包,烂透了。写黄色小说,开黄色舞会。”沈从文在一张大字报中用了八个字来表达观后感:“十分痛苦,巨大震动。”
须遵德事件
20世纪70年代初,在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范曾与在文化部宣传队做演员的须遵德认识,范曾对须遵德以兄长相称。当时一文不名的范曾生活窘迫,颇为艰苦,在故宫旁边一个堆满废旧家具的仓库里栖身,须遵德不时给他一些衣服。
1971年,须遵德与范曾同时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当年夏天,休假回京,须遵德邀请其到家吃饭,认识了须的妻子张桂云(即楠莉)。范曾迅速倾倒于楠莉。此后,他常在须遵德去外地演出或拍戏的间隙,与楠莉约会,为防止开电梯的大妈看见,范曾往往直接爬楼梯从1楼到14楼的须家。而这个时候,范曾同样是有妇之夫,他的妻子边宝华是他在中央美院的同学。1977年,39岁的范曾因结肠息肉住进医院时,须遵德与张桂云每星期都带各种小吃去探望范曾,一直照顾他康复出院。1988年,50岁的须遵德与49岁的楠莉在北京离婚。此时,楠莉与范曾保持情人关系已有10多年了。离婚时,须遵德与张桂云所生的两儿一女都已成年,按照离婚时的约定,全部跟随须遵德生活。
在范曾的一些文章中,还有多幅他与楠莉在上世纪80年代中那段时间的合影,须遵德表示,都是在我家趁我不在时偷着拍的 。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2、本站信息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对任何由于使用本站内容而引起的诉讼、纠纷,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4、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baike52199@gmail.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删除。